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第五十八集 : 稱揚讚德之乾闥婆王
諸位善知識,為了遍滿虛空的有情眾生,我們必須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興辦《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的講座。唯願三寶加被,傳承攝受,讓我們對本品有殊勝的了解,能自行化他,能莊嚴佛果利樂有情。眼前特別止息瘟疫的橫行,天災人禍,戰亂讓人心向善,世道遐昌國泰民安,法輪常轉。娑婆世界就是一個像淨土的樂邦,大家生入聖賢之域,沒歸極樂之邦。在開始之前,先恭誦本師名號三聲,及開經偈作為研學殊勝緣起。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上來釋迦牟尼佛成等正覺的時候,得到諸方的擁護,眼前到了第七段,所謂的稱揚讚德。稱揚讚德當中,有有情世間主、器世間主、正覺世間主,現在是到器世間主,首先上場的就是「乾闥婆王」。這些八部鬼神乾達婆王,是玉皇大帝奏一般俗樂的樂神。十位乾闥婆王,我們已經講到了第五個「乾闥婆王」。
第五個「乾闥婆王」叫做「喜步普音乾闥婆王」。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乾闥婆王,持國乾闥婆王,長文,經文:「喜步普音乾闥婆王,得如雲廣佈普蔭澤一切眾生解脫門;」
「如雲廣布」比如黑雲壟罩下大雨,每個地方都得到滋潤,就像《法華經》的藥草喻品一樣,烏雲密布,然後廣下法雨。這像什麼證量?像十地菩薩的證量,法雲地下了一場傾盆大雨,讓沙漠變成綠洲。
但是首先我們要講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就是說你的烏雲可以密布,代表你慈心是普覆的,所以因地當中要修學那種自他平等,而且是自他相換,你願意把你的快樂捨給別人;有情的痛苦,苦因苦果在你身上。你願意做這樣的修持,而且你真的去修過,修過對你有恩的有情你願意這樣對他付出,中庸的有情你願意對他這樣付出,仇敵你願意對他這樣付出,你真的修過,不是嘴巴講講而已。在你生起廣大的能力的時候,你才願意普覆這些人,就像烏雲在遍布一樣。
現在我們目前因為氣候的變遷,等於是人類貪婪造成溫室效應氣候變遷。你看烏雲密布的時候,是整個地區給你覆蓋,然後狂下大雨,其實就是要取這種覺受來說,對著有情。尤其是枯乾的山林,你看美國的加州最近也是因為乾旱,非常的嚴重乾乾,一樣希望當地烏雲密布,普下雨以後整個大地回春,整個水庫滿水位。這樣觀修,給有情這麼多的安樂!在他最缺乏的時候,給他這麼多,這麼多,可是你一定要在因地當中做這樣無差別的觀察,你才有辦法在你能力生起的時候,你願意無差別的這樣對待有情,像觀世音菩薩這樣無差別的對待有情。
那我們來看第五個偈頌,就是「持國乾闥婆王」如何複習「喜步普音乾闥婆王」的體悟。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乾闥婆王,持國乾闥婆王,偈頌,經文:「佛於往昔無量劫,修習大慈方便行,一切世間咸慰安,此道普音能悟入。」
他就是在講,他所觀察的佛是什麼?就是無量劫來修習大慈方便行,那個方便,可以說是用七重因果的方便,用自他換的方便,用修心七義論的方便,來生起那個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那種心意那種胸懷。
