《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第90集) 20241018
諸位善知識,為了遍滿虛空的有情眾生,我們必須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興辦《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的講座。為了對治冠狀病毒對世界的為患,乃至於天災人禍的止息。還有我們世界各種的苦難,都因為本經的開演予以對治。並且使得世道遐昌,國泰民安,法輪常轉,正法久住。在開始之前,先恭誦本師名號三聲暨開經偈,作為研學殊勝緣起。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上來世主妙嚴品是《華嚴經》的三十九品的第一品,這第一品是釋迦牟尼佛出現於世,當然是得到各方的擁護。世主妙嚴品總共有十段,目前是到第七段所謂的「稱揚讚德」
稱揚讚德的部分,就是過去生中釋迦牟尼佛的眷屬朋友,或者是這些同儕老師等等,他們跟著釋迦牟尼佛一起共同學習,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他們都來擁護釋迦牟尼佛成佛。這裡面分為有情世間主,器世間主跟正覺世間主,有情世間主就是在講到這些欲界天、色界天的這些天王,器世間主就講到這些管山河大地的,或者是鬼,或者是阿修羅,或者是各類的神明,各類的天子,或者是正覺世間主,就是帶領修行人成佛的領眾者,眼前是在器世間主。
「器世間主」裡面的「主水神」就是管理水的,就好像說山河大地裡面的水,它當然有它的運行的方式,但也不妨礙有管理水的人,就好比說世間有河流,也不妨礙有人類管水庫的,管水庫的能夠控制河流,在需要的時候,比如說用水庫儲存水,在老百姓遇到旱災,或者遇到給水的時候,能夠開閘門來給予水流,所以這兩邊是並行而不悖的,就好像說世間有世間業的發展,但是也不妨礙有世間的,各類的神明來做管理統合等等。
目前「主水神」是在第四個「主水神」他怎麼稱揚讚德釋迦牟尼佛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神眾,主水神,長文,經文:「善巧漩澓主水神,得普演諸佛甚深境界解脫門;」
他得到什麼樣的「解脫門」?什麼叫解脫門呢?就在這方面上他沒有障礙,在哪一方面沒有障礙呢?在普演諸佛甚深的境界裡面沒有障礙。諸佛甚深的境界,這裡面有他的能證跟所證,能證的智慧本來就是深不可測,就像顏回讚歎孔子的叫做「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就是夫子的證量顏回是猜不透的,像莊子裡面也說,顏回讚歎孔子說「夫子步亦步,趨亦趨」,夫子走,我可以跟著走;夫子快走,我也可以跟著快走,可是夫子奔逸絕塵,夫子快跑的時候顏回是瞠乎其後,只能瞪大眼睛,看著夫子不見,這就代表能證的智慧摸不著,所證的境界也摸不著。
比如說在境界裡面,他到底看到境界什麼?聖者在境界裡面看到境界的空性,這一般人是不可能的;或是在境界裡面看到無常,這一般沒有好好體會無常的人,這也不可能的;或者在境界裡面,看到他是什麼樣的條件所組成的,這個境界是造作性來的,從這境界裡面看到它是什麼條件才有這個境界,這也不可能的;還有這個境界,它未來會發展到什麼樣的狀態呢?一般人也看不到,一般人只會看到現前,也沒有這種推理的能力。佛不只是推理,佛還能夠現知,所以叫做甚深。這種甚深的境界,比如說看到這個人,能夠看到他百千萬劫以前他是做什麼業,他跟眼前這個佛有什麼樣的緣,那要怎麼樣地教導,他就會有什麼樣的體悟,乃至於他眼前的發心,都可以隨順地知道,他未來會在多少劫以後他會成佛,這個是甚深境界。
