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二十三集徧淨天王,廣果天王,大自在天王
講前小言
諸位善知識,為了遍滿虛空的有情眾生,我們必須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大家一起來共學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唯願三寶加被,傳承攝受,讓我們對世界的災難止息。大家都能修福修慧得到佛菩薩的加被,莊嚴我們這一生,沒歸淨土,受用佛果的安樂。在開始之前我們先恭誦本師名號三聲及開經偈,作為我們講座殊勝的緣起。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的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上來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成等正覺的時候,我們知道過去生中無量劫來,他所教的學生以及共學的朋友。現在以三種形象來護持他,來謢持他的有三類:第一類的是正覺世間主,第二類是器世間主,第三類是有情世間主。有情世間主又可以分為:八部四王,以及欲界天跟色界天,欲界天已經說過了。現在進入了色界天,色界天總共有四禪天。四禪天的初禪天的大梵天王也說過了,二禪天的光音天的天王也說過了。
我們今天的進度進入三禪,三禪是少淨天,無量淨天跟徧淨天。「少淨天」就是講人民「無量淨天」是講臣子。
「徧淨天」:是在講天王。三禪是整個禪定,四禪裡的最快樂的就是三禪。初禪叫做「離生喜樂」:離開欲界生得到喜得到樂。二禪是「定生喜樂」:定力轉強的喜樂。三禪是「離喜妙樂」:離喜妙樂就是內心喜的躁動已經沒有了,純粹享受身體的快樂。這個身體的快樂,智者大師的哥哥就是修學小止觀裡面的修止的部分,讓他不但心情快樂。最後身體的快樂,讓他本來只有一個月的壽命,竟然延長二十四年。而且他臨命終的時候,竟然是坐化。所以張果老看到智者大師的哥哥說,佛法的神妙是他仙人所不及的。明明他看智者大師的哥哥陳鍼將軍,已經死相現前,一個月之內可以轉變,可見修行你只要懂方法,很快的就把你的道力提升。所以人家說貴爾見地,不貴爾行地,就是説你修行,你一定要懂方法。懂方法你改變自己很快,你幫助別人的時候,你也是他的貴人。好!那我們今天進入了三禪。這三禪也是二禪修滿了,他對二禪的快樂他不滿意,他要進入三禪。進入三禪叫做離喜妙樂,就是心裡面就快樂他不要了,不是不要就不在意了。而身體享受了那種禪定所帶來的快樂,這叫做離喜妙樂。離喜妙樂就好比說這個人,他的這些內心世界裡面。他的這個安住在正法上面,帶來了身體莫名其妙的快樂。
那個莫名其妙的快樂可以像孔子什麼?叫飯疏食飲水,樂亦在其中,就是粗茶淡飯,奇怪身體一樣快樂,就那種感覺。這是一般浮躁的人難以想像,注意看那個心定的人,哪怕是吃到菜根都香,吃到苦瓜都香。沒有像世俗人非得要大魚大肉才香,定功定久了以後,他覺得大魚大肉是臭死了,這是跟世間人分別太大了。
好!那「遍淨天」裡面叫做「復有無量遍淨天王」:遍淨天王的遍淨就普遍淨,叫普遍淨,什麼叫普遍淨?因為他的定力高,所以他的世界越是越清淨,身體徜徉在這個世界的快樂讓我們難以想像的。所以可見那個定力,第一種的定力是什麼?這個世間的雜亂不會影響到他的心。第二種的定力是他在禪定中根本另外享受,世間人所享受不到的世界。這個時候變成什麼?叫做只可為知者言,難與俗人道,變成這樣子。
