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佛學優課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昇降排序
諸位學會的蓮友大德同修,以及有緣的善知識們。在這段疫情當中,我們沒有辦法聚會共修、研學,我們可以在線上互相交流,我們這個課程特別以華嚴經世主妙嚴品,來作為緣起。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71課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71):稱揚讚德之阿脩羅王

諸位善知識,為了遍滿虛空的有情眾生,我們必須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興辦《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的講座。

唯願三寶加被,傳承攝受,讓我們對所學的教法,有殊勝的了解。能對治天災人禍,止息各種障難。也能夠讓,世道遐昌,國泰民安,法輪常轉。

在開始之前,先恭誦本師名號三聲及開經偈,作為研學殊勝緣起。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上來我們《華嚴經世主妙嚴品》,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等正覺,得諸方的擁護。他們對釋迦牟尼佛稱揚讚歎,釋迦牟尼佛累劫所積的福慧功德。那有哪些來稱揚讚歎呢?有有情世間主、器世間主跟正覺世間主。有情世間主又分為色界天跟欲界天,還有天龍八部。

那我們這兩次的時間,會把有情世間主做一個圓滿。這天龍八部裡面,到了阿脩羅王出來讚歎,釋迦牟尼佛的功德。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阿脩羅王,長文,經文:「復次,羅睺阿脩羅王,得現為大會尊勝主解脫門;」

「羅睺阿脩羅王」,他能夠在大會裡面示現尊勝主。什麼叫尊勝主呢?比如說佛的聚會當中,他示現為佛。就是所有最殊勝的尊貴的人物以他為主,就像般若經的聚會,有觀音菩薩,有諸大菩薩,眼前主持人就是釋迦牟尼佛。或者是在講法的法會當中,講學者就是一個尊勝主,或者是密法壇城裡面,它有各種的本尊,其中一個主尊,像金剛持佛。像比如說四臂觀音的壇城,就以四臂觀音為主尊,他請來的這些尊貴的客人,是他所主持的聚會當中的客人,主尊就是四臂觀音。像《地藏經》裡面說光目女或婆羅門女,到地獄裡面有無毒鬼王,或者其他的鬼王,這鬼王聚會當中就有一個尊勝主。像十殿閻羅每一殿的閻羅王就是一個尊勝主,他可以在各種的場合示現尊勝主,在國家裡面就是國王,在邊疆裡面就是這些封疆大吏,像這個帶兵打仗就是大將軍 就是尊勝主,他可以示現為尊勝主,在大會中示現尊勝主。

解脫門就是羅睺阿脩羅王,示現這些都沒有障礙的。這些對於佛法的弘揚,他們真的是大力者,因為一般人都會把他們當成量,都會聽他們的,當然他們出來弘揚正法,讚歎正法大家都會相信正法,所以他們是一個風氣的開派者。

以上是「羅睺阿脩羅王」,他跟著釋迦牟尼佛學,看到釋迦牟尼佛的示現,而且他本人也隨著這樣的學習,累積福慧的資糧,他也有這樣的示現。

那我們來看偈頌,「羅睺阿修羅王」怎麼複習自己的體悟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阿脩羅王,偈頌,經文:「爾時,羅睺阿脩羅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阿脩羅眾而說頌言:十方所有廣大眾,佛在其中最殊特,光明徧照等虛空,普現一切眾生前。」

這就是佛就是尊勝主,他在佛的旁邊,看到佛怎麼成為尊勝主,要攝持法會的尊勝主,各種聚會的尊勝主。這裡面當然包括辦政治、辦教育、包括在各種事業的團隊。或者是在魔的當中,示現為魔王的尊勝主。佛在其中最殊特,就是佛示現這些都沒有障礙的,這是一個光明徧照意思是說,他能夠對於這個有破暗的能力。意思就是說,風氣能改變的,有情能夠破迷起悟的,能夠破除這些鬼神的,這些黑暗的障礙的,有情心思的昏暗的。好,以上是第一個,羅睺阿脩羅王他對佛的體悟。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阿脩羅王,長文,經文:「毗摩質多羅阿脩羅王,得示現無量劫解脫門;」