「甚深境界」就能證的部分也難可了之,就所證的那一分,有情也難可了知,不要說這個知,知都尚且不知,還有什麼開演?開演就是說你沒有辦法解說,開演就是說,我除了能夠了解佛這樣的內涵,我還能夠解說。比如說佛經裡面有很多甚深的義理,記載佛甚深的體悟,解讀這些佛經的這些論師,就有高下之別,有的論師解得很深入,有的論師解得比較淺白。我們在解論師入佛甚深的境界當中,往往我們也很難了解。
所以如何在論師所造的論裡面,去通達佛甚深的境界、甚深的體悟的那一分,那是我們學佛裡面很重要的重點,問題是我們怎麼解讀論師呢?他就要靠傳承,所以為什麼說龍樹和佛護和月稱的傳承,阿底峽的傳承,宗喀巴大師的傳承等等,一直到現在,要來體悟這個傳承,來入佛甚深的境界,那是非常困難的。以上是善巧漩澓主水神,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再來看第四個偈頌,就是「普興雲幢主水神」怎麼以偈頌的方式,複習「善巧漩澓主水神的體悟」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神眾,主水神,偈頌,經文:「如來境界無邊量,一切眾生不能了,妙音演說徧十方,此善旋神所行處。」
「善巧漩澓主水神」他的行處呢?他心的行處,就是內心可以走到哪裡!比如說我們看國畫山水,可以從這個國畫山水裡面,看到它的線條,看到它的神韻,看到它的心志,這叫做心的行處。一般心的行處沒有這種行處,在看到國畫就不會看到線條,只會看到眼前,就是黑白黑白黑白的,或是彩色彩色彩色,看不到這些。
所以心的行處,舉例來說,雪廬老人說吃飯的時候,他可以吃出女主人的誠意,連那個切豆腐兩百種的刀法,他都吃得出來!那實在是心的行處很細膩!比如說天台大師,他的小止觀裡面有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身接觸、意知法,這種從外在的眼根對色,耳根對聲,鼻根對香。然後內心裡面有對色,聲,香,味,觸,有認知,有體悟的心的行處。那是不簡單的,從這個心的行處運進去,能夠看到自己的貪心,看到自己的瞋心,看到自己的各類的心態。得之生喜,失之生怒的這個情緒的心,這都是心的行處,所以如果這個心的行處走得越深入,他不但越了解自己,也越了解別人。
比如孔子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就是心的行處。對著他,看到他眼前的表現,然後再來推理,他為什麼會有這種的表現,然後看看他這樣的表現當中他的動機,察到他的動機的時候,孔子說這個人怎麼藏得住呢!這個人怎麼藏得住呢!意思是說這個人的善惡是藏不住的,這叫做心的行處。
心的行處裡面,如果行處是依照聖言量的心行處,他會發覺到原來世間因果是這麼樣的清楚,如果你沒有按照佛的觀察法,往往心的行處會認為甚麼呢?會認為做善沒有好報,做惡會有很多的僥倖,爽得不得了!我們心的行處反而會看到世間這樣的面相。但是你如果有這些聖言量來做你的標準,這時候你按照他的觀察,就好像說我們在理工科做實驗的時候,有理論的依據來做心的行處,我們會耐心地在實驗當中,會把這個問題找出來,會把我們所要檢驗的東西檢驗出來,所以心的行處裡面他一定要有一個認知,他的認知越殊勝他心的行處越真實,越實際。
比如說心的行處裡面,行到了境界的無常,行到了境界的空性,行到了境界是造作性的,行到了境界的前因後果,這就是佛的甚深境界,我們有這樣的學習,從論師裡面解讀佛經,有這樣的解讀,對於人生有這樣的體會,就會慢慢地走向於跟佛一樣的心的行處。孔子說「不踐迹,亦不入於聖人之室」,就是踐聖人的迹,踐那些佛菩薩的迹就是心的行處、軌迹,心的行處,心的軌迹,入他的證悟,入他的證悟就是得到他的傳承,得到他的心法。
