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佛學優課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昇降排序
諸位學會的蓮友大德同修,以及有緣的善知識們。在這段疫情當中,我們沒有辦法聚會共修、研學,我們可以在線上互相交流,我們這個課程特別以華嚴經世主妙嚴品,來作為緣起。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43課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43):稱揚讚德之自在天,善化天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43):稱揚讚德之自在天,善化天

講前小言

諸位善知識,為了遍滿虛空的有情眾生,我們必須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興辦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講座。惟願三寶加被,傳承攝受,讓本品的義理能夠有殊勝的表現,讓大家能有所收穫,止息天災人禍,眼前特別是冠狀病毒的肆虐。並且善根福德增長,成為諸佛菩薩樂於攝受的善知識,大家生入聖賢之域,沒歸極樂之邦。

在開始之前,先恭誦本師名號三聲及開經偈,作為研學殊勝緣起。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上來我們已經把有情世間主的欲界天,其中的他化自在天,講了一部分,在本品的十個架構裡面的第七,稱揚佛德,這些過去跟釋迦牟尼佛一起奮鬥的眷屬、善友、同儕、學生,一路走來始終如一,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他們都成為具有證量,成佛的證量,但是眼前以不同的形象來護持釋迦牟尼佛。眼前是欲界的第六天,叫做「他化自在天」,在課本的二十九頁,已經報告了第七個大王,我們要從第八個大王開始。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欲界天,自在天,長行,經文:「妙輪莊嚴幢天王,得十方無邊佛隨憶念悉來赴解脫門;」

第八個大王出來稱揚讚德,第八個大王叫做「妙輪莊嚴幢天王,得十方無邊佛隨憶念悉來赴解脫門;」這個天王得到什麼解脫門呢?就是只要憶念十方諸佛,隨他的憶念,十方諸佛就趕來跟他赴約,他想到哪一尊佛,哪一尊佛就急著跟他見面。這個不得了!就像維摩詰丈室一樣,想請哪一尊佛到他家,哪一尊佛就飛快的來到他家,為什麼?因為他是佛所渴望要見的人物,當我們把自己培養成人才的時候,其實諸佛菩薩都很渴望的想要見我們,為什麼呢?因為透過我們的願力、耐力和善根福德,有能力將正法發揚光大,讓三寶住世,讓有情離苦得樂。所以如何培養自己是這樣的人物,讓諸佛菩薩渴望地來見我們,就像宗喀巴大師修學文殊相應法,他只要憶念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就會出現,回答他各種的教法上很細膩的疑惑。

所以「妙輪莊嚴幢天王」得到這樣的解脫門,就是見諸佛是沒有障礙的,他想到跟哪一尊佛見面,哪一尊佛就飛快地來跟他見面。好比有錢人,他很想栽培眾生,當有一個眾生,他提出一個很好的計劃,能夠做出有利益人家的事業,我相信這位大財主,一定飛快地跟他見面,來聽他的計劃。在商場裡面也是一樣,當你是一個研發機構,你想跟大公司合併,大公司會飛快地跟你見面,帶著一級主管來聆聽你的簡報,並且保證高額的收購價格,為什麼呢?因為你對他的幫助實在太大了!同樣的,我們成為佛所攝受的對象,對佛的幫助非常大的時候,佛都很渴望跟我們見面的道理是一樣的。好,以上是妙輪莊嚴幢天王,他得到這樣的法門。

所以每一個天王他所講的得什麼法門,因地當中我們都要很渴望,想要獲得這樣的法門,這才是會讀華嚴經的人。並且也願意跟諸佛建立關係,成為眷屬、善友,成為同儕、學生,並且他成佛的時候,能以各種的面貌,或是有情世間主,或是正覺世間主,或是器世間主,來擁護佛法,來擁護三寶,願這些教法流通、弘揚跟傳承。所以讀書要懂得各面相去讀,發願要承擔的去讀,要了解經義的讀,要成為這樣殊勝的行相來閱讀這些經文,這些經文才能夠轉化成我們修行的道力,並且發揮他經學的價值,而不是當成普通的文學來看。以上是第八個,妙輪莊嚴幢天王。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欲界天,自在天,偈頌,經文:「毛孔光明能演說,等眾生數諸佛名,隨其所樂悉得聞,此妙輪幢之解脫。」

