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佛學優課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昇降排序
諸位學會的蓮友大德同修,以及有緣的善知識們。在這段疫情當中,我們沒有辦法聚會共修、研學,我們可以在線上互相交流,我們這個課程特別以華嚴經世主妙嚴品,來作為緣起。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41課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41):稱揚讚德之自在天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第41集  稱揚讚德之自在天

講前小言

諸位善知識,為了遍滿虛空的有情眾生,我們必須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大家一起共學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一。唯願三寶加被,傳承攝受,令我們善根福德增長,眼前止息障難。特別是冠狀病毒的肆虐,各種的變種到Delta的變種來侵襲全世界,以及各種政治的問題,經濟的問題,戰亂的問題,都能藉著經學的推廣,正法的流通而予以止息。

在開始之前,先恭誦本師名號三聲及開經偈,作為研學殊勝的緣起。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上來我們已經到第七部分的稱揚佛德,就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等正覺,這一期的因緣展開,有諸多的過去眷屬,前來擁護於他,包括正覺世間主、器世間主和有情世間主,現在正講到了有情世間主。有情世間主包括色界天、欲界天,色界天已經上完了。現在從欲界天開始,在課本的二十九頁,從他化自在天,就是欲界天的最高層天,眼前叫做自在天。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欲界天,自在天

「自在天」其實就是他化自在天,他人變化我享用自在。比如我住在花園裡面,園丁的除草、培植、養育等,成就了各種美妙的花開放,變成很殊勝的花園。他化就是他種種的變化,這裡面是辛勤地努力,好好的修剪,慢慢的培養;我是自在天,我是自在受用。

他化自在天是欲界的最高層天,欲界最高層天的天王,現在出來讚歎佛德,他們都是過去佛的眷屬、佛的善友,以佛的傳承或者是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護持正法的流通,眼前釋迦牟尼佛成佛,他也秉著過去護持的因緣而來護持,一方面是感念聖德,因為他種種的成就,都是釋迦牟尼佛的提攜、愛護、教授而得,一方面也是在成就自己的菩薩行。因為菩薩行當中包括自己好好的修學,利樂有情的能力,還包括護持諸佛菩薩正法的流通,眼前釋迦牟尼佛就是他的傳承,理所當然的要擁護釋迦牟尼佛的正法。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欲界天,自在天,長行,經文:「復次,自在天王,得現前成熟無量眾生自在藏解脫門;」

從自在天裡面的第一個叫做「復次,自在天王,得現前成熟無量眾生自在藏解脫門」。他化自在天的天王,成熟無量眾生,怎麼成熟法呢?能成熟的就是釋迦牟尼佛或者是自在天王,他們在因地當中都是練習成熟眾生的善根,換句話說你想要成熟你自己的善根,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去成熟別人的善根,唯有成熟別人的善根,才會先成熟自己的善根。你有這種使命感,有這種教化的因緣,有訓練你自己的機會和舞台,當然會成熟你自己的善根。

成熟眾生的善根數目是無量,怎麼成熟法呢?就是自在藏。自在藏就是含藏著很多的寶藏,想要用什麼方法成熟有情眾生的善根?他隨手拈來就得,這叫作孟子說的「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一般說左右逢源就是隨手拈來便是,像蘇東坡,李太白他們這些以前很用功的人,他們讀了眾多的古籍,很多的文章,他們下筆拈來是「倚馬可待」,就是人家在外面等一等,他立刻就可以把千言的文章寫出來,文思泉湧,各種善巧方便非常的多,因為知識背景非常的廣博,這種成熟是在很多方面幫助有情成熟,比如講課中讓他慢慢懂道理的成熟,或者是私下去討論,慢慢成熟自己的領悟力,或者在辦事當中遇到順境、逆境如何降伏煩惱,降伏貪欲,降伏瞋恚,成熟自己的善根,在這當中如何堅持自己的毅力、耐力、忍力,在辦事的過程中、延續道統當中、維持傳承當中會受到很多的攻難,很多的責備,要如何在困苦的情況下練習承擔、練習耐力、練習願力,這些都是成熟眾生的善根,所以成熟善根不是我們看的這麼簡單。

