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佛學優課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昇降排序
諸位學會的蓮友大德同修,以及有緣的善知識們。在這段疫情當中,我們沒有辦法聚會共修、研學,我們可以在線上互相交流,我們這個課程特別以華嚴經世主妙嚴品,來作為緣起。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57課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57):稱揚讚德之乾闥婆王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57):稱揚讚德之乾闥婆王

諸位善知識,為了遍滿虛空的有情眾生,我們必須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興辦《華嚴經》講座。乃為了疫情橫行,天災人禍,依此因緣來學習大法,安定人心,佛力加被,法輪常轉,佛日增輝,以及災障消除。在開始之前,我們先恭誦本師名號三聲,及開經偈,作為研學殊勝緣起。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上來《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有十個部分,我們到第七個部分,就是稱揚讚德。「稱揚讚德」裡面有這個有情世間主,還有器世間主,還有正覺世間主,有情世間主。現在是屬於器世間主,器世間主談到了這些八部的鬼神,特別先列的是乾闥婆王,他是所謂的這個玉皇大帝奏宮廷樂的樂師,這裡面有十個乾闥婆王,到後面乾闥婆王、鳩槃荼王、龍王等等,你看他們的證量,那是都不得了的,很難想像這麼殊勝的證量,結果來做這個鬼神。但是你看那些密法的本尊裡面,佛菩薩都是以鬼神的方式,來顯現的那種威神力。不但能夠振奮行者,修學的決心,也能夠降伏魔怨,也能夠幫助三寶的住世,也能夠幫助善知識傳承,來弘揚正法。所以不要小看佛菩薩示現,鬼神的那個功德,或許我們在這個修學的過程中,扮演各類的角色,尤其以鬼神的方式來護持正法,這一分是非常需要的,眼前是乾闥婆王。有十個乾闥婆王,來代表所有的乾闥婆王,來讚歎釋迦牟尼佛的殊勝功德。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乾闥婆王,持國乾闥婆王,長文,經文:復次,持國乾闥婆王,得自在方便攝一切眾生解脫門。」

十個乾闥婆王,「復次」,指當前面的月天子讚頌完佛的功德後,接著從乾闥婆王開始來讚歎,輪番的讚歎來請佛住世。

我們一般熟悉的請佛住世是忉利天乃至於大自在天(第四禪的色究竟天),拿法螺來請釋迦牟尼佛住世,當然這是一般了解的,但更有《華嚴經》華嚴法會的這一分,是一般人看不到的。我們第一集裡面有說到,叫做「有眼不見舍那身,有耳不聞圓頓教」就是佛在那裡,寂然不動的時候,其實已經在開演《華嚴經》但是大家都沒看到。那這個開演當中,其實都是這個諸菩薩來顯示佛的甚深功德,甚深的義趣,來觸動佛的悲願,觸動佛有心於弘揚正法的心意。

世主妙嚴品裡面首先開始這個大法的緣起,也就是在《華嚴經》三十九品的第一品。所以世主妙嚴品實在太重要!沒有這一品,釋迦牟尼佛沒有興出世的因緣,而且有《華嚴經》的這個因緣,就是釋迦牟尼佛能夠在娑婆世界,宣說大法的殊勝緣起,不只是丈六金身來宣說苦集滅道的四諦法,也能夠宣說殊勝成佛的義趣,包括華嚴,包括法華,都是從世主妙嚴品裡面去開展出來的。

乾闥婆王第一個叫「持國乾闥婆王」,一般說東方持國天王,乾闥婆是宮廷的樂師,奏的是一般的音樂;緊那羅頭上有一隻角,負責奏的是宮廷樂。這位乾闥婆王,他得什麼法門呢?

叫做「得自在方便攝一切眾生解脫門」攝受眾生,而且是自在攝受。這個自在攝受是可以分為幾方面,一方面是他本身,對法門學習得很多。所以他信手拈來就是。孟子說,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第二個自在是說,對對方非常的了解,所以他知道要用什麼法,自在還可以包括什麼?包括說,他能善用這個世間的知識領域,有時候我們在宣揚佛法的時候,我們沒有辦法應用世間的語言,世間領域的知識,讓他來接受你要講的義趣。自在就是說,不論是就教法的這一分他是自在的,不論對有情的根機他是自在的,不論是引這世間的語言,世間的領域的知識,要讓他了解佛理的這一分,他是自在的,這非常的不簡單。所以攝受眾生,我們看起來都很容易,其實都很難。你不相信你是教理通達的人,你到幼稚園去教小朋友看看,你要怎麼教他。你面對他們都是無知的狀態,都是那個牙牙學語的狀態,你要怎麼去引他們慢慢地進入正道。隨便一類的有情眾生,都是他對學佛的障礙,都是你難可了知的。或是在世俗紅塵裡面,滾了一圈出來的人,腦袋裡面只有世俗的享樂。或者是心思很邪門的人,或者是唯利是圖的人,你看你要怎麼去引導他。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乾闥婆王,持國乾闥婆王,偈頌,經文:爾時,持國乾闥婆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乾闥婆眾而說頌言:「諸佛境界無量門,一切眾生莫能入,善逝如空性清淨,普為世間開正道。」