「自在天王」要怎麼以偈頌的方式來複習呢?我們看三十頁,叫做「毛孔光明能演說,等眾生數諸佛名,隨其所樂悉得聞,此妙輪幢之解脫。」

「毛孔光明」就是諸佛的每一個毛孔,都能夠放光,都能夠演說,這就是普賢行願威神力。一毛孔中就攝持十方的淨土在一毛孔上去展現,就好像家裡面很好的電視,或者是各類的通訊設備,就可以把地球上,甚至是太空上,所有影像都能夠攝集在眼前顯現;諸佛的毛孔就有這種能耐,攝持淨土在毛孔上顯現,而毛孔放光就代表他的智慧是遍布全身,如同毛孔放光。初禪以上的天人,他全身就可以放光,為什麼呢?因為他在入禪定的時候,可以在內心裡面作意光明,把內心的昏暗現象對治,我們一般打坐修行,越打坐越昏沉,好像走入黑暗的房間,這位懂得修學禪定的人,作意光明,那光明就像日正當中的太陽,把黑暗破除,掃除內心的昏沉相,這個時候他顯現為初禪天的天人,不但是他的色身放光,他的宮殿也放光,而且他的放光可以像日月一樣光明,更何況是佛光,所以叫做毛孔光明能演說。

「等眾生數諸佛名」,就是一尊佛可以變現各種的佛,像阿彌陀佛就是結合十方諸佛的功德,在他一身上去展現。一尊佛可以示現各種不同的佛來利益有情,比如說他可以在此世界成佛名曰什麼佛,到彼世界去成佛名曰什麼佛,他可以用不同的佛名,代表他不同的願力,不同的因緣,不同的作為,來示現不同的作用,而安立不同的佛名,所以叫做「等眾生數諸佛名」。

可以示現這麼多佛,然後每一尊佛,都各發揮不同的作用。君不見《觀無量壽》經裡面,叫做光中化佛無數億,而且還可以化菩薩來成為佛的眷屬,叫做化菩薩眾亦無邊,這些都是他的願力所成,叫做四十八願度眾生。

所以等眾生數諸佛名,不同的佛,發揮不同的作用,而安立不同的名言,數目多到可以為每一個有情示現一尊佛。就像文殊菩薩可以應著眾生的需要,示現忿怒文殊,黑文殊,紅黃文殊等等,各類的文殊;乃至於觀音菩薩可以示現為馬頭明王,忿怒觀音,乃至於六臂大黑天,甚至是財神等等,就是應著眾生的需要他可以有不同的示現。

「隨其所樂悉得聞」眾生想要學習什麼他都樂於告訴眾生,叫隨得聞,眾生都隨以得聞。就像月稱論師,他就是文殊菩薩的攝受者,他想要聽什麼時候,文殊菩薩都樂於對他說。而他的對手月居士,以觀音菩薩為本尊,他想要聽什麼的時候,觀音菩薩都樂於為他說什麼,所以叫做「隨其所樂悉得聞,此妙輪幢之解脫」,妙輪幢得到這樣的解脫門,就是憶念哪一尊佛,哪一尊佛都樂於跟他傳授經驗,傳授教法,傳授各種的陀羅尼,樂於攝受這樣的人才,就像維摩詰居士這樣,在他的丈室裡面不斷地請各類的佛,來到他丈室裡面做大法的弘揚。以上是第八叫做「妙輪莊嚴幢天王」。所以雪公老師說,在《論語》裡面講到「德不孤必有鄰」,這就是德不孤必有鄰最好的正解。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欲界天,自在天,長行,經文:「華光慧天王,得隨眾生心念普現成正覺解脫門;」

第九個叫做「華光慧天王」,他得到什麼法門呢?叫做「得隨眾生心念普現成正覺解脫門」,眾生的心念因緣成熟,他就會在眾生的心識顯現他成為成等正覺,就像兩千多年前,在印度的那些眾生善根成熟,釋家族有一位王子就在大家善根成熟的時候,在菩提樹下示現成佛,完全隨著眾生的需要去示現成佛。天台智者大師,在釋迦牟尼佛圓寂一千多年後,在入法華三昧的時候,在他的心識前,釋迦牟尼佛依然在靈山會上,示現成佛來說法,所以叫做靈山一會儼然未散,智者大師把他的定境來告訴他的老師,慧思禪師說,這一種境界非你莫證,非我莫知,這就是師徒的感應道交,以上叫做「華光慧天王,得隨眾生心念普現成正覺解脫門」。

