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第83集) 「稱揚讚德之主空神主風神」20240329
諸位善知識,為了遍滿虛空的有情眾生,我們必須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興辦《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的講座。唯願三寶加被,傳承攝受,讓我們所學的正法,能夠自行化他,莊嚴佛果,利樂有情。眼前特別對治天災人禍,戰亂,氣候變遷,糧食危機,瘟疫的蔓延等等,讓人心向善,國泰民安,正法常轉。在開始之前,先恭誦本師名號三聲,暨開經偈,作為研學殊勝緣起。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上來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等正覺,然後諸方擁護,特別稱揚讚德。稱揚讚歎釋迦牟尼佛,累劫度化眾生的功德,以此來祈請釋迦牟尼佛,不要忘記他的本懷,不要忘記他的本願。在苦難的世界裡面,依然要抱著捨我其誰的,這種增上意樂的承擔,在娑婆世界好好的利樂有情,釋迦牟尼佛也因為大家的勸勉,而住世來利樂有情。果然在他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傳承到末法時候,才有我們得到這樣的傳承。所以非常感激這些眷屬們,來勸請佛住世,哪些眷屬呢?過去跟釋迦牟尼佛,一起打拼佛行事業的,這些有情世間主,器世間主跟正覺世間主。我們目前的因緣,是器世間主。
在課本上是五十三頁的「主空神」第十個主空神,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神眾,主空神,長行,經文:「光徧十方主空神,得不動本處而普現世間解脫門。」
「不動本處」,你看現在科技的發展,真的是不動本處,在攝影棚用綠幕講課,就能夠把課程放到雲端,世界上不管多偏遠的地方,只要能夠上網的人,都能夠看到節目。往往很可惜是劣幣驅逐良幣,一大堆這些亂七八糟的見解,發財的概念,飲食男女的概念,充斥了整個網路的世界,那如何讓這個網路的世界裡面,它是能夠引導乾淨的人心,引導進入正法,宣揚正法,利樂有情,你看叫做得不動本處。
「不動本處」就是在這裡做節目,可以利益十方而普現世間。所以我們一般在這因地當中,應該要看因地,重視因地,比如說多多運用科技的力量,來發展正法,來做好的節目。因上都不努力,果上怎麼會有不動本處?又怎麼會有普現世間的能耐?那不可能嘛!如果在不動本處,結果普現世間的都是造惡業,流通這些有色的節目,乃至引人想入非非,或者是把人心弄得人心惶惶,造了這麼多的惡業,他到地獄餓鬼畜生去受苦,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普現世間呢!
還有就是「不動本處普現世間」,要怎麼說呢?比如說好好的辦道場,讓這個道場變成人家的典範,變成人家從各地來學,像孔子跟弟子們在魯國,這些詩書禮樂的引導教學,六藝的教學,造成國際之間的影響,大家相觀而善,這就是不動本處而普現世間。這個普現世間就是人家心目中有你,人家願意跟你學,你是他的典範,這就是普現世間。
還有,「不動本處普現世間」除了說科技的力量,或者是你把你自己的道場經營得很好,成為人家效法的對象。還有就是你能夠培養出很多的人才,這些人才,能夠四處撒播正法的種子。像這些大論師過世的時候,他的傳承往外傳承的時候,當然就是普現世間。
這個普現世間,有各種的普現世間,在因地當中,都要造作那個不動本處普現世間的業。如果因地當中都不造這種業,果怎麼會有這種呈現呢?所以不動本處,如何在這個不動本處當中,多學習,多造作,多發揚,多發展。
「不動本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雪公老師一九