我們來看偈頌的部分「持國乾闥婆王」怎麼以偈頌的方式,來複習他的體悟,叫做「爾時,持國乾闥婆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乾闥婆眾而說頌言」。他說「諸佛境界無量門,一切眾生莫能入,善逝如空性清淨,普為世間開正道」。

就是「諸佛境界無量門」那個無量門,也都是長期裡面學出來的,而且這種學出來的,都是很辛苦的。像善財童子,百城煙水五十三參,就是很辛苦的學出來,絕對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很輕鬆的要學佛。或是報名參加的,臨時有事退出的,古人在學佛的時候,沒有像我們這麼輕鬆的。參訪善知識是困難的,生活條件是不具足的,那路途是遙遠的,碰到善知識裡面,還要經過這些種種的考驗的。就像善財童子,去親近德雲比丘的時候,也找不到德雲比丘的。以前我們去貴州去玩的時候,在那個崇山峻嶺當中,我就要大家善友們去想像。善財童子怎麼在這個煙霧迷漫中,山水澗隔中去找善知識,要讓大家體會體會,才知道說求法的辛苦。像慧可向達摩祖師來求法,雪公老師晚年的時候,也反省自己,叫做求法慚無斷臂誠。就求法沒有像慧可,這種斷臂的誠意,他並不是說拿刀子把自己的手臂砍斷,才是誠意。而是說那一種的誠意,生不起來的時候,你要得到人家的精髓,你要得人家的傳承,是很難的,得到表象是很容易的。

這個他說「諸佛境界無量門」無量門入進去了,並不是說你這裡學一點,那裡學一點,不是的。而是說他每一個門,都有陀羅尼的,而且每一門的相通處,都有他這個覺受的。不是我們看得這麼簡單,就好像說我們學習道次第裡面,它還有從經教所引的道次第。或是從架構所引的道次第,還有口訣所引的道次第,都不會一樣的。入這個無量門,他要非常地善巧的,有時候要經過這些生活的歷練,有時候要經過複講的,有時候要經過辦事的,有時候要經過這個有情,這仇敵的有情,惡性的有情去折磨的,才對教法有這樣殊勝的體悟。就像密勒日巴尊者,他被馬爾巴上師折磨之後,他對那個最甚深的法,他就有最深的體悟。

「一切眾生莫能入」當然不能入,眾生能入,沒有這種心態的時候,無量門就不能成為所入。你一定是有這種能入的心態,無量門才成為所入,而且那個無量門並不是說你一門一門一門的學,有時候不是這樣。而是說你這一門通的時候,這一門所通的意境,另外一門也是通達到你相同的意境的時候。另外一門只是被你知道而已,你未必要修。就好像說,你從自他換引起的菩提心,跟從七重因果所引的菩提心,你從自他換所引的,任運生起的菩提心,你未必要從七重因果進來。你知道怎麼修,但是你未必要這樣修,所以無量門的通達方式,林林總總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盡的。

「善逝如空性清淨」就是通當中,你看他有兩種的通法。第一種的通是說,不管你怎麼通達,每一門最後是進入空性的觀察,了不可得。能修所修性空寂,沒有能修的你,法門就不能成為所修。法門自己如果成為所修的話,那一切眾生都會修這個法,不,是觀待你能修的心態。它才成為所修,所以每一個門入進去的時候,最後都入那個了不可得的意境,一切法從本以來體性空寂,這是一種。第二種是說,善逝如空性清淨,就是在後得位的觀察的時候,你才知道這些法門,是什麼條件下,他才能生起的。是觀待這尊佛,這個菩薩,這個上師,有殊勝的德能,再加上結合三寶的加被。再加上你的誠心誠意,你對諸佛菩薩的擁護,你對眾生這種成佛大願願意的承擔。啪,這個法門就入進去了,好奇妙喔,但是如果不是這樣,這個法門即使學到那個嘴巴都會說,背得滾瓜爛熟,奇怪這個法門,就是入不進去。所以佛法也可以用世間的方式來學,可是佛法也不能用世間的方式,世間的心態來學,這太奧妙了。這個你如果看到那個《法華經》就會知道我說的好像不是假的。那很多世間的學者,他太喜歡用世間這種方式來學的。他縱然能夠學到佛法的這些皮毛,但是佛法很深奧的地方,他還是沒有辦法入進去。所以過去方東美教授,他對《華嚴經》是非常能講的,而且到國外都是講這個華嚴的。他等於是一個哲學派的大家,可是到七十歲的時候,被癌症所苦,他去見廣欽老和尚的時候。廣欽老和尚竟然告訴他先皈依,可見有很多能入的心態,不是你世間的學者可以了解的。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乾闥婆王,樹光乾闥婆王,長文,經文:「樹光乾闥婆王,得普見一切功德莊嚴解脫門;」