那你看世間八仙過海,什麼呂洞賓,張果老,藍采和等等這些人,李鐵拐這些人,他們的快樂我們世間人是難以想像的。那在下棋的時候呢!彭祖在旁邊給飲食,他們吃完以後,一個是賜給彭祖一百歲,彭祖就莫名其妙的得到了八百歲。變成人家羡慕,可是這一百歲對仙人來講,那簡直是尾數的。
好!那遍淨天裡面來擁護釋迦牟尼佛,三禪的天王,這些的天王有多少呢?很多舉出十個人。
「所謂:清淨名稱天王」:清淨名稱像大禹,禹吾無間然矣。孔子説:大禹我簡直沒有批評的,所以大禹這個名稱是清淨的。像堯舜名聲都是清淨,沒有可批評的,大哉堯之為君,唯天為大唯堯則之。這些名稱都是沒有可以批評的,這叫作清淨名稱。
再來叫作「最勝見天王」:他見解最為殊勝,那我們一般説見到輪迴的恐怖,見到解脫的殊勝,見到成佛的殊勝,這些都是最勝見。
再來就「寂靜德天王」:寂靜德也可以分為世間的寂靜,跟出世間的寂靜。出世間的寂靜就證得空性的寂靜,入世間的寂靜,一方面看到空性的這一個寂靜,還有因為利益有情,根本不會在乎有情的這些慾望的快樂,內心裡面根本不隨境界的擾動,這種寂靜。
還有叫作「須彌音天王」:
「淨念眼天王」:
「可愛樂最勝光照天王」:
「世間自在主天王」:
「光焰自在天王」:
「樂思惟法變化天王」:你看樂思惟法變化,樂思惟法變化就是説,你很懂得在法上面做各類面相的觀修。還有這個法的變化,你知道在這個境界裡面,該用什麼法,有時候要正規的用,有時候要反面的用叫作反經合,,這叫作樂思惟法變化。那個變化之多讓你難以想像。子貢叫作聞一知二,能開始會運用法了。顏回是聞一知十,那用得更完整的,用得更讓你出神入化,簡直讓你難以想像。
還有叫做「變化幢天王」:各種的變化建立種種殊勝的事業,那個變化當中就是頭腦很靈活,善用境界那種變化。所以我們不要小看那些聖王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人家説大智若愚。其實他懂得神通妙用,懂得各類的變化,為什麼?因為他對法太瞭解了,所以他能夠在這世間有種種的變化。他可以示現快樂,也可以示現痛苦的,也可以示現正面的,也可以示現反面的。只要有利於正法的傳播,只要有利於對眾生有利的,他都可以做各類的示現。
再來叫做「星宿音妙嚴天王」:
還有「如是等而為上自,其數無量」:三禪天的天王數目很多,而他們的內涵是什麼呢?
叫做「悉已安住廣大法門,於諸世間勤作利益」:悉已安住廣大法門,這些廣大法門,為什麼可以安住呢?第一個好樂。第二個很有熱情。第三個不斷地串習,不斷的串習當中他就能夠安住。第四個是不斷地運用。如果沒有這些的話,隨學隨忘,怎麼會都忘了,還談什麼安住?自然也因為有熱情,很好樂,又能夠串習,又能夠運用。當然於諸世間勤作利益,但是世間在你這樣安住運用當中,世間當然得到你的利益就越來越多。你不但是自己的貴人,也是人家的貴人。所以當你要做什麼事情,大家都會擁護你,這叫什麼呢?這叫做心想事成,所以雪公老師説,學佛的人,學到某種程度的時候就是心想事成。你剛起心動念想做什麼?奇怪外面的人就會莫名其妙的來擁護你想作的很神。這些都是你的內心的安定,你對法義的安住,你依法來去利益別人的這個感應之道。