一定要這樣修進去,而且結合各種的差別相,看你有沒有一樣的心態,對治這些種種的差別相。親人當中有很親的,有不太親的,仇人當中有非常仇的,有比較不仇的,有些仇敵是你永遠不能原諒他的,你是不是能夠透過觀修法,通通生起他們像佛一般的尊貴,我對他們是愛敬存心。這樣的覺受是在座上修跟歷緣對境修下生起來,他才有辦法叫做大慈無緣大慈。而且這些能力,願意來幫助他們離苦得樂,而且《華嚴經》的第十回向,叫做善根回向,就是樂於把我經過很辛苦的過程中,修出來的這些法義,輕鬆的交給他們。
「一切世間咸慰安」,世間都得到佛的安慰,安就是身安心安,就好像你是一個被關愛的人,你這個人身心就安定下來,你如果沒有被關愛,沒有被安慰,你是非常恐懼的。尤其在集中營、在戰亂、在火海,在這些凶惡的有情裡面,被折磨出來的時候,內心是非常恐懼、非常害怕的,整個人性是扭曲的,如何透過安慰,而且這種安慰是願力的安慰、忍辱的安慰。乃至於給予教法的安慰,幫助他給予很多快樂的安慰,幫助他斷惡修善的安慰,讓他走出了瓶頸,走出了繫縛,走出了這樣的困頓,這是不簡單的。
所以這叫做「此道普音能悟入」就是「喜步普音的乾闥婆王」能夠體悟佛在因地當中有這樣的法行。
再來第六個叫做樂搖動美目乾闥婆王。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乾闥婆王,樂搖動美目乾闥婆王,長文,經文:「樂搖動美目乾闥婆王,得現廣大妙好身令一切獲安樂解脫門;」
「樂搖動美目乾闥婆王」他是得到什麼解脫門?叫做「得現廣大妙好身」。廣大妙好身,就是說他的修行,能夠讓他現起非常莊嚴,像佛一樣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這樣的妙好身。
你看《法華經》出來的大菩薩,他都有三個特色,第一個特色就是神變讓你難以想像。第二個就是眷屬跟著眷屬出來,多到你難以想像,換句話說那個聲勢出來是非常大,世間的國王比起他來是芝麻小官。第三個就是廣大妙好身,你看《法華經》出來那個每一個,這些從地湧出品的菩薩,或者是他方來的菩薩,或者是跟著多寶佛出來的菩薩,或者是娑婆世界的菩薩,想要見其他菩薩,請出來的菩薩都有這個特色。這個廣大妙好身可見是非常重要攝眾生的方法,讓眾生目不轉睛,畏愛兼抱。像我們看一個領導者出場的時候,那個領導者的威勢,大家就開始安靜下來。然後他的講話能夠安定人心,最重要是他後面做出很多的善法,老百姓對他的信心。所以在這個恐怖的時刻裡面,他出來講話他的相貌,他的談吐他的威儀,他的言談最能安定人心。所以我們不要小看這種廣大的妙好身,廣大的妙好身裡面我們可以看看。比如說龍樹菩薩的《寶鬘論》或者其他的經典,都可以告訴你廣大妙好身的因到底是什麼?所以我們從那個因去看,原來我們在這個人世間,有太多的善法要做了,我們對菩薩行的了解太少了,太微不足道了。好,以上是第六個,就是樂搖動美目乾闥婆王,他對佛的體悟對佛的稱讚。
再來持國「乾闥婆王」怎麼去複習「樂搖動美目乾闥婆王」的體悟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乾闥婆王,樂搖動美目乾闥婆王,偈頌,經文:「佛身清淨皆樂見,能生世間無盡樂,解脫因果次第成,美目於斯善開示。」
你看佛身為什麼大家樂見,就是他現出那個廣大妙好身。