無量劫解脫門。意思是說,每一劫當中是怎麼解脫的,都能夠如實的示現。有時候有些解脫當中,比如說,《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講說,念佛得到三昧,由這三昧當中得解脫。當然得解脫的那一分,應該是他證悟空性,破煩惱障破所知障的那一分。但是他可以由念佛三昧,來成就這個助緣,遇到善知識,遇到傳承,或是投生淨土,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讓他有這個能力。所以人家說:「入道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就是入道有很多種的門,幫你能夠在無量劫當中得到解脫,每一生都示現解脫,每一生都是在某一個法當中得解脫。所謂在某一個法當中得解脫,意思是說:從這個法進入菩提心的修學,進入空性的修學,從這裡得到殊勝的,破煩惱障或是破所知障 得到殊勝的解脫。每一劫都做不同的示現,而對他是沒有障礙的。那為什麼沒有障礙呢?就是跟著佛來學,成為佛的朋友,佛的眷屬,佛的學生等等。那這些來學佛的無量劫來,怎麼示現解脫的,像釋迦牟尼佛就在外道,這一生示現,就在外道中示現解脫,你看他在印度裡面,學得了四禪八定,學到了非想非非想處天,釋迦牟尼佛都可以學外道,然後從外道當中脫困,不跟著你轉,脫困,然後在菩提樹下成等正覺,這厲害。好,那以上是第二個。

那「羅睺阿脩羅王」怎麼複習「毗摩質多羅阿脩羅王」?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阿脩羅王,偈頌,經文:「百千萬劫諸佛土,一剎那中悉明現,舒光化物靡不周,如是毗摩深讚喜。」

比如說某一劫裡面,有一些佛土成就,有一些佛土消失,都隨著眾生度化的因緣。有些佛土出現,有些佛土消失,就像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的淨土,也在無量無邊不可思不可數的阿僧祇劫之後,它由觀音菩薩主持。之後由大勢至菩薩主持,之後因緣到正法、像法、末法 滅法、極樂世界就消失。所以無量劫諸佛土,有的生起,有的消失,有的生起,有的消失。所以佛土的體性也是無常,只不過住世的時間很久。那一般藏傳佛教的曼陀羅,供養曼陀羅也是一樣,但是消失的時候很快地就消失。代表告訴你無常到的時候,佛都隨著眾生示現,就該成熟佛淨土就成熟佛淨土,該消失佛淨土就消失佛淨土,叫提得起也放得下。

「一剎那中悉明現」。所走過的軌跡都能顯現,就是說諸佛佛土,怎麼成怎麼滅,通通可以顯現出來。換句話說,它的顯現當中,打破時空的障礙,或是未來。像阿難尊者,未來的成佛是很久遠以後成佛,它佛土長成怎麼樣子,釋迦牟尼佛都能一念顯現,打破時空的障礙。像物理學裡面,它最難的就是要突破這些時空的障礙,空間的摺疊,要突破這些空間的障礙。乃至於突破這些時間的障礙,過去在眼前顯現,未來在眼前顯現,那個是在現在的科技都要慢慢地探索。但它不知道,那是可以是在破煩惱障跟破所知障當中,可以顯現這種能耐。

「舒光化物靡不周」舒光就是很開朗地展現這個光,人家說佛要講經的時候,很開朗地,含笑地。因為度化眾生的機緣成熟,這也是他出世的本懷。「化物」就是度化眾生,「靡不周」就是他悲心,遍覆到每一個眾生身上。那有情眾生的機緣成熟,佛可以講經說法,是佛最高興的時候。