好!第三禪的講完了叫做離喜妙樂。離喜妙樂臨命終的人,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說,真正定功很強的人,他在臨命終的時候是什麼?叫做身無一切病苦厄難,心無一切貪戀迷惑,諸根悅意,捨報安詳,這就是三禪的能耐。所以你看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的時候,他所盼望的臨命終就是這樣的臨命終。不像我們一般的臨命終,是痛苦的,是哀號的是顛倒的,是恐怖的,是茫然的,是一種不知道未來的這種該怎麼辦的這種恐懼,都不會有這些現像。好!以上是三禪。
那第四禪呢!就是下面說的「廣果天王」:廣果就是果報很多,什麼叫果報很多,你受用的果報非常多。那我們一般世間人,你善業做得多的人,其實你也像廣果一樣,什麼叫廣果呢?妻賢子孝家庭美滿,外面遇到貴人,逢到善友,國家太平,世界局勢穩定風調雨順。你看那個果報是不是一大堆一大堆,這叫做廣果。到第四禪的時候,他的果報多到比三禪更多更多更多,這叫做廣果。可見那個定力愈高果報愈多,到四禪的時候就是廣果。那這樣廣果天是一般在凡夫天當中最高的就是廣果天。那這裡面沒有無想天,無想天就是外道的無想。外道的無想進入四禪天就是什麼都不要想,空靈靈的進入四禪。這個無想天,佛法不要,因為佛法要你想,要你觀修。你如果沒有去觀察這個輪迴的過患,沒有去觀察菩提心的功德,沒有去觀察證悟空性的快樂,沒有去觀察各類空性其實修學法。這個無想是一點用都沒有。所以無想天的果報受完以後,來世投生人間變成笨蛋變成呆子。那生到無想天,投生到人間變成呆子。這種無想天有什麼好呢?所以這裡面四禪天裡面沒有無想天,但是有廣果天。廣果天就是世俗裡面最高了。
那我們來看說叫做「復有無量廣果天王」
「所謂:愛樂法光明幢天王」:愛樂法,你看他每一個名號都可以給我們很多的啟發,法是要愛樂的。愛樂像什麼?愛樂像財富一樣,愛樂像什麼?愛樂像美食一樣,愛樂像什麼?愛樂像那個享受一樣,夏天有冷氣吹多好。這個冬天有煖氣房多好,那個愛樂法要像愛樂這樣的。
叫做「清淨莊嚴海天王」:清淨莊嚴像海一樣看不到邊的,整個世界是這麼舒服的。
再來「最勝慧光明天王」:智慧要到最勝的。
再來「目在智慧幢天王」:智慧不但最勝,智慧要讓你自在,離開煩惱業的繋縛的。
再來叫做「樂寂靜天王」:寂靜是要樂才有的,樂於寂靜而且你才會懂得修學各種方法,讓你寂靜下來。
再來「普智眼天王」:智慧眼要普遍的都有智慧,處理任何各類的世間疑難雜症,通通要有不同的智慧叫普智眼。
還有「樂旋慧天王」:那個旋包括説旋陀羅尼,旋陀羅尼就是腦袋要轉得快。智者大師就是進入旋陀羅尼門的三昧。旋還有包括説你在外面處理事情的時候要馬上開竅。這個懂得這個不行就換那個,那個不行就要換那個。懂得要多面向的看事情這就是旋,沒有一定的。孔子説無可無不可,就是沒有一定的。
再來叫做「善種慧光明天王」:善種慧,那個慧是善種就說各類善法要種下各類善法要靠不同的智慧種下去。比如説佈施的善種要靠佈施的智慧去種下佈施的善種。持戒的善種要靠通逹戒律的智慧去種下持戒的善種。忍辱的善種要靠通達各種忍辱法去種下忍辱的善種。精進的種子要靠通達精進法門去種下精進的善種。詳情請看寂天論師的入菩薩行論,不是這麼簡單的,真的!所以除了經文要讀以外,還要讀大菩薩的論典,你才知道經文的含義。
再來是「無垢寂靜光天王」
還有「廣大清淨光天王」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就是四禪天的天王數目也非常的多。那他們的內心內涵是什麼呢?