那我們來看第二個叫做「樹光乾闥婆王,得普見一切功德莊嚴解脫門」

「普見」也可以叫普現,就是一切功德莊嚴成為所見,他成為能見。那一切功德莊嚴極不簡單,舉例來說,你到一個道場去的時候,你看到這個道場裡面擺設井然。你很細膩地看到,那是道風才有的,就是一切功德,它有時候藏在細節中。這些修行人出來,很有禮節,你看功德就藏在裡面,或者煮飯煮出來的時候,這個看起香噴噴的,色香味俱全的。你就知道那個香積廚的人,有多麼的用心在煮這一頓飯,功德就藏在這裡。或者是說,那個在綦毋潛的那首詩裡面,晚上出來散步的時候,看到方丈明天要備課,今天晚上還在挑燈看書,功德就藏在這裡。或者是看那個庭院的樹木,都被修整得非常整齊,功德就藏在這裡。或者是有人請這個寺院,請這個道場幫忙的時候,這個道場能夠很如理如法的幫助他,很如理如法的運用這些善款,功德就藏在這裡。所以功德,我們真的是能普見嗎?功德成為所普見嗎?往往很多人走進道場裡面,走進這些修行的團隊裡面,叫做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雪公老師說看等於白看,聽也是白聽,很多人修行一輩子,其實都白目了,帶著很深度的近視眼,什麼都沒看到。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乾闥婆王,樹光乾闥婆王,偈頌,經文:「如來一一毛孔中,功德大海皆充滿,一切世間咸利樂,此樹光王所能見。」

第二個偈頌就是「持國乾闥婆王」怎麼複習「樹光乾闥婆王」他叫做「如來一一毛孔中,功德大海皆充滿,一切世間咸利樂,此樹光王所能見」。

尤其顯現一切功德在哪裡顯現,配合前面的長行文,在佛的毛孔中顯現。所以你看連佛的毛孔都充滿了智慧,都是被智慧所攝持的毛孔,能映現所有的功德。這個修行可以修到這種程度,所以他的佛的眼,佛的耳,佛的毛,通通成為功德所依,通通能夠建塔供養。所以有時候看到那個,普賢菩薩行願力的時候,比如說十方的淨土,就在一毛孔中的顯示,那就是什麼呢?那就是一個智慧所莊嚴的身體,所以讓這個身體極其靈動。我們這個十八種這個無失,人家說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身無失裡面就說,身體都被智慧所攝持,身體都能夠在無過失的當中,身體的每一毛都可以表現諸佛的功德。每一毛都可以顯現,佛淨土的莊嚴,好像那個電視螢幕一樣,都可以顯現佛淨土的莊嚴,都可以顯示這個有情的苦難,都可以顯示一切菩薩,這個造作的善業,利益有情的事業。好,以上是第二個,持國乾闥婆王,他對這個樹光乾闥婆王的一個體悟。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乾闥婆王,淨目乾闥婆王,長文,經文:「淨目乾闥婆王,得永斷一切眾生憂苦出生歡喜藏解脫門;」