「如是毗摩深讚喜」毗摩質多羅阿脩羅王,他非常讚歎隨喜,佛有這樣的能耐。佛呢,比如說度化有情的時候,有情可能無始劫來,很多的劫都在傷害佛,這一生卻後悔。善根,某一劫的善根成熟,佛依然高興地為他說法。像「央掘摩羅」要害佛,可是知道是自己的無知造成的,跟佛懺悔,佛都願意傾囊相授,讓「央掘摩羅」證得四果。可見佛這個慈悲,是不揀擇對象,是不會在乎你過去跟他是親還是怨,那機緣成熟的時候,都是佛樂於度化的,所以這也是「毗摩質多羅阿脩羅王」跟著佛學而有這樣的體悟。

 

第三個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阿脩羅王,長文,經文:「巧幻術阿脩羅王,得消滅一切眾生苦令清淨解脫門;」

消除一切眾生苦令清淨解脫,消除苦的部分,當然你有時候是他的朋友,你來安慰他,規過勸善。或者他受到毀謗的時候,你跟他分謗。或是他事業垮了,你來幫助他等等,這叫眾生苦令清淨解脫。讓他回過頭來,不要憤世嫉俗,不要仇恨世人,這些都是菩薩,或者是與人為善,或者是說願意扶持他,在旁誘導他,功勞推給他。或者是引導他去佛淨土,脫離這些三塗的痛苦,六道的痛苦。總而言之,「消滅一切眾生的苦」方法多得不得了,那有的人像一般的傳教士,神父們喜歡到偏遠的地方,跟那些難民在一塊,然後這些難民,這些窮苦的人家,得到了心靈的慰藉,又得到一些物質的受用的時候,他願意跟你來信你的教。那都是前面要花很多的心血, 但更重要的是,當他願意跟你走的時候,願意跟你學的時候,你真的是用正法來度到他,這就非常的重要。

那「羅睺阿脩羅王」怎麼複習巧幻術阿脩羅王的體悟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阿脩羅王,偈頌,經文:「如來境界無與等,種種法門常利益,眾生有苦皆令滅,苦末羅王此能見。」

如來境界無與等,就是佛的境界沒有人跟他相等的,十地菩薩跟佛,那叫做望塵莫及。就像顏回形容孔子的,叫做「步亦步,趨亦趨」。你走路我可以跟著你走路,你小快跑我可以跟你小快跑,夫子這個奔逸絕塵,就是快速跑的時候,在灰塵當中消失了,顏回瞠乎其後。十地這個目瞪口呆在後面,他已經消失了,他跑得快的時候,你根本就是失去了他的蹤影。這在形容佛跟十地可以差這麼多的,差一級可以差這麼多的。種種法門常利益,佛可以用種種法門,他的法門多到十地菩薩都難想像,更何況薄地凡夫。利益有情各種的方式都可以利益的,眾生有苦皆令滅,皆令滅,要嘛就是眾生得到很多的認知;或者是他在能力上得到很多的能力;或者是在解脫上他得到解脫的證量;或是環境上他得到很好的環境,都是讓他苦消滅的方式。比如說他遇到好的老師;遇到好的朋友;有有意義的事要做;他覺得人生開始過得有意義。他那些痛苦、表面的痛苦、粗糙的痛苦、隱微的痛苦、細膩的痛苦。都可以慢慢的消除,這就是「苦末羅王」,這個「巧幻術阿脩羅王」這個是他在旁邊看到的,能見佛的這樣的能力,以上是第三個。

 

第四個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阿脩羅王,長行,經文:「大眷屬阿脩羅王,得修一切苦行自莊嚴解脫門;」