倚天屠龍記,講到魔教的乾坤大挪移,第七招全部就是心法,武功的最上乘就是心法。所以那個心的行處運進去以後,他就能夠開演,像我們離開八無暇得到八暇,離開十不圓滿得十圓滿。其中十圓滿裡面,五個他圓滿裡面,比如說佛降生,佛說法,乃至於跟著佛說法的有人證果,你又隨著這個證果的人,進去佛的領域來修行,你外在你有這個模範,你有被引導的,你的心行處就從人家的行住坐臥,從人家坐上修,歷緣對境修,從他的示現當中,從他對佛經的解讀當中,你的心就慢慢地運進去,運進去,運進去,運進去到佛的體悟就是你的體悟,這個時候你可以開演佛的義趣,比如說佛在講經說法的時候,你知道佛在講什麼,你知道他隱微處在講什麼,你知道他在講這句話的時候,他是在什麼樣的認知下講這句話。
比如說佛在講不殺生,跟一般人講不殺生,本來就不會一樣,佛在講不殺生是引入有情修道的次第。引入他進入下士道,中士道 上士道,來講眼前的不殺生。我們如果沒有這種了解的時候,我們往往認為佛的不殺生,只是叫我們要得到長壽得到無病,不要跟畜生結惡緣,不要來世。今世我殺牠,來世牠殺我,這個心的行處就不會這樣的簡單的體會。而會做道次第甚深的體會,以上是善巧漩澓主水神他的體會。所以他說如來境界無邊量,就你沒辦法量,難可量,既深又廣,就像大海。古人對大海你要怎麼量它的寬,你要怎麼量它的深?你要怎麼量?當然你說現在的科技我可以量,對呀,同樣的,你要進入佛菩薩的內涵,你才可以量佛菩薩的體悟。
並不是說佛菩薩不可思議,就是永遠不能思議,而是你的心行進入他的境界的時候,你當然就可以量度他,可是你進去不了的時候,當然就不可思議了!一切眾生不能了,因為都是門外漢,不是知音,沒有這種體悟,這個就是子貢講的。孔子的宮牆萬仞,不得其門而入,在外面繞,是門外漢,所以當然一切眾生不能了。
「妙音演說徧十方」,就是善巧漩澓主水神就是佛的知音,所以他當然能夠妙音演說徧十方,佛的「妙音演說徧十方」,善巧漩澓主水神他也知道佛的內心是運轉到什麼,才有外在的這個語言。所以這樣的神來解讀佛語是最殊勝的解讀,他是知音的解讀,他才真是論師的解讀。就像鍾子期對俞伯牙的琴音,他才是真正的解讀者,鍾子期的心所行處,就是俞伯牙心的所行處,你看要隨意的解一個神,他的體悟都非常的難解,文字的表面很簡單的懂,但內在的意思是非常難解。
我們再看第五個「離垢香積主水神」他得什麼體悟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神眾,主水神,長行,經文:「離垢香積主水神,得普現清淨大光明解脫門;」
他在哪裡沒有障礙呢?就是「普現清淨大光明」就是對哪裡他都可以普現。普現就是在鬼道也可以現,在天道也可以現。在畜生道也可以現,顯現什麼?清淨大光明,意思就是說,佛菩薩在哪個環境裡面,都可以顯現清淨大光明。佛菩薩成為能顯現,清淨大光明是成為所顯現,可是有情眾生沒有辦法解了,這個不是說他顯現就可以,沒有那麼簡單,就好像說你是一個財主,你們家萬貫家財,可是一隻蚊子飛進來,牠怎麼顯現呢?你顯現的是億萬的財富,是琳琅滿目的寶物,是各種的這些奇珍,可是一隻蚊子飛進來,一隻蟑螂爬進來的時候,牠什麼都不能顯現。
所以佛他能夠顯現清淨大光明的這一分,他可以顯現,但是並不代表有情能受用,所以有情要怎麼受用?就是要從對佛語的傳承來做聞思修,聞思修裡面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有著論典,有著可根據的論,或是可根據的經;第二部分就是有能解說的善知識,一定要有這兩個具足,這也是宗喀巴大師,他講聞思修的聞的條件。
還包括說你聞的意樂,聞可以知道說要怎麼對治斷器三過,依六種想,斷器三過就是聞的障礙要拿掉,依六種想,就是聞的順緣要讓他積聚。這在道次第廣論上面都有,此處不能發揮。我們雪廬老人說,講學你可以引證,可是你不能夠引出去,把其他的部分講得很詳細,本文卻講得很生疏,這是不可以的,別的東西可以簡單的去引證,大家可以去參考,回過頭來要把這個體會得更深入。