叫做「莫不皆以寂靜之法而為宮殿安住其中」:四禪我們先說世俗,四禪是世間禪天裡面最寂靜的,為什麼?因為他連身體的快樂,他也不在意了,他就是專注在他所要專注的境界上而已。這個境界叫做渾然忘我,就是心裡的快樂他也不在意了。身體的快樂他不在意了,叫渾然忘我。那我們一般念佛當中最後剩下佛號成片,渾然忘我進入四禪。
以前優波離幫釋迦牟尼佛理頭髪。釋迦牟尼佛的頭髪其實不用理,他就是捲上去的,像法螺一樣。可是釋迦牟尼佛故意叫優波離來理頭髪。所以我覺得釋迦牟尼佛非常了不起,故意叫周利槃陀伽掃地。故意叫誰,舍利弗帶著羅睺羅出去托缽。所以釋迦牟尼佛的頭腦很靈活,需要什麼?比如説尼提是挑大便的,這個看到人就很害怕的。釋迦牟尼佛故意要擋他路,所以尼提往東,釋迦牟尼佛往東。尼提往西,釋迦牟尼佛在西邊,尼提往南,釋迦牟尼佛在南邊出現。最後尼提慌張的,大便掉一地的時候,恐懼的腿都站不起來的時候。釋迦牟尼佛走上前就摸他的頭,尼提就一直哭一直哭。這種人就會對貧窮人這麼包容,所以他就要出家。你看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善巧方便實踐多太多了,就叫優波離來理頭。優波離也嚇壞了,理頭戰戰兢兢,戒慎恐懼。你看那個戒慎恐懼,戰戰兢兢的覺受,不容易生。但是理到釋迦牟尼佛的頭髮就生起來,就進入了初禪。你看都不必修那個初禪未到定,你看都不必修那個初禪未到定。也不必修七種作意位叫做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就在這裡。你専注力一起來的時候,你連這種九住心,七種作意位都不必修,啪啪啪啪進去,就進入了初禪,進入了二禪,進入了三禪,就是內心裡面,快樂得不得了。釋迦牟尼佛怎麼會讓他理頭呢?這麼卑賤的人怎麼可以理到佛的頭呢?進入到四禪的時候渾然忘我。釋迦牟尼佛說阿難,趕快把他的剃刀拿走,因為他已經渾然忘我了,他已經忘了剃頭這件事情,已經渾然忘我進入四禪天,整個人已經不動了,如如不動了。這個時候叫阿難趕快把剃刀拿走,優波離直接入四禪天,你看這麼厲害。好!這個叫做寂靜之法,就整個渾然忘我,這叫寂靜之法。除了空性的寂靜,在世俗的四禪天就是最寂靜的。簡直好像入空性一樣,其實不是。空性是對萬法的體性作觀察,什麼都沒看到的,空空如也。世俗的第四禪,渾然忘我,只剩下所緣的境界的顯現的時候,好像進入空性這樣,但是不是,可是已經很厲害。
那他們這些的內涵,四禪天的天王叫做「莫不皆以寂靜之法而為宮殿」
意思就是説他們都住在寂靜的宮殿裡面,住在寂靜的境界裡面,內心裡面真的是一潭清水。我們有人到九寨溝去的時候,九寨溝就是一潭清澈的清水,池塘裡面的石頭魚清清楚楚的顯現。那一潭的清水,像鏡子一樣的寂靜的那種感覺,就是四禪天的心,叫心如止水。不起任何的心念,不起那種心裡面很快樂的心念,身體很快樂的心念,通通不起來,到這一種的意境。那不得了的世間裡面,你找不到這種人,不可能的。但是在佛法來講這些都不是究竟,可見佛法有多高,高到你難以想像。
釋迦牟尼佛快要圓寂的時候,有一個人叫做須跋陀羅。須跋陀羅已經一百二十歲來見這個八十歲的老人家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阿難尊者擋住他,不凖讓他去。因為釋迦牟尼佛已經病得重了,從吃純陀有毒的木耳,一直瀉肚子到娑羅雙樹間,準備入涅槃的時候。弟子們對洪養有毒木耳的純陀是非常生氣的。釋迦牟尼佛說不要氣他,純陀是幫助我入涅槃的,就是我借著吃有毒的木耳,幫助我入涅槃,我本來就想入涅槃,但是藉他而已。所以這個拉肚子對我來講沒有關係的,我只是讓他把我在這世間的因緣結束掉而已。所以你們不要怪他,但是他累了他要休息了。那個須跋陀羅就要進來見釋迦牟尼佛,因為他知道世間燈已經快要滅了。阿難尊者不准他入,他進來所以兩個在外面有一點爭執。釋迦牟尼佛就說阿難叫他進來。這是我娑婆世界最後一個要度他的,我就等他。那須跋陀羅是一百二十歲的老人,精通吠陀的論點。而且進入四禪的境界,你看他已經到這麼高了,他知道都不是了義,可見人要有自知之明。當人知道他自己不足的時候,他才會有步可進。如果他覺得很滿意,出去教授徒眾,拿這一招功夫來教人,其實也可以的這樣快快樂樂的過一輩子,了不起的地方就知道,他也知道這個不究竟。所以阿難尊者就讓須跋陀羅進來。須跋陀羅進來的時候,佛就為他說四諦法。須跋陀羅就以他甚深的禪定,進入空性的境界,直接證果的時候,鬚髪自落,袈裟披肩,佛摸頭就是他最後度化的因緣圓滿了,了不起。好!以上就是這些廣果天的天王。