像五祖要成熟六祖的善根,不只是讓他在廚房磨練,還教他金剛經,還讓他躲在獵人隊裡面,十五年來歷練,在各種場合去歷練,讓自己對佛法依然保持高度的信心,而且在各種場合運用佛法的體悟,以佛法的知見來作眼前境界的觀察,訓練自己對佛法的體悟,所以這樣的成熟就不是一般的成熟。像溈山大師在百丈禪師的座下做典座,在廚房裡面煮飯二十年,歷練如何供養大眾,如何承事師長,將所學的教法運用在廚房當中,天熱的時候要如何排除熱惱,天冷的時候想到大家都躲在棉被,如何排除身心的寒冷,或者是在禪堂、齋堂裡面,享受美食的時候他要怎麼觀修等等,這些苦境都創造他的福,並且以福來資助他的慧,所以使得他格外的敏感,格外的有觀察力,又格外的有福報,所以他可以雄鎮溈山,以他的福報可以養一千多個修行人,這叫做成熟無量眾生自在藏解脫門。

「解脫門」就是自在天王對成熟眾生的這件事情沒有障礙,就好像富貴的人在貧窮當中得到解脫,他就沒有了貧窮的障礙,地位高的人沒有

下賤被人輕視的障礙,這叫解脫門。以上是第一個自在天王。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欲界天,自在天,偈頌,經文:「爾時,自在天王,承佛威神,徧觀一切自在天眾而說頌言:佛身周徧等法界,普應眾生悉現前,種種教門常化誘,於法自在能開悟。」

後面是偈頌,我們看三十頁,他怎麼以偈頌的方式來複習他的體悟呢?叫做「爾時,自在天王,承佛威神,徧觀一切自在天眾而說頌言 : 佛身周徧等法界,普應眾生悉現前,種種教門常化誘,於法自在能開悟」

成佛的威神力是非常重要的修學法,我們最好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要有承佛威神力的想法,幫助我們能夠破除障礙、累積順緣,而且有這種觀修法的時候,佛也容易加被,事情成功的時候,或者是一場成功的講演,都要觀想是佛的加被而有,不能沾沾自喜以為是我的能耐,一方面可以降伏增上慢,一方面又可以得到三寶的加被,何樂而不為呢!

「徧觀一切自在天眾而說頌言」,跟他前來法會的這些欲界第六天天人,以偈頌的方式來複習他的體悟。

「佛身周徧等法界」,等法界就是六凡四聖,他可以平等的示現在六凡四聖,就像天上的月亮平等示現在地上的水,只要有地上有水,天上的月亮就能夠沒有障礙的照進去。臉盆的水、大江的水、大海的水,月亮都可以沒有障礙的映現進去,這叫做千江有水千江月。

這也代表佛的應化,佛的應化從哪裡應化?從他成為報身佛的實報莊嚴土,登地菩薩所受用的報身佛,而報身佛當中又分為自受用報身跟他受用報身,自受用報身就是自己的智慧別人受不到;他受用報身是別人可以受用的,別人可以受用的就是別人眼睛可以看到我,耳朵可以聽到我說話,可以摸到我,他可以受用的報身。登地菩薩所受用的報身是八萬四千相,無量隨形好的殊勝相,可以應化到各個苦難的世界、快樂的世界、享受的世界等等,叫做佛身周徧等法界,這法界平等的示現在六凡四聖的法界。

「普應眾生悉現前」,只要眾生有所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們拜佛的時候叫做「能禮所禮性空寂 ,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十方諸佛影現中」,就是你有求,他必應,有求就像地上的水,必應就像天上的月亮映進來,叫做普應眾生悉現前。而且這個現前是沒有障礙的,是你可以在夢中見的,可以在定中見的,可以在平常見的。就好像修行功夫很好的人,夢中可以見佛,像了凡先生晚上做夢的時候可以夢幢幡寶蓋、夢往聖前賢,這就是他白天做善,晚上的做夢給他好的回應。