想要得到佛的清淨大光明,或者是佛的清淨大光明成為能攝受,我們成為所攝受,我們被攝受要從聞思修進去,聞就是一方面要懂得善知識的德能,一方面要具足學者的德相,一方面要去除聞的障礙,一方面要累積聞的順緣,這樣的條件具足,還要正式的進入到殊勝論典的聽聞,那才容易解讀佛語,建立佛的架構,體會佛的心意,被佛的清淨大光明所攝受,最後自己成就佛的清淨大光明,以上就是離垢香積主水神他的體悟。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神眾,主水神,偈頌,經文:「世尊光明無有盡,充徧法界不思議,說法教化度眾生,此淨香神所觀見。」
淨香神就是離垢香積主水神「世尊光明無有盡」就是在講佛的光明是能徧,法界成為所徧。「充滿法界不思議」,所以法界成為所充滿,佛的光明是能充滿,就好比說眼前我們這個房間的燈非常的亮,它就可以把房間照得能徧整個房間,整個房間的角落燈都可以照得到,這叫做能徧,燈是能徧,這個房子是所徧,佛的智慧是能徧,法界是成為所徧,意思就是說法界都是佛智慧到的地方,沒有佛的智慧到不了的地方。所以就算我們到無窮遠的世界去投胎假如我們念佛求佛的攝受,哪怕距離跟我們無窮遠的佛,都能了解、都能體會、都能感知,而很快的就可以攝受我們,攝受我們當中沒有時間的障礙。沒有空間的障礙,這叫做充徧法界不思議。
但是如果《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說,如母子,母親專憶,孩子專忘。就算在隔壁也不感應,就算在隔壁,佛光也不能遍照,就好比你家開演大法會,你們家請來大善知識來講解大經、大論,你們家的螞蟻、蚊子依然不受用,種下遠因以後開花結果,可是這個遠因到底有多遠呢?不知道,就好比佛世的時候,吉祥生長者,能夠在佛世的時候證悟為阿羅漢,其實那是他久遠劫以前是一隻蒼蠅,在下大雨的時候,佛塔旁邊有那些牛糞,那隻蒼蠅飛到牛糞上,水流飄飄飄飄飄,竟然繞了佛塔一圈,那隻蒼蠅繞佛一圈的功德,久遠劫之後在釋迦牟尼佛座下,成為有情聽聞佛法證得阿羅漢。第一個他要跟佛結到這樣的善緣,第二個他還是要在眼前聽法證阿羅漢,只是那個緣容易碰到佛,但是碰到佛能不能解脫,能不能證果?還是要在佛的座下成為弟子,具有弟子相,把佛當成尊貴的上師,一個做講解,一個做聽聞。而在師資道合的情況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證悟為阿羅漢。
我們很多人都說,我過去有善業,我這一生就結成樂果,講得都太快了。過去有善業是因,但這一生如果沒有緣,這個善業還是不能結為樂果,這一生一定要有緣,這個善業才能結果。所以如果沒有在佛的座下聽經聞法證果,那一隻在大便上的蒼蠅,繞佛塔一圈的蒼蠅,還是不能夠用他這種善業證得阿羅漢果,還是沒有!在這一生還是沒有!還是要等待多生劫以後看能不能還有什麼緣讓他結果。所以了解這個因果很恐怖的,真的!所以這一生要趕快地修學正法,發起菩提的意樂,得到殊勝的傳承,乃至於量力而為的利益有情,才能夠把過去生中跟三寶所結的善緣,種下的善根,眼前開花結果。
我們往往這一生很荒唐,很萎靡,或者是很放逸,我們過去很多的善業,很多的善根,這一生都沒有辦法結果,因為條件不具足。所以我們一般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理論上如此,事實上很難。你看那些種田的農夫們,你問他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他說哪有,收成都不好!種瓜都不一定得瓜,種豆都不一定得豆,往往天候不良,你看尤其現在旱災乾裂,你的種子都不能結果,什麼叫做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或者是一個溫室效應,一個大水來的時候,把你快要收成的全部都沖垮了,此時你哪來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尤其現在那些蟲害。那很恐怖的,很可怕的,蝗蟲的害,白蟻的害,還有那些菌種傷害。這些對植物的傷害,都不能結果,所以種瓜要得瓜的時候,那中間的過程,那要多少的培育,要多少的用心!