講到四禪天,可是四禪天裡面還有一個叫做「大自在的天王」:為什麼要另立大自在的天王呢?因為四禪天裡面還有三果羅漢所居。三果羅漢所居叫做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這些都是在講三果羅漢的地方,所以另外立大自在天。但是這個大自在天,不是我們世間人可了知的。三果羅漢所居比如説無煩天,無熱天。無煩天是在講內心不煩,無熱天是在講外境不燥熱,意思是說你的內心不但不煩,你的外境也不會擾動你。所以外境也不會熱,這兩個是相互觀待的。好比我們説你心裡面是善良的人,你就會感應到善人來見面。無煩天跟無熱天,這兩個是觀待的,內心不煩,外境不熱。那善見天,善現天,內心善見,外面善現。好比說你是一個善見的人物,外面就善現。什麼叫外面善現?你是一個不斷串習道理的善見,道理就不斷地顯現給你看。
像子張問孔子行:孔子説「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已,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周禮行乎哉」:所以子張書諸紳,子張書諸紳就把它寫在衣服的腰帶上面。讓他不斷地串習道理容易顯現。
所以善見天就是能見道理的心。善現天這就道理不斷的湧現不斷的湧現。三果羅漢就是空性的道理,不斷地串習不斷串習空性。這個能夠串習道理的心,然後道理不斷的顯現,空靈靈的境界不斷地湧現出來,最後叫做色究竟天。他們進入了色界最究竟的,準備要出三界了。安立色究竟天的天王叫做大自在天王。所以按照理講,本來四禪天應該安立四個天王,這裡安立五個天王。第五個天王就是在講到這五層天,三果羅漢所居的這五層天。這是在三界裡面聖人所居的地方,外道跟世間人,不會知道他在哪裡的。
就好像說唐朝的悟達國師被人面瘡。他的腳膝蓋那邊長那個毒瘡。那個毒瘡是人面的毒瘡,痛得要死,他後來到五臺山去找迦諾迦尊者。迦諾迦尊者以前是一個身上臭的人,而且流膿流湯的,很臭的。悟達國師幫他醫好。所以迦諾迦尊者很感激他說,你後面一定有難,你一定要到五臺山來找我。所以當悟達國師坐在檀椅中,所供養的那種旃檀木的這些法座上,生起貪念以後。他的冤親債主晁錯就附上來,痛得要死。這個悟達國師要吃飯,那個人面瘡也要吃飯。悟達國師要喝湯,那個人面瘡也要喝湯,你看痛苦的要死,把悟達國師整個不像人樣。悟達國師終於一拐一拐的拐到五臺山,去見迦諾迦尊者,結果看到宮殿巍峨。乃至於樹木扶疏,非常漂亮的遠景,迦諾迦把悟達國師的人面瘡醫好以後。悟達國師下山回首一望,什麼都沒看到。可見五不還天不是我們世間看到的天,是聖人所居的天。在這裡由觀無漏,準備出三界,那種快樂不是我們可以的想像的。就像孔子的快樂,你叫他世間的快樂,帝王的快樂,三家大夫的快樂,來換孔子的法樂,孔子也不要。那這樣的天王有多少呢?
叫做「復有無數大自在天王」:他的數目很多,舉出十個做代表。
「所謂:妙焰海天王」:那個火焰像海這麼廣,就智慧這麼多燒掉煩惱的柴薪的智慧的火。像大海一樣的燒起大火來。
「自在名稱光天王」
「清淨功德眼天王」:你看那個眼,法眼所造作的功德都是清淨功德。那個法眼太重要了。
還有「可愛樂大慧天王」
「不動光自在天王」
「妙莊嚴眼天王」
「善思惟光明天王」
「可愛樂大智天王」
「普音莊嚴幢天王」
「極精進名稱光天王」
這些前面的名號都舉過,所以在這裡不另外舉。而且這些都是佛的因地,或者是佛的果上的大用。所以對我們的修行,瞭解他們的名號,對我們的修行都有很大的幫助。
叫「如是等而為上首」:這些代表四禪天,五不還天的天王,很多「不可稱數」:而他們的內涵是什麼?