「能生世間無盡樂」,你跟著佛在一起很快樂的,因為佛的團體都是好人,都是善知識,所以你會很快樂。你在那裡面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沒有人會害你,大家都想幫忙你,所以快樂的不得了。你看印度釋迦牟尼佛帶著僧團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都要跟著釋迦牟尼佛出家,為什麼?因為彷彿在熱惱中看到清涼,彷彿在險難中看到安定,在痛苦當中看到快樂,在熱惱中看到森林。所以為什麼很多人,他願意跟著釋迦牟尼佛走,不只是王族,還包括這些苦難的尼提、摩登伽女,都願意跟著佛走,因為佛不但他的佛身,他的眷屬,乃至於他們所受的國王的尊重,以及他們內在和合的能力,以及他們所宣說的教法,他們所受用的供養,都能夠讓僧團裡面吃的好、住的好。
原來佛示現廣大身,後面所發揮的作用是這些,能生世間種種樂。而且世間人願意信奉這樣的團隊,護持這樣的團隊,帶來國家的安定。讓他們宣揚正法,讓民風這樣的淳厚,讓天氣變得這麼祥和,讓五穀這麼容易的豐收,讓老百姓對國家這麼有向心力,讓老百姓願意團結來保護國家。看起來釋迦牟尼佛,好像沒有在保衛國家,可是他讓這個國家生起的安樂,太不可思議了!太棒了!這叫做能生世間無盡樂。
「解脫因果次第成」,他辦了教化以後讓世間人心淳厚,這就是解脫的因。所以雪公老師說要先談儒家,儒家才是佛家的基礎,你唯有讓人心向善,人心淳厚,好人輩出,君子當道。慢慢的,正法才能宣揚流通,解脫因果次第成,這個叫做「美目於斯善開示」。這個樂搖動美目乾闥婆王,看到佛這樣的特色,很樂於跟大家開示佛這樣的功德。
再看第七個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乾闥婆王,妙音師子幢乾闥婆王,長文,經文:「妙音師子幢乾闥婆王,得普散十方一切大名稱寶解脫門;」
那這個第七個「乾闥婆王」,他得到什麼解脫門呢?叫做「得普散十方一切大名稱」,意思是說他很樂於宣揚這些大德的名稱,比如說宣揚印光大師、宣揚雪公老師、宣揚民國的五大師、宣揚淨土宗的祖師、宣揚這些弘揚各宗各派的大師,因為宣揚他們的名稱,有助於他們所宣說的正法去流通,包括西天的寂天論師、龍樹菩薩、佛護論師、月稱論師等等,八十大成就者,包括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那些菩薩,那些阿羅漢,那些聲聞。乃至於也很樂於宣揚西藏的這些大師,能夠在非常荒寒的地方,建立那麼殊勝的正法幢。
所以普散這些大名稱,對於正法能夠流通到全世界,有非常大的力量,非常大的增上緣,將來也容易感應你成佛的時候,十方諸佛樂於宣揚你的名稱,樂於宣揚你的功德,樂於宣揚你的名號,樂於宣揚你的法義。
當然你在宣揚這些人的名號的時候,要對他們所說的教法有所了解,他們因地當中的苦行,他怎麼建立正法幢的事業,你宣揚這個名號才有意義。比如你對龍樹菩薩,怎麼痛改前非,怎麼建立法幢,怎麼為法忘軀,怎麼培養人才都能夠了解,不是光宣揚龍樹菩薩這四個字,那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或者是你要宣揚印光大師,看一個從鄉下出來的鄉下人,他怎麼透過他的奮鬥,他的努力,他的苦行,他的參訪,他的閉關,乃至於他的持戒,他對皈依弟子們寫信的攝受,乃至於遇到這些天災人禍的時候,他怎麼出來講經安定人心,甚至他怎麼攝受雪公,你對於這些的了解,你再來講印光大師的名號,那才有意義的。你對於印光祖師文鈔,你也有所了解,也知道他思想的架構,你知道他做人處世的本懷,你再來講印光大師,那才有意義的。
所以「妙音師子幢乾闥婆王」他懂得修學菩薩道,還要這樣的修,不是每天坐在山洞裡面,苦修,然後練了一個不倒單,不是這麼簡單的。你怎麼宣揚雲谷大師,雲谷大師對於了凡四訓,了凡先生這樣的攝受。你看雲谷大師講改命的道理的時候,全部用儒家的觀念,這個大師太了不起了,他明明是一個入定的高僧。但是他竟然可以對了凡先生講世間最基本的觀念,講的是改變命運的道理,運用的是儒家的教法。太佩服這些高僧大德的素養,太懂得人們的需要,也太善於運用法義,所以讓了凡先生見一次面以後就做終身的改變。所以了凡先生一生最懷念的大師,就是雲谷大師道理就在這裡。