十方諸佛有能力在眾生的需求上、他的善根成熟上,直接為他示現成佛,這是很了不起的。所以我們會說佛在兩千多年前在印度圓寂,下一尊佛彌勒菩薩,要在五億七千萬年以後才成佛,中間是沒有佛的,那是通說;別說的部份,就在這個有情上能夠為他示現成佛。所以原來佛也是相續的,觀待有情的需要,而有情沒有這樣的善根,沒有這樣的需求,佛法就示現了正法、像法、末法和滅法,之後再等很久才有正法、像法的情況。所以如何讓佛在我們念念相續當中成等正覺,這也是我們考驗我們修行的能耐,以上是第九。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欲界天,自在天,偈頌,經文:「如來自在不可量,法界虛空悉充滿,一切眾會皆明覩,此解脫門華慧入。」

接著看「自在天王」他怎麼複習「華光慧天王」,叫做「如來自在不可量,法界虛空悉充滿,一切眾會皆明覩,此解脫門華慧入。」「如來自在不可量」就是無法去量度,就是不可思議就是沒有辦法量度,那個量有現量和比量,量就是講眾生的心識,沒有辦法測度,眾生沒有辦法測度,只能以聖言量作為比量,而如來的自在是你想像不到的。

「法界虛空悉充滿」就在法界裡面都可以有佛,而且佛可以充滿,什麼叫佛可以充滿?比如說往生的時候,觀經講九品往生,在行者善根福德非常厚的情況下,在他要往生的那一剎那,他所見的天空通通是佛菩薩,有阿彌陀佛,有觀世音菩薩,有大勢至菩薩,還有諸菩薩眾,或者是佛直接化非常多的佛,把虛空都佔滿,然後接他往生,在觀經上面都有的,這叫做法界虛空悉充滿。

「一切眾會皆明覩」就像我們在極樂世界一樣,我們在極樂世界的寶羅網裡面,可以看到十方諸佛的眾會,不只是你供養他方十萬億佛的時候,你出去看到一切眾會,連在極樂世界的這些寶樹當中,掛在寶樹上面那個羅網,好像電視螢幕一樣,可以顯現十方諸佛的聚會。可見所講的這些,都是在佛經上有的,都可以在修學善根福德深厚的人心識前顯現的,以上是第九。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欲界天,自在天,長行,經文:「因陀羅妙光天王,得普入一切世間大威力自在法解脫門。」

第十叫做「因陀羅妙光天王」因陀羅就是講天主,因陀羅妙光天王「得普入一切世間大威力自在法解脫門」,他是能入,一切世間大威力自在法是所入,「解脫門」就是說他是沒有障礙的能入,這樣的大威力自在法是所入。一切世間大威力自在,就是說你在這個世間裡面,這些魔怨都不是你的對手。

你看祖師大德在降魔的過程當中,比如說密勒日巴尊者,在西藏降伏苯教的時候,那是沒有障礙的。比如說比神力,第二天早上要攀登最高的雪山,誰坐在雪山的山峰上,誰就是代表西藏之王,第二天這個密勒日巴的弟子們,看到密勒日巴尊者還在睡覺,那個苯教具有神通的修行人,已經用飛行的神通飛到山腰了,準備往上飛的時候,弟子們把密勒日巴尊者搖醒,密勒日巴尊者還不甘願的起來,他們告訴他苯教已經快要飛上去了,他眼睛看一看,還不當一回事。好,等到快要到山頂的時候,尊者眼睛只要一閉上,人已經坐在雪山的山頂了。苯教的那個修學者驚訝得嘴巴都合不來!他不相信世間有這種神力的人,絕對不相信。這叫做普入一切世間大威力自在法,你難以想像,他是怎麼運起這樣的神通,他故意睡懶覺給你看,平常是不倒單的,明天要比那個神力的時候,故意睡覺給你看。大威力自在,讓眾生是難以想像,那這個是第十。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欲界天,自在天,偈頌,經文:「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欲界天,自在天,偈頌,經文:「如來自在不可量,法界虛空悉充滿,一切眾會皆明覩,此解脫門華慧入。」

第十我們來看「自在天王」,他來頌念複習因陀羅主的體悟,在課本的三十頁。叫做「無量無邊大劫海,普現十方而說法」。那個劫太多了,多到你看不盡,像大海一樣看不到邊的劫,每一劫假如是一粒微塵,那個舖起來像大海一樣看不到邊。

而且時間是無盡的,空間是看不到邊的,用這個因緣來說法,有這個因緣來說法的話會變成什麼?想像不到的古佛,在你需求的時候都可以顯現為現在佛,沒有他時空的障礙,例如《法華經》的〈多寶如來品〉,多寶如來是過去不知道久遠劫以前早就圓寂的佛,而且之後他沒有因緣示現成佛,在法華經的會上,釋迦牟尼佛說多寶如來過去發願,只要有講法華經的地方他一定會出現證明,那個久遠劫已經涅槃的佛,就在釋迦牟尼佛說法的當下,多寶如來塔就出現在法會中,多寶佛就坐在裡面,然後在虛空中請釋迦牟尼佛上來,彈指間釋迦牟尼佛已經坐在多寶佛的旁邊,這就是佛的應化、佛的神變,不受時空的限制,讓眾生是難以想像。