第三個叫做「淨目乾闥婆王」他得的是什麼解脫門呢?叫「得永斷一切眾生憂苦出生歡喜藏解脫門」。

「一切眾生的憂苦」憂就是煩惱帶來的這個效果,憂,就是因為執為實有,所以患得患失的憂。那這個煩惱為什麼會生起呢?當然就是執為世間的實有,或者對世間不如理的作意,或者是因為邪思而來,或者是因為這個過去的煩惱種的等流而來。或者是這個在世間,很多的煩惱的這個組合下,然後來變種出你這樣的煩惱。總而言之,煩惱生起的條件太多了,我們如何找到煩惱是怎麼個生起的,就是不要讓這個條件具足,這個煩惱就不生。當然修學空性,是最後煩惱根本的斬斷,所以永斷一切眾生的憂苦。那憂苦當中,當然你會說我就用說教法的,但說教法談何容易。你帶著他成長,有時候他很多的心裡的障礙,都是要慢慢的這個讓他對你有信任的時候,你才有辦法一樣一樣的,從內心的深處去解決他的問題。而當他慢慢的,對正法有熟悉的那一分,都要花非常長的時間。所以教育叫做百年樹人之大業,當然不是那麼簡單,不是普通這樣上課就可以的,有時候那個陪伴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乾闥婆王,淨目乾闥婆王,偈頌,經文:「世間廣大憂苦海,佛能消竭悉無餘,如來慈愍多方便,淨目於此能深解。」

好,那第三個就是「持國乾闥婆王」他怎麼去護持「淨目乾闥婆王」他的偈頌叫作「世間廣大憂苦海,佛能消竭悉無餘,如來慈愍多方便,淨目於此能深解」。

每一個人的憂苦海,都可以廣大的像海一樣,更何況一切有情的憂苦海,有些的憂苦是別人造成的,或者環境造成的,所以憂苦是一大堆,組合起來的憂苦,太多了!就像我們這個時代的憂苦,包括生存的壓力,進步帶來的競爭與淘汰,戰亂瘟疫等等。還包括在金融投資市場裡面,這些國情的變化像坐雲霄飛車一樣,太多屬於這個世間的憂苦,真的說不完!所以現在這個時代的憂鬱症,是我們文明病裡面比例最多的。

「佛能消竭悉無餘」,消竭該怎麼消?這也要看有情眾生,如果佛跟有情眾生結的緣不夠多、不夠深,或者是佛的團隊不夠強,消竭也是講條件的。成為能消竭的那一分條件不具足的話,能消竭的力量就不能顯現,眾生就不能成為所消竭。所以孔子就是一個能消竭,可是在春秋亂世的魯國,包括魯國的人民,沒有知道孔子的重要,包括這些掌權的大夫,極力的壓制孔子,國君是懦弱的,孔子能夠成為能消竭,有情眾生的憂苦海成為所消竭,在這個狀況下是消竭不了的,動不了的。

好,你說天上的太陽很熱,可以消融地上的冰,我同意。但是天上的太陽如果被烏雲所遮住的時候,它能夠消溶什麼寒冰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乾闥婆王,華冠乾闥婆王,長文,經文:「華冠乾闥婆王,得永斷一切眾生邪見惑解脫門;」

第四個,「永斷」也是一樣,你要把眾生的邪見惑,眾生就像外道,龍樹菩薩挑戰外道,外道都不是龍樹菩薩的對手,可是外道要不要跟龍樹菩薩來學呢?也不盡然,這個世間即使你用正理來打敗外道邪見,他們會不會從此來信服你呢?也不容易的,除非他是理智的,他願意追隨理智;或者有些人是情感的,你跟他結的緣不夠深的時候,他也未必聽從你。有些人是忙於世俗的,你就算有心要教導他,他也沒時間來接受你的教導;那有些的人才,就算你想攝受他們一起來造善的共業,這些人才也另有俗務要忙。

所以一切眾生的邪見惑成為所斷,你成為能斷,你本身還要講究你的願力、你的能力、三寶對你的加被,還有你跟眾生結的緣、你所擁有的資源,這些條件都不容易具足的。所以當能夠具足的時候,都是不得了的,都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

在道次第裡面講到說,暇滿的人生要得到有多麼的難。身體健康、根力強盛、眷屬擁護你,做善的資糧又多,又在佛的攝受下進入了傳承。善友們又一起可以造作教法的共業,這有多難!

在因地當中,你要培養的是什麼呢?你要好好的持戒,要好好的修布施,要好好的堅固你的願力,要修忍辱,要有利樂有情的心意,要對教法有歡喜心,來世你才可以感應這樣的暇滿身,來成為弘揚教法的法主;有情的邪見惑成為所斷,你成為能斷。所以累積成佛的資糧是不容易的。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乾闥婆王,華冠乾闥婆王,偈頌,經文:「十方剎海無有邊,佛以智光咸照耀,普使滌除邪惡見,此樹光王所入門。」

第四個「持國乾闥婆王」以偈頌的方式去複習「華冠乾闥婆王」,叫做「十方剎海無有邊,佛以智光咸照耀,普使滌除邪惡見,此樹光王所入門」。

「佛的入門」也是樹光王的所入,這叫做見賢思齊。論語上裡面叫做「不踐跡,亦不入於室」,就是透過你的足跡入你之門,也就是顏回對著孔子,叫做步亦步,趨亦趨,你往前走,我就跟著走;你走快我就跟著走快;你入什麼門,我就跟你入什麼門;這樣去學的話,成為弟子、成為眷屬、成為上首、成為傳承、成為侍者,這樣子踐跡學進去的。