好,我們來看第七個,就是「持國乾闥婆王」他怎麼複習「妙音師子幢乾闥婆王」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乾闥婆王,妙音師子幢乾闥婆王,偈頌,經文:「眾生迷惑常流轉,愚癡障蓋極堅密,如來為說廣大法,師子幢王能演暢。」
這個「迷惑常流轉」,常常煩惱熾盛、隨境而轉,生活過得苦難是憤世嫉俗,生活過得安樂就貪迷放逸、變質。所以印光大師上海護國息災法會的法語裡面,講到三個和尚的修行,來世都變質,通通都在享榮華富貴,享樂當中通通變質。
所以「眾生迷惑常流轉,愚痴障蓋極堅密」,愚痴成為障是成為能蓋,眾生成為所蓋,那是極堅密的。極堅密像什麼?像集中營的牢房,像那個監獄裡面層層的監獄。你看十二因緣被形容成,監獄外面的十二層圍牆,你看你怎麼逃出來?而且上面有電網,有獄卒、有機槍、有各種的監視設備,你看你怎麼逃出輪迴!所以這都是愚痴為本質而造成的障礙和繫縛,所以這個時候要脫困,並不是脫外困,要脫內困,原來這十二重層都是自己造來的。所以只要了解它的因在愚痴,在對因果的顛倒見,或者是毀謗,或者是邪見,或者是對真實義不了解。如果我們好好的去通達緣起的道理,好好通達空性道理,這時候那些牆都不見了,解脫就油然而生,就像作夢醒了。原來剛才那個夢中被困住的感覺,在醒來的時候什麼也沒有,夢中明明有,醒來一點都沒有那種感覺,就在你通達正見對治愚痴當中,原來世間是這樣的,最可憐的就是自己把自己整死。
所以「如來為說廣大法」,你看這都是如來的功德,如來示現相好的功德,如來眷屬的功德,如來廣做事業的功德,如來能夠降伏魔怨的功德,才有我在受教法的因緣,破除我的愚痴得到我的安樂。
所以叫做「師子幢王能演暢」,妙音師子幢乾闥婆王,能演暢佛這樣的功德,他本身也是隨順佛德而進入佛的領域。
我們來看第八個,叫做「普放寶光明乾闥婆王,得現一切大歡喜光明清淨身解脫門」。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乾闥婆王,普放寶光明乾闥婆王,長行,經文:「普放寶光明乾闥婆王,得現一切大歡喜光明清淨身解脫門;」
那個「大歡喜」很重要,你看那個大歡喜,世間中,得到暇滿人生的歡喜,能夠修學正法的歡喜,能夠跟善友相處的歡喜,能夠對治煩惱的歡喜,然後用歡喜心態來修學空性,就進入光明。所以我們一般說顯教是這樣的修學,密教裡面甚至是大樂修學空性。生起了幻身來修學光明。
不管怎麼樣,就世間來說,對這個痛苦世間是以苦為本質的輪迴,痛苦會在以各種的面相顯現,以快樂的方式顯現,以痛苦的方式顯現,就像毒藥可以用毒的方式顯現,可以用糖菓的方式顯現。像人家在喝酒的時候,下毒的時候,那個毒可以那個甜酒的方式顯現。但是修行人避開這種苦,可是修行人反而嚐到真正的快樂,發心的快樂對治煩惱的快樂,跟善友親近的快樂,把惡人轉變成善人的快樂,教法宣揚的快樂。
乃至於這個修學那些甚深微妙法的快樂,能夠創造自己的安樂,用這種樂去修學空性,大樂結合空性,大樂結合光明。這個就是普放寶光明乾闥婆王,他看到佛這樣的解脫門,他也願意隨順佛德進去。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乾闥婆王,普放寶光明乾闥婆王,偈頌,經文:「如來普現妙色身,無量差別等眾生,種種方便照世間,普放寶光如是見。」
第八個偈頌,就是「持國乾闥婆王」怎麼以偈頌的方式複習「普放寶光明乾闥婆王」的體悟呢?