「未曾見佛有去來」沒有去來是說自性所成的去和自性所成的來,是沒有的,都是因緣而來,而且是怎麼來的呢?是前滅後生的來,自性所成的去來連一粒微塵都沒有,他是隨緣而去隨緣而來。例如天上的月亮,隨著地上的水,隨這個緣而來,而天上的月亮映到地上的水,沒有天上月亮運行的軌跡,直接浮現。就像水池旁邊的樓房,直接映現在水中成為影像,就是隨著緣而去示現的,沒有這個緣就沒有辦法示現,有這個緣的時候就隨著這個緣示現。

像幻化一樣,就是說來的時候,不是從一個地方來,什麼叫做不是從一個地方來呢?舉例來說,天上的月亮並沒有到水裡面去,不是從一個地方來,所謂的因滅果生,因也沒有到果上,就是因沒有了,果就出生了。像觀經裡面,佛去度化韋提希夫人的時候,是怎麼去韋提希的宮殿呢?就在他說法的地方隱沒,直接在韋提希的宮殿出現,中間沒有運行的軌跡。這就好像過去所造的善業,比如說是無量劫所造的善業,這一生要發大財的時候,直接在這一生浮現,沒有運行的軌跡,沒有中間穿過的時空,那個已滅的直接去浮現,這叫做未曾見佛有去來。未曾見自性的去,自性的來,但是見到佛隨緣而去,隨緣而來,這個來並不是從一個地方來,去也不是從一個地方去,為什麼呢?舉例來說,我們去極樂世界,比如說我們走了下一步的時候,是滅前一步生下一步,再往前走一步的時候是滅這一步,再生下一步。好,以上是這個「自在天王」複習「因陀羅主妙光天王」的體會。

這是上來自在天王,這十個天王來報告他們所得的法門,由自在天王來複習這個十個天王的體悟。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欲界天,善化天,長行,經文:「復次,善化天王,得開示一切業變化力解脫門;」

接著我們來看「善化天」,善化天是欲界的第五層天,也可以叫做「化樂天」。化樂天是他化自在天的僕人,變化很多美好的境界,跟著他化自在天一起共同受用,就好像花園裡面的園丁,把花園整理得很好,跟主人一起共同受用花園。有十一個天王,來報告他們在佛的座下學到什麼樣的法門,並且後面以偈頌的方式來複習前面的長行文。

我們來看第一個「復次,善化天王,得開示一切業變化力解脫門」,「得開示」就是說他得到佛對他的開示,他也非常的了解和體悟,他也可以作為轉開示者,叫做「業變化力解脫門」,就是他是無障礙地體會到業的變化,知道業的變化叫做甚深緣起,從業的變化是沒有體性的來通達空性,從空性裡面知道業的變化是不可思議的,像魔術師的幻化一樣,在木頭、石頭的基礎上,經過咒語的誦念,眼前出現的這個景色,或者是宮殿、象馬,請問宮殿、象馬在咒語裡面嗎?在木頭上面嗎?在石頭上面嗎?請問宮殿、象馬是怎麼來的?就像魔術師條件組合的時候就出現,而他這個東西並沒有在某一個單一條件上,比如五個條件生起了這個幻化的現象,這個幻化的現象在五個條件裡面通通都沒有。

所以業的變化,就像這樣,業的變化過去所造的善業眼前浮現快樂的時候,過去的善業上面看不到這些快樂,現在的造作上也看不到這些快樂,而通通看不到的情況下,結果組合當中就顯現了。像我剛才講的就像木頭,石頭的基礎上,以咒語的力量去幻現的,這就是什麼呢?木頭、石頭就好比我們這一生裡面的組合,咒語的力量,就像過去的業,業藉著眼前的木頭、石頭顯現過去的業,藉著木頭、石頭去顯現咒語的變現,要變現成宮殿、象馬、車乘,那就藉著木頭,石頭去顯現象馬、宮殿,藉著人世間去顯現過去的善業、惡業,顯現出來會讓觀眾朋友驚呆了,怎麼是這樣!富怎麼可以富成這樣!貴怎麼可以貴成這樣!