還可以在定中可以見到佛,像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就是定中見。還有隨時可以見,就像宗喀巴大師跟文殊菩薩之間的關係就是隨時可以見,隨時請教文殊菩薩就隨時可以見。

另外,佛菩薩示現為人的時候,弟子們成為傳承的弟子或者是侍者,隨時見到老師的那一分,那叫做悉現前,那是佛菩薩最殊勝的示現,佛菩薩最殊勝的示現的就是示現為善知識,成為弟子們的老師,弟子們以傳承、以侍者的方式隨時可以見到老師,這叫悉現前。

所以過去我們在蓮社學佛的時候都非常羨慕老人家的侍者,還有這些辦事的老師,隨時可以見雪公老師。我們這些弟子們還要經過通報。那個悉現前還要看眾生的心態,如果眾生的心態是誠意具足,跟佛菩薩的因緣具足,那真的是悉現前!就像善財童子跟文殊菩薩一樣,文殊菩薩常常眷戀著善財,可以在善財想念的時候現前,這叫做悉現前。

「種種教門常化誘」,要幫助有情成熟善根就是種種教門常化誘。教門裡面還包括正法的教門和外道的教門。善財童子親近五十三位善知識,嚴格說是五十五位,用外道的教法來誘導你,就是想要了解內道,有時候要藉著外道的教法或者要怎麼修學止觀的教門,或者是如何以煩惱為道用的教門,以世俗為道用的教門,或者是示現各種相應法的教門,各種壇城修學法的教門。教門當中還包括你去歷練、包括你去承擔、包括你去受苦。

像馬爾巴上師對密勒日巴尊者,那個教門就是讓他受八次的苦行,把他過去的障礙磨得殆盡,讓他修學正法,成為他的弟子們最殊勝的一位,看起來最不起眼的弟子,結果成就最為殊勝,叫做種種教門常化誘。那種化誘有時候讓人難以想像不可思議,你會認為這個老師太殘忍了。但是這個弟子得到成就,往往會把老師的恩德當成最殊勝的恩德,甚至比三寶的恩德還要重。所以他的證道歌裡面,第一句一定是敬禮馬爾巴大譯師,這就是種種教門常化誘。

「於法自在能開悟」,這時候弟子們經過這樣的磨練,他對於法自在就是內心發覺原來佛法是這樣的運用,於法自在就是把佛法運用到自在了,佛法運用在生苦中、老苦中、病苦中、死亡中,運用在順境中、逆境中,運用在各種不同的場合中,運用在顛沛流離中,就像孔子厄於陳蔡,餓了七天,如何運用性與天道來自利利他,換句話說對法是非常地自在,這種叫能開悟。這種開悟不是狂慧的開悟,所以一般的悟要有老師的講解,要有聞思的體悟,要有坐上修,要有歷緣對境修,否則那個慧一般只是口頭上的,開了狂慧得到別人的恭敬,引起的增上慢,貪名圖利。不學佛還好,愈學佛變得越糟糕。以上是自在天王他從累劫當中跟著佛成為眷屬、成為學生、成為朋友來一起同甘苦共患難,從佛的身上學到這麼多的東西,眼前釋迦牟尼佛成佛他來稱揚佛德,來表徵釋迦牟尼佛他累劫的修學,同時禮讚十方諸佛也都是這樣成就的,叫做佛佛道同。

以上是第一個自在天王,以長行文、偈頌的方式來宣揚佛德。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欲界天,自在天,長行,經文:「善目主天王,得觀察一切眾生樂令入聖境界樂解脫門;」

第二個叫做「善目主天王,得觀察一切眾生樂令入聖境界樂解脫門」,善目主天王觀察,觀察一切眾生樂令入,眾生怎麼來入佛門呢?就像入五欲境一樣,小孩子玩遊戲欲罷不能,或者是孩子們在外面嬉戲,媽媽叫都叫不回,除非棍子伺候才回家,那一種沉迷於五欲境的快樂,那種形象就是樂令入。