那這些都像顏回的法行,像克主傑的法行,像阿難的法行,這樣的踐跡入進去的。你不要小看這些大鬼王,你很多的法行,他因地都做過了。他現在呈現的這個鬼王,呈現這些各種恐怖的現象,或者很有威勢的現象,這裡面都是佛法宣流,產生非常大的支持力量,他的作用實在太多了,所以為什麼《地藏經》讚歎無毒鬼王,最後會成佛。而且成佛的國土,非常殊勝,就是那個鬼王,他其實已經累積了大量的成佛的資糧。而眼前做這樣的角色來護持正法,是大大的犧牲他自己。

「十方剎海無有邊」,佛的淨土當然是無有邊,像我們的娑婆世界,其實就是一個華藏海世界裡面的第十三層。第十三層裡面,有十三個佛國土,微塵的佛淨土這麼多。那你想想看,華嚴的這個世界海就這麼大了,它是一個倒三角形。從最下面的是一個佛淨土微塵的佛國,到上面的第二十層,是二十個佛國淨土的微塵的佛國土。那我們娑婆世界是在第十三層,極樂世界也在第十三層,你看那個邊是看不到邊際的那個世界。所以現在在講什麼銀河系,講什麼銀河系外面,這在佛來看,都是叫做如片雲點太虛。就是一點點而已,好像太虛空中的一片雲而已,我們所了解的宇宙,跟《華嚴經》所形容的佛世界,那簡直就是一片雲在虛空飄而已。

「佛以智光咸照耀」就是說十方剎土發生的事情,佛智都看到。所以你看在《法華經》裡面有菩薩請教說,這個妙音菩薩很殊勝,我們是不是要找他來,那個多寶佛就說好,妙音菩薩請你來,就在很遠很遠的佛淨土的妙音菩薩,立刻聽到多寶佛的召喚,然後以此滅彼生的方式,出現在娑婆世界,你看十方世界的事情,這尊佛都四通八達的通達。然後現場需要什麼樣的菩薩來,立刻宣告出去,在很遠很遠,你想不到遠的世界,那尊佛淨土的菩薩,立刻聽到佛的召喚,立刻以他的神變,像天上的月亮映到地上的水一樣,立刻映現到娑婆世界來,然後表現他菩薩行的殊勝莊嚴,這樣的殊勝莊嚴,現場的菩薩們都非常的讚歎、訝異、震撼,包括文殊菩薩都非常的震撼,這麼殊勝!但是當他顯現這麼殊勝神變的時候,會有三個特徵,第一個特徵,讚歎釋迦牟尼,為什麼在五濁惡世度眾生太難了。第二個,讚歎娑婆世界的菩薩,願意跟著釋迦牟尼佛來做這個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苦行。第三個,頂禮讚歎釋迦牟尼佛,不管他顯現多殊勝,就好像一個非常富貴的富翁,肯向一個乞丐去頂禮。娑婆世界裡面是乞丐、丐幫,佛好像丐幫的幫主,但是他都知道後面所含藏的功德,都是我這個富貴榮華所難想像。換句話說這些菩薩都是「十方剎海無有邊,佛以智光咸照耀」,就是你不管你保留什麼,你含藏什麼,我都可以看到,你哪怕顯現像丐幫一樣的窮酸,我都知道你含藏無量無邊的功德,都是我頂禮的對象。所以看了《法華經》以後,非常讓人感動、讚歎、震撼,原來諸佛菩薩是這樣的相處,所以叫做「此樹光王所入門」。

好,上來我們講了四個乾闥婆王,持國乾闥婆王,樹光乾闥婆王,淨目乾闥婆王翰華冠乾闥婆王。他們來稱揚讚歎佛德,對這些鬼王非常的讚歎,即使他們顯現為醜陋的鬼王,我們也應該像妙音菩薩一樣,來頂禮、讚歎、擁護,不因為他們醜陋,不因為他們的卑劣。而示現一種輕視的眼光,反而他肯這樣的示現,才是我無盡的崇敬,以及禮拜。並且隨順他們成佛之德,當他們成佛的時候,也是我稱揚讚歎的對象。好,那我們把這功德迴向往生,迴向佛果的圓成,迴向天災人禍的止息,迴向一切障礙的消除,順緣的積聚,成佛資糧的廣聚,往生淨土,圓成佛果,廣度眾生共證真常。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