比如說朱元璋,明朝的開國君王,在他還沒有發跡成功成為帝王的時候,你再怎麼看,就是一個鄉間瘌痢頭的小孩,每天玩騎馬打仗,你怎麼看都看不出他將來在四十歲的時候,會成為開國的君王。就在密勒日巴尊者用這個咒語降下了冰雹,請這些妖魔鬼怪殺了他們親族幾十個人之後,他是一個逃亡的人,不曉得該怎麼辦的逃犯,你根本在他身上看不到將來是一代的大師,是能夠降伏苯教,是能夠宣揚正法攝受眾生,成就為聖者的尊者,你在當時他的身上看不到,這叫做業的變化。所以業的變化讓人難可了知,如何在業的變化當中,讓我成為善知識攝受的對象,讓我成為法門的承擔者,讓我成為諸佛菩薩樂於所見的善知識。這種業的變化,根本就是最奇妙的業的變化,而這樣的業更是我們要努力的造作,所以我們平常自己要努力的發願,努力的對正法產生好樂,努力地安住正法,努力的在人生的顛沛流離,困頓順逆境當中,堅持正法的學習。這種業的變化,才會讓我們難可了知,不可思議。好,以上是第一個。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欲界天,善化天,偈頌,經文:「爾時,善化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善化天眾而說頌言: 世間業性不思議,佛為群迷悉開示,巧說因緣真實理,一切眾生差別業。」

第二個,在偈頌的部分他怎麼說呢?就是「爾時,善化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善化天眾而說頌言」,「善化天」就是化樂天的善化天王,觀察化樂天的天王他來以偈頌的方式來複習他剛才所說的叫做「世間業性不思議,佛為群迷悉開示,巧說因緣真實理,一切眾生差別業」

業的體性是不思議,業其實是沒有體性的,正因為他沒有體性的,所以這個業,可以是小業生大樂,小善生大樂,小惡生大苦,大善生小樂,大惡生小苦,就是不思議到沒有人想得到,尤其到那個不思議出來叫做「唯佛與佛乃能究竟」。

你看在馬爾巴大師對著密勒日巴尊者各種的憤怒、各種的斥責乃至於棒喝當中,沒有人看到後面其實是要拉拔他,成為最殊勝的修行者。這種不思議,這種業性是不思議的,他了解對方這個大力,這個人他具有這種潛力,可以用這種方式激發他。但沒有人看得出來,沒有一個師兄弟看得出來,他太太也看不出來。

佛為著群迷悉開示,這開示當中可以藉著像這些,大乘的經典的開示,或者在舉手投足的開示,或者在祖師大德的傳記當中,由他們來示現佛語的殊勝。所以我們有時候看那些祖師大德的傳記,有助於我們對佛語的通達,這也是佛語的開示,因為道就在人的身上。

「巧說因緣真實理」如何藉著因緣來通達空性,叫做因緣真實理。如何藉著真實來通達因緣叫做巧說,所以宗喀巴大師有一個《緣起讚》,他就是在講到這個道理,就是對佛最殊勝的讚歎,叫做巧說因緣真實理。佛是見緣起,說緣起的人,而且這個說叫做巧說。所以以見緣起,說緣起的那一分,來讚歎佛是大師,佛這一位大師是不共外道的,也在內道當中,跟聖者來較量,佛是最無上的。佛跟外道是無等的,是不能比的叫無等,而在內道相比,佛成為最上的,叫做無上無等大師。

「一切眾生差別業」,你從一切眾生的差別業當中,要好好的警惕自己,要造作什麼樣的業,對自己最有利,要幫助有情造作什麼樣的業最有利?要做過這緣起地觀察,發覺到幫助有情,生起出離心,生起菩提心,生起空性的正見,生起親近善知識的心,生起求加被的心,生起皈依三寶的心,生起修學廣大行的心,生起修學甚深見的心。這一種的差別業,跟世間人的差別不曉得差別到哪裡去!所以我們說命運,什麼叫做命運?你是一個會造作好命的人嗎?人家說造作好命,可以差別到你難以想像。像富豪當中,有的億萬富翁他是屬於兆那種等級的,跟那個億的等級那個差別到你難以想像。同樣的貧苦當中,也有很多的差別業,那個貧苦當中無可作為的,跟貧苦當中的顏回,那種差別業,也是差別到你難以想像的。這些的業,觀察這些差別業,是不是給我們很大的警惕?很大的震撼,我們要善用這種差別業,帶來自己的出路,帶來有情的出路。好,那是我們今天的進度。

結言與迴向

惟願透過「妙輪莊嚴幢天王」「華光慧天王」「因陀羅妙光天王」的這些說明來幫助我們來通達佛的各種意趣。惟願我能成為他們的追隨者,成就他們的法行,來莊嚴自己的佛果。好,我們來做一個迴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