如何引導有情眾生入佛門是這樣的快樂的入?每一個道場都有年輕人愈來愈少的問題,除了少子化的影響,還有各領域知識的衝擊,還有佛教徒本身並沒有好好的走入這個時代,還有就是善巧方便不夠多,所以沒辦法引導年輕人或是小朋友,或者是學佛愈學士氣愈低落,常伴青燈古佛往往帶來很多的孤獨、落寞、哀傷和自怨自憐,那就非常可惜了。

所以樂令入就像入五欲境這樣快樂,好朋友的聚會,喝酒、聊天、吃燒烤的那種快樂,入佛門就要像這樣的快樂。

你看那個密勒日巴證道歌,他在講他的快樂,你會覺得他好像天人,是非常懂得生活品味、生活享受的王公貴族,他又好像是這些土財主享受著女人陪伴,其實都不是!都在講他享受佛法。他可以享受佛法,享受成這樣的時候!回看世間的五欲六塵,簡直就像糟粕一樣,不值得一顧,不值得一戀,所以叫做樂令入聖境界。他的老師有辦法善巧方便的這樣幫助他,這樣入進來。所以老師很重要、學生很重要,在《楞嚴經》裡面,阿難尊者跟佛說,成功的時候是老師百分之五十,自己百分之五十,釋迦牟尼佛說不是!老師一百,同樣的學生也是一百,老師完全具有善巧方便,學生也完全投入,叫做樂令入。

「聖境界」,像各種的陀羅尼,還有以空性智慧為本質的廣大行的聖境界,遊戲人間比電動還好玩,幻化的世間、如夢幻的世間、彩虹的世間,無常的世間像白雲一樣,白雲蒼狗事事變幻,像魔術師的變幻一樣。那這些都是在佛法通達以後觀察世間,發覺到世間原來長成這個樣子,不為世間所迷,心不隨境轉,並且以心轉境的快樂,那種樂解脫門!就是這麼快樂的入聖境界,引導有情眾生,快樂的進入聖境界,沒有障礙的叫解脫門。

好!以上是善目主天王他的體悟。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欲界天,自在天,偈頌,經文:「世間所有種種樂,聖寂滅樂為最勝,住於廣大法性中,妙眼天王觀見此。」

「自在天王」後面以偈頌的方式來複習「善目主天王」,叫做「世間所有種種樂,聖寂滅樂為最勝,住於廣大法性中,妙眼天王觀見此。」

「世間所有種種樂」,有些樂是你想像不到的,比如說壽命很長,眷屬很好,整個生活很快樂,享受很現前,乃至於非常多的好朋友,大家的聚會高雅輕鬆,活潑有趣。這些樂包括做善法,所以享受身體健康的快樂,晚上睡夢的快樂等等。這些種種樂包括人道的快樂和天上的快樂,天上的快樂還包括享受欲境界的快樂、禪定的快樂等等;還有像無色界一樣,連形體繫縛的感覺都沒有,那一種空靈靈的,以意想身的方式周遊各個世界,沒有障礙的那種快樂。

世間種種樂要說也說不完,但是它是以苦為本質的快樂,什麼叫以苦為本質的快樂?依然被無明我執所繫縛的世間快樂,除非你修學正法,你才知道這些快樂被無明所執所攝持,所以它的邊際一定是衰損。這些都一定要學佛才知道,不學佛的時候是不會知道的。就好像對於享樂的年輕人,老苦的那一分,除非你學佛,你才知道導向於老苦,年輕的快樂其實是很好笑的,好像一個笑談,好像一個陷阱,好像一個戲論,好像一個惡作劇。當我們去拜訪老人家的時候,看到這個老人家非常的頹喪,身體非常的羸弱,表情非常的痛苦,生活非常的無奈,煩惱非常的重。你要想想看他以前可能是高貴的人物,假日都在打高爾夫球,可能是家庭美滿,生活無憂無慮的,待遇豐厚的,在公司很受重視的。

我們如果沒有老苦、病苦和死苦的觀察,我們都容易被眼前這些假象所蒙騙,他有很多享樂的節目,有很多規劃的快樂行程,但是這世間種種樂,沒有去對治那個無明我執,這種快樂會導向輪迴的痛苦。