「如來普現妙色身,無量差別等眾生」,眾生是怎麼樣,他就可以示現成怎麼樣,這就是無量差別,就是種種的差別相,狗貓雞鴨,牛鬼蛇神等等,佛都可以示現。不管他示現卑劣的,示現殊勝的,通通是妙色身。什麼叫妙色身?通通是他神變,通通是他的幻化,通通是他的功德,通通是他的悲心,當然是妙色身。
所以你看那個妙音菩薩要從他的佛國土,來娑婆世界見釋迦牟尼佛的時候,他的佛就告誡他,你不可以以卑劣的方式看釋迦牟尼佛來看!不是。你不能這樣看,告誡他,雖然這個妙音菩薩,他知道,但是佛還要告誡他,這個都是妙色身。這種作用都是釋迦牟尼佛這樣的顯現,十方諸佛在後面拍案叫絕,演得太好了,釋迦牟尼佛太殊勝了。怎麼可以在娑婆世界演出這種戲,太了不起了。所以十方諸佛就算沒有到娑婆世界,來幫助釋迦牟尼佛,在他們的十方淨土都看得清清楚楚高興,踴躍,讚歎。當他們的菩薩到娑婆世界來的時候,他們的佛是百分之百的贊成,但是都有告誡,希望你要從另外一個面相來了解佛美妙的神變。
所以「種種方便照世間」,尤其是釋迦牟尼佛用善巧方便來照這個世間,六方諸佛讚歎的不得了,不只是多寶佛親自跑過來,已經圓寂不曉得多少劫的多寶佛都能一時生起,更何況是他方的一切諸佛。
所以「普放寶光明如是見」,普放寶光明原來是這樣的體會佛德,眼前這樣的體會釋迦牟尼佛。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乾闥婆王,金剛樹華幢乾闥婆王,長行,經文:「金剛樹華幢乾闥婆王,得普滋榮一切樹令見者歡喜解脫門;」
第九金剛樹華幢乾闥婆王,他得到什麼法門呢?就是「得普滋榮一切樹」,一切樹普滋榮,你看那個森林裡面下起雨來,那個樹欣欣向榮,然後森林覆蓋整個大地,因為森林而有芳香的空氣,而有鳥語花香。但是普滋榮一切樹裡面,特別是講有情的那一分,我們一般說「士林」,讀書人像森林,每一棵樹都非常的挺拔、滋榮。中庸上面說,你是一個大善知識,你是一個大師,甚至你是一個聖人,乃至說佛門也說你是佛菩薩,你來到這個人世間的時候,你看起來像滋潤這個人類。你讓這個人類欣欣向榮繁衍成長,大家都樂於成為君子,樂於共造他的環境。
你注意看生態環境都改變了,大家都會愛護這個生態環境,佛門裡面就有護生,大自然裡面像《遺教經》裡面有說,不得隨意砍伐這些草木,不得在山區裡面,把森林剃光頭,然後蓋高爾夫球場,蓋那個享樂的花園,沒有!佛門裡面最講護生的。他讓大地裡面恢復了生態,讓四季像春天一樣的可愛,讓人們生活的無拘無束,最講民主的就是佛教。你看釋迦牟尼佛,都允許諸弟子們成就跟他一樣,都樂於看到諸弟子們,跟他修學成就,而大家平起平坐,分庭抗禮。這都是普滋榮一切樹,的那個胸懷的能力的願力,讀到這裡實在太感動了,太了不起了。
第九,持國「乾闥婆王」他怎麼去複習「金剛樹華幢乾闥婆王」。他叫「大智方便無量門」。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乾闥婆王,金剛樹華幢乾闥婆王,偈頌,經文:「大智方便無量門,佛為群生普開闡,入勝菩提真實行,此金剛幢善觀察。」
「佛為群生普開闡」,普開闡就是你需要他開闡,他就會開闡,你需要他廣大的開闡,他就廣大的開闡。你看佛在《法華經》上,這些眾生成佛的因緣成熟時,那佛真的就是普開闡,普開闡各種的神變,乃至各種菩薩出現的擁護,多寶佛現場的護持,乃至於請他方菩薩來的見證,就是佛普為群生來普開闡,甚至把本地風光全部都開闡出來,只要眾生機緣成熟,有這個需求,有這個願力,有這種想像,有這種承擔的時候,佛本地風光和盤托出,什麼秘密都講給你聽。
「入勝菩提真實行」,勝菩提,佛殊勝的菩提就是佛的智慧,但佛的智慧是我們的所入,能入卻要像這樣的入進去,了解佛所有的寶藏。就好像佛把他寶庫的鑰匙給我們,我們終於拿到了寶藏的鑰匙打開寶藏之門,看到佛所有的寶,這樣的來入佛智,不是那個孤零零的現證空性,然後說得到佛智,不是。