修苦行來莊嚴自己,那個苦行並不是說,把自己折磨成不成人形,像釋迦牟尼佛在恆河邊修行,每天吃一麻,一個芝麻;每天吃一粒麥米,把自己弄成骨瘦如柴,讓外道能夠接受他。因為苦行外道,就把自己弄得愈苦愈好,弄得愈苦愈好,然後開始會厭離這個身體,神我就脫離這個身體,神我就可以解脫。解脫不是這樣,解脫是在講證悟空性上說解脫,不是搞這種方式叫做解脫,這叫做無義苦行。那有義的苦行是什麼呢?比如說你在聞思修的時候,你必須要很辛苦的去學那些法門。而且利益有情的時候,你也必須很辛苦的去拉拔他。建立事業去承擔的時候,你也必須很辛苦的去承擔。或者是護持別人的正法事業的時候,也很多的事情要做,也很辛苦的。這叫做「得修一切苦行自莊嚴」,而這些的苦行,學到了經驗,學到了閱歷,學到了能力,學到了承擔,學到了人家的陀羅尼。而且從這裡面去體會菩薩的悲心,體會佛的願力堅固,也從這裡去體會菩薩行的重要。所以這些苦行都是對自己的莊嚴,讓自己是一個願力堅固者,忍辱成就者,乃至於善巧運用陀羅尼者,能承擔事業者,能夠管理自己情緒的人。所以這種苦行的自莊嚴,你不要小看它,它的威德是很大的,所以中國近代的五位大師,禪淨律密教的禪,虛雲老和尚。他那個苦行反而引來很多人對他的尊重,包括王公貴族,連慈禧太后都對他景仰,所以他就能夠建立這個法幢。

第四個「羅睺阿脩羅王」怎麼去複習「大眷屬阿脩羅王」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阿脩羅王,偈頌,經文:「無量劫中修苦行,利益眾生淨世間,由是牟尼智普成,大眷屬王斯見佛。」

大眷屬阿脩羅王見佛就是這樣見的,跟佛這樣學,怎麼學呢?就是無量劫中修苦行,那特別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是十方諸佛裡面,修苦行第一的。特別十方諸佛都設立佛的淨土,攝受有情在快樂中成長。釋迦牟尼佛反而進入苦難的有情,帶著有情在苦難中成長,他是另外一種度化眾生的方式。有時候眾生你讓他在快樂中修行,是一種善巧方便,有一種是你跟他一起受用痛苦,一起成長的時候。有時候這個有情,反而在痛苦成長中善根快速成熟,因為他是被磨練的,被這些境界磨練的人。那他磨練出來的心志的堅定,他那種毅力的這種能耐,長時間的忍辱負重,有時候淨土的菩薩比不過他。所以有的時候說「娑婆一天勝過極樂百年」那道理就在這裡。所以為什麼有娑婆世界的菩薩,反而容易得到十方淨土菩薩的讚歎,道理就在這裡。而十方佛淨土的佛,有時候都差遣他的菩薩,到娑婆世界來,好好的聽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好好的跟釋迦牟尼佛旁邊的那些菩薩來學。他們就是修苦行成就的菩薩,他們不到淨土來享受,他們甘願在爛泥巴堆裡面,跟著有情一起成長,這叫做四攝法裡面的同事攝。不得了的,所以他們是利益眾生淨世間,在這個五濁惡世污濁的世界,把世間淨化,那是另外一種的修學法,另外一種的菩薩行,有時候比在淨土的菩薩,來修菩薩行更為殊勝,更為偉大,那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由是牟尼智普成」就是佛的智慧是在苦難中學成的,在苦難中磨練成功的,在苦難中迅速累積福慧的資糧,而成就佛智的。誰呢?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的典範。所以他們在這樣的歷練當中,學到釋迦牟尼佛的這種能耐。像梵網經裡面,說釋迦牟尼佛,來這個世界已經八千次了;法華經講的來得更久,來的次數更多,多到你難以想像。所以在五濁惡世能夠示現成佛,能夠利益有情的,十方諸佛,唯我大師釋迦牟尼佛。所以彌陀經,六方諸佛除了讚歎阿彌陀佛創設淨土以外,都回過頭來讚歎釋迦牟尼佛,難行能行,在五濁惡世這樣的環境當中,還可以示現成佛,還可以說難信之法,眾生為什麼還相信,就是佛跟他們結的緣,太深太厚了,一般諸佛沒辦法的,以上是第四個。