所以難怪曾子在臨終說,「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真的!戒慎恐懼原來都是這樣,善因要結樂果,中間有多少的危機,有多少的障礙?難道不要戰戰兢兢嗎?惡業結成苦果,如果沒有戰戰兢兢的對治,很容易就結成苦果。你問那個農夫,如果沒有每天去菜園,跟人家出國去玩個三五天,回來滿園的菜園通通被雜草所覆蓋,談何容易!所以才會說,說法教化度眾生的時候,都要知道通通靠著說法教化度眾生,眾生的善業才容易成熟,眾生的善根才容易開花結果。所以佛菩薩在行教化的事業,為什麼是不疲不厭,不眠不休?因為他才知道眾生的善根。如果沒有靠著他,不疲不厭地建立教育事業,不疲不厭地說法,眾生的善根是不能開花結果的,所以要非常感激佛的示現,大悲示現,最殊勝的示現就是說法的事業,唯有說法的事業,眾生才能破迷啟悟,離苦得樂。
在道次第廣論上面說,諸佛沒有辦法以水來洗眾生的罪,也沒有辦法用神變來脫離眾生的業。像目連尊者神通第一,最後被裸形外道打成肉醬,沒有辦法!佛用神通都救不了他,目連尊者用神通也救不了自己,唯有靠在說法當中,引發他的善根,開發他的心量,乃至於承擔諸佛的事業,他才能夠轉變這些業力。
所以離垢香積主水神,他普現清淨大光明,佛的清淨大光明要能展現,一定要靠他說法的事業,才能展現清淨大光明,就像孔子要靠著講學教育人才,帶著人才去組成團隊去辦政治,整個國家才能向著大同世界,真正的清淨光明才出現,否則佛的清淨光明都是自受用而已,他受用不到,你是萬貫家財的財主,你家的螞蟻受用不了你的財富。好,以上是我們今天的進度。
今天的進度就是善巧漩澓主水神,跟離垢香積主水神,他們出來稱揚讚德。那我們從這個他們稱揚讚德當中,都可以知道佛的德是多面向的。而且每一步的成就都極難得的,而發展出它的作用都要非常辛苦的,有情才能夠得到利益的。所以有情得到利益的時候,對佛都要感恩戴德,無以回報。所以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發菩提心第一個就是要念佛的重恩,佛的恩德實在太大。由他建立教法的事業。然後建立傳承,傳到現在,我們才能夠根據佛的傳承,進入佛的清淨大光明,進入佛的甚深的體悟。
好,那我們把這功德回向往生,回向佛果的圓成,回向天災人禍的止息。回向,遠離這些瘟疫的苦難,有情眾生都能在破迷啟悟。正確的認知,建立祥和的世界,大家都能學正法,生入聖賢之域,沒歸極樂之邦,稽首西方安養國。接引眾生大導師,弟子眾等發願願往生,惟願慈悲哀攝受。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