叫做「皆勤觀察無相之法,所行平等」:你看無相對不對?五不還天都是在講修學無相。修學無相並不是說有現象,好比我們對無相的講法是說什麼?本來眼前一個花瓶,我用鐵鎚把它打破以後,花瓶的相就不見了叫做無相,不是!佛家的無相不是這種無相,佛家的無相是說花瓶的相。尋覓花瓶就在那裡自己成立的相,沒看到什麼叫做他自己成立呢?舉例來説:你如果沒有這些水啊土啊去揉,沒有彩工去畫那些線條。請問自己成立的花瓶在哪裡?沒有,再來!花瓶成為花瓶是觀待它能插花,說他是花瓶。如果它不能插花,你也不能説是花瓶。舉例來説我們這個鹽酸叫做能腐蝕,能腐觸的叫做鹽酸。如果它不能腐蝕,你叫鹽酸是沒有用的。還有花瓶它是可以的插花可以的養花的。生起這個作用的,我們才叫它做花瓶,不能夠盛水的,不能夠養花的,它就不能顯現花瓶的作用。所以花瓶是因為它能插花能養花,我們才說它花瓶。能生起這個作用的我才叫它花瓶。花瓶不是有實體而是有作用,我才叫它花瓶。如果有實體的話,那花瓶只能當花瓶,因為有實體。不!花瓶有時候我們可以不插花裡面放錢,怕小偷進來的時候,去保險箱裡面去找,以為在保險箱裡面找,結果沒有。原來我們把錢藏到花瓶裡面,這個時候花瓶藏著錢就不能叫做花瓶了。這個時候花瓶要叫做寶瓶,你看吧!所以可見花瓶的實體性在哪裡?沒有!花瓶只存在在作用上。所以佛家是否定實體成立作用。否定實體叫做體性空,成立作用叫做緣起有。你想想看,這種高妙的哲學理論,三千年前各宗教當中只有佛教有,其他的宗派,絕對不會告訴你。這麼樣深奧的道理,而且不但能夠幫助你除掉世間實體的貪愛,也幫助你知識世間的作用,都是依你通達他的作用。而安立這樣的名言而已,世間不過如此而已。以上就是這三類的有情,一個是正覺世間,一個是器世間,一個是有情世間的天王們都來擁護釋迦牟尼佛。有情世間裡面包括欲界的天王,色界的天王都已經講完了。
結言與回向
我們上來從三禪天,四禪天。四禪天又分為廣果天跟大自在天,這三個天王告訴我們。禪定是從內心的喜悅到身體的快樂,一直到渾然忘我地步步的生起。告訴我們禪定原來這樣不斷的修,不斷的修上來叫做情益求精。雖然佛法不需要到這種禪定,可是這種禪定也有助於修學空性的智慧。還有修學空性證悟的聖者,也輕易的進入四禪定。所以我們懂了這些觀修法的時候,也知道我們人生該怎麼樣修行,很清楚了。
上來這三個天,三禪天,四禪天,四禪天包括兩個:一個是廣果天,一個是大自在天。我們惟願我們對這些天王,尤其是菩薩示現的天王,生起仰慕的心,仰慕他們修學禪天的成就,仰慕他們禪定的本質是這些對教法的體悟。對我們的人生都有莫大的幫助。尤其對教法的體悟生起的內心的安定,隱微處的安定,更隱微隱微隱微的安定,那才是真正的安定。
大學裡面說知止而後有定就是這種定。這種定,從定到靜,從靜到安,從安到慮,從慮到得,就是不斷地體悟,不斷地體悟,不斷地體悟。他所得的就是殊勝的佛果,讓我們把這功德迴嚮往生,迴向佛果的圓成。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