所以下面才說「聖寂滅樂最為樂」,聖寂滅樂就是對無明我執所執的我,認真的去觀察,所執的我體性了不可得。而苦因苦果的滅,從無明我執生起的煩惱業都能夠止息,這叫做苦因的滅。輪迴現象(苦果)的滅,這種聖寂滅樂是最為勝的,就是所有煩惱業所在。這種苦因跟苦果的消除,那種快樂就好像身體是一個有重擔的人,卸下了重擔的快樂。是牛被軛所軛住的,軛解除了之後的快樂,這種聖寂滅最為樂,回過頭來入這個世間的時候,好像在遊戲人間。

所以叫做「住於廣大法性中」有兩種廣大法性,第一種廣大法性是能所雙亡所證的空性,這空性的範圍是沒有人可以算出來的,因為諸法的體性空是沒有範圍的,難道它有範圍嗎?它若有範圍則表示諸法在這個範圍之後就有體性,沒有的!諸法的空性是沒有範圍的,叫廣大法性,能所雙亡,所入的空性是沒有範圍的。

第二個住於廣大法性是說每一個法通達空性的廣大法性,原來空所依有法,有法就是有各種生命現象、物理現象,各種的宇宙萬象,空性就在這個現象當中,這叫做廣大法性。住於這個廣大法性,就不會被任何的境界所繫縛,而且能夠善於運用各種境界,也通達這些境界的各種變化和彼此的關聯性,人生好像就在夢幻的世界裡面,而且了解夢幻是怎麼發生的,可以不受夢幻的繫縛,也可以發起各種的夢幻,善用夢幻。

這叫「住於廣大法性中,妙眼天王觀見此」,妙眼天王所觀的就是佛在運用廣大的法性來利益有情。以廣大的法性來利益有情,怎麼利益?眼前就有各種的善巧方便,知道諸法是隨著時間有不同的效果,隨著時空有不同的作用,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法無定法,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做法,古有古的做法,今有今的做法,不會被拘限於古今,不會被拘限於空間十方,所以才會引導有情快樂的進入勝境界。這是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當中的法行,也是善目主天王觀察的,而且跟著佛一起共學共造的法行。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欲界天,自在天,長行,經文:「妙寶幢冠天王,得隨諸眾生種種欲解令起行解脫門;」

第三個是「妙寶幢冠天王,得隨諸眾生種種欲解令起行解脫門」

這位天王他是能夠得到隨諸眾生種種欲解,種種欲解就是說他想要了解什麼?我就從他所想了解的,引導他進入成佛的法行。比如有的人很喜歡數學,有的人喜歡物理,有的人喜歡財經,有的人喜歡兵法,有的人喜歡心理學,他就從這裡慢慢地引導進來。

像孔子也是一樣,他的四科弟子:德行科,言語科,政事科,文學科,子路不妨從軍事入門,冉求不妨從財經入門,子貢不妨從言語入門,都隨著他所想要欲解的來入門。

唐朝的一行禪師他就是公認的數學天才;龍樹菩薩對工程學也非常的講究;達賴五世,布達拉宮的建築是達賴五世在松贊干布的基礎上,建立這十三層樓的雄偉的宮殿,依著山建立成雄偉的宮殿。

他們具有世間的這些能力,可以隨順這個世間。世間種種想要學習的,佛法也可以幫助他,從這裡進入佛門。所以我們一般佛法有所謂的五明處慧,並不是只有內明,還包括聲明、因明、工巧明和醫方明。醫術就像鳩摩羅什,他懂得醫學,像雪廬老人也是非常懂醫學,老人在中國醫藥大學,也擔任過醫學系的教授,講的就是黃帝內經。從黃帝內經裡面可以講到身體的調理,心理的調理,身心靈三者的運轉,這就是種種的欲解,讓有情從這裡進入成佛的法行。