「此金剛幢善觀察」,金剛樹華幢的這位乾闥婆王,善於觀察,原來佛是這樣得到佛智的。所以讀大經大論,我們才知道佛智,入到佛智是怎麼入,也對佛在各種的表現,才會善於觀察,也才願意在因地當中,隨著佛來行持各種的菩薩行。
第十個叫「普現莊嚴乾闥婆王」他得到什麼的佛境界來讚歎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乾闥婆王,普現莊嚴乾闥婆王,長行,經文:「普現莊嚴乾闥婆王,得善入一切佛境界與眾生安樂解脫門。」
「善入一切佛境界」,就上求而入佛的境界,下化而能夠讓眾生得到安樂。所以換句話說,他是一個什麼人才?他是諸佛的知音,諸佛看到他,就像看到知音一樣快樂。所以你看《法華經》上從地涌出品那個上行,這些多如恆河沙的菩薩出現的時候,佛非常高興像看到知音、看到老友。然後上行菩薩等,竟然問佛說少病否,少惱否,身體健康嗎?一切順利嗎?你看就像老朋友這樣問候一樣是佛的知音,佛看到他非常快樂,就像以前周宣德老師到台中去見雪公老師,雪公老師非常樂見這樣的老朋友,因為這樣的老朋友很樂於栽培年輕人,很樂於介紹年輕人讓雪公老師認識,很樂於在大專裡面去開佛學社,然後讓佛學社的人到台中去學習老師的教法,所以這樣的老朋友,雪公老師非常的高興。碰到面的時候,好像老朋友相聚一樣,簡直像這些世俗的這些多年不見的。所以有時候說佛法就在世間,世間很多的道用,你拿來看看,真的就是佛法,你善用就是佛法。
那下化,因為眾生得到安樂,所以眾生也擁護你,就像那些大經大論裡面所講的這些菩薩。佛把他當知音,眾生擁護他,因為眾生在傳承裡面得到受用,這時候就會擁護佛,所以你看那些各派的大師,他的大雄寶殿裡面,除了有三寶像以外,就是他的傳承,塑造金像的祖師,像什麼蓮花生、宗喀巴,這些大師塑造這些大師像,為什麼?因為帶來安樂嘛!這就是普現莊嚴乾闥婆王看到佛,是這樣進入佛的境界。在他還沒有入佛的境界之前,他先成為諸佛的知音,成為十方世界眾生的擁護者。
好,再來看「持國乾闥婆王」怎麼去複習「普現莊嚴乾闥婆王」的體悟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乾闥婆王,普現莊嚴乾闥婆王,偈頌,經文:「一剎那中百千劫,佛力能現無所動,等以安樂施群生,此樂莊嚴之解脫。」
「一剎那中百千劫」,在一剎那中,可以看百千劫的事情,這就是佛顯示最殊勝的神變,而有情眾生成為能入,佛的世界成為所入,就是你善入佛的世界,你善入佛的境界。
「佛力能現無所動」,佛力能夠現出這些時空的差別,在同一個時空裡面去顯現這個時空各種的差別,把過去久遠劫早已經涅槃的多寶佛眼前顯現,把他方很遠的菩薩眼前讓他顯現。所以佛力能現無所動,無所動就是定力妙湛總持不動尊,定力這個無所動,什麼叫無所動?就是心不隨境轉,而且可以以心轉境。
「等以安樂施群生」,這些都是施給眾生的安樂,讓眾生很快樂的走出心裡的瓶頸。
很快樂的開展自己的胸懷,很快樂的看到典範願意學習,很快樂的願意脫困於世俗這些羈絆、繫縛,這種教育真的非常善巧。
這叫做「此樂莊嚴之解脫」,普現莊嚴乾闥婆王他的解脫,他看懂佛的秘密,他這樣走入佛的境界。好,我們《華嚴經》這一集到這裡。
上來「喜步普音乾闥婆王」一直到「普現莊嚴乾闥婆王」他們的體悟,都成為我們最好學習菩薩道的增上緣。我們也把這樣的學習,來成為我們往生的資糧,佛果的緣起。乃至於以這樣的能力,來度化有情,我們把這功德迴向往生,迴向佛果的圓成,迴向天災人禍的對治瘟疫的止息。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