 

第五個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阿脩羅王,長行,經文:「婆稚阿脩羅王,得震動十方無邊境界解脫門;」

這個震動,像你的誠意震動 你的神通震動,你的威神力震動。還有呢 比如說你的講經說法震動,你放光震動,乃至於你發大聲音,讚歎某一位菩薩,來震動十方世界。像《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為了讚歎地藏菩薩,發出聲音來震動十方世界,放出光明來震動十方世界。其實這個震動,有時候人的誠意,真的你不要說佛來震動,凡夫都可以震動。比如說竇娥的冤,震動天地,六月都下雪,天地都喊不平。那像鄭俠的《流民圖》,為災民來抱不平,這個一定要皇帝重視變法帶來的禍患。所以乾旱已經十個月不下雨的宋朝,竟然在鄭俠的誠意當中,震動天地,第八天的時候傾盆大雨,旱象消除。你不要小看這種震動,人家說,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帥都好奪,關公殺顏良、文醜,直接揮刀斬下。可是匹夫之志,你奪都奪不了,三軍的統帥都被保護的好,你都可以把他頭砍下來;匹夫之志,你怎麼奪都奪不了。這兩個對比當中,你就知道匹夫的志,有多麼難得,真的可以震動三千大千世界,意思就是說,不可被奪的才叫做志向。可以被奪的就不是志向,而這種志向真的可以「驚天地、泣鬼神」。像文天祥的志是不可被奪的,你看那個文天祥,那個真的是「驚天地、泣鬼神」,他的人格是值得佩服的。

第五個「羅睺阿脩羅王」,怎麼複習「婆稚阿脩羅王」的體悟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阿脩羅王,偈頌,經文:「無礙無等大神通,徧動十方一切剎,不使眾生有驚怖,大力於此能明了。」

佛的無礙無等的大神通。那這個大神通,當然以慈悲跟智慧為本質的大神通,能夠震動十方的佛剎,就像我剛才說到《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佛的光明可以讓十方震動,佛的聲音可以讓十方震動。所以十方的這些菩薩、佛都來了。 佛先來,其他的菩薩被震動而來;或是其他諸佛因為震動以後 叫菩薩去聽經,去擁護釋迦牟尼佛。但是這種震動,不使眾生有驚怖,就是有些眾生根本沒感覺,那有些善根很厚的眾生,即使有感覺,但是都會讚歎這種震動。就好像說,左右鄰居家裡面有喜事,他放鞭炮,他會震動你們家。但是你不覺得恐怖,你反而會隨喜讚歎,他們家的喜事。或者是一個國家的國慶日,當然是那些放煙火、放鞭炮、天空各種的花樣年華、各種的美妙的圖形,在天空展現,這種震動。但是大家,人民卻在這種震動當中,歡喜踴躍狂歡,所以佛菩薩對天地的震動,反而是祥和的震動,反而是有情愉悅的震動。

上來這五位阿脩羅王,對佛的體悟、讚歎、隨喜、跟從,然後累劫之後,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繼續成佛的時候,他們繼續以眷屬的方式,來稱揚讚德,來擁護佛這一期的因緣。眼前示現為阿脩羅王,來擁護讚歎,帶著阿修羅們,成為阿修羅們的尊勝主的這些阿修羅王,帶著他們來擁護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這一期要弘化的因緣,可以說是非常的殊勝。我們這些被釋迦牟尼佛,要度化的有情,是何其有幸。那我們在這個疫情三年期間,這個COVID-19的疫情三年期間,就用這個世主妙嚴品,來走過這場障難。隨著這些國際情勢的不穩,我們也希望用世主妙嚴品,來輾平有情心中,對這些局勢不穩的恐懼,好好的來以內心對三寶的信心,對正法的體悟,對淨土的好樂,來走向自己光明的人生。

我們將這功德,回向往生,回向佛果的圓成,「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謝謝大家。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