而妙寶幢冠天王,解脫門就是這個是沒有障礙,隨順他,就像釋迦牟尼佛隨順難陀,難陀有三種難陀就是牧牛難陀,貧女難陀跟她的弟弟難陀。其中牧童難陀,釋迦牟尼佛就隨順他牧牛的方法,引導他來如何進入成佛的意境當中,所以一般禪宗有所謂的牧牛圖,這個牛就好像心裡面的躁動,如何降伏心裡面躁動的這頭牛,讓牠慢慢的變得溫順,慢慢的隨順你的心意在走。所以學佛的人,他一方面調伏妄想心、躁動的心、對五欲六塵放不下的心,貪婪的心、染著的心,攀緣的心。

回過頭來還要善於讓心被我所用,就像牛被調伏以後善於被我運用,騎著牛要到那裡去就到那裡去,去安住在無常上,安住在無我或者是布施、持戒,忍辱等種種的法門上面,最後叫做人牛兩忘,進入能所雙亡,人牛兩忘的境界,這就是從眾生的種種欲解當中,令其行的解脫門。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欲界天,自在天,偈頌,經文:「如來出現徧十方,普應群心而說法,一切疑念皆除斷,此妙幢冠解脫門。」

「妙寶幢冠天王,自在天王」以偈頌的方式來複習他的體悟,在三十頁的第三個 叫做「如來出現徧十方,普應群心而說法,一切疑念皆除斷,此妙幢冠解脫門」

「如來出現徧十方」,能徧的是如來,所徧的是十方,就像觀音菩薩明明在十萬億佛土之外的極樂世界,卻能在娑婆世界成為應化主。

「普應群心而說法」,說法像觀世音菩薩在釋迦牟尼佛大般若會上的總結,就是般若心經,以兩百六十二個字總結佛一期說大般若經的因緣。二十二年說般若,用這個空性的道次第: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和無學道,用五道空性修學的次第來講大般若經,只有用兩百六十二個字,叫做普應群心而說法。如何把佛的要義說出來,讓大家具有這種以少文攝多義的陀羅尼。

「一切疑念皆除斷」,透過你的講法,當然這疑念裡面還包括他上課的疑念,他私下裡面運用佛法,結果運用得不好的疑念,產生佛法有用嗎的疑念,還有看到大德的某些做法,內心以為不如法的疑念,這些疑念我們沒有破除的時候,都會變成我們退轉的因緣。所以一切疑念皆除斷,如何在事相裡面消除這些疑念。比如釋迦牟尼佛的姨媽,大愛道居士她要出家,釋迦牟尼佛不給出家,那就有弟子們很疑念,釋迦牟尼佛不是說慈悲嗎?為什麼對女人不慈悲?像這種疑念,佛法在課堂上講的大家都沒問題,私下裡面大家疑問一大堆,這個學佛的人怎麼可以這樣?那個學佛的人怎麼脾氣那麼大?這個學佛的怎麼這麼傲慢?這個學佛的怎麼事情不講道理呢?這當中有很多的疑念,有些是學佛學得表面,有些是學得不夠通達,有些是學佛的時候,他在用的時候你看不懂。像大善知識他可以示現忿怒相,可以示現貪欲相。但是有情眾生他看不懂,所以一切疑念皆消除,那不簡單的,那真的是要經過多少佛法的學習,多少的歷練?多少的體悟?他才對這些疑念沒有消除。

像五祖把衣缽傳給六祖的時候,大眾也有很多的疑念,為什麼傳給他呢?為什麼不是傳給神秀大師?你看這些疑念要除斷,這些都是佛法,這些如果不解決的話,他怎麼會對佛法有信心?他怎麼會認真的去學佛?他對佛法沒信心他不會認真學佛,他怎麼會去成佛呢?

所以「此妙幢冠解脫門」這妙幢冠的解脫門就能夠讓自己除疑,幫助有情除疑,斷疑生信,絕相超宗,般若味重重,四句融通,福德歎無窮就講要消除這些般若的疑惑,解脫的疑惑,這個除滅輪迴的疑惑,談何容易。好!以上就是我們這一集的大意。

結語及迴向

自在天王,善目主天王和妙寶幢冠天王,他們述說著佛的因地,以及跟佛共學的體悟,讓我們生起對佛法的好樂以及信心,把這樣的信心,這樣的功德來作為冠狀病毒的止息,天災人禍的止息,有情眾生善根福德的增上,大家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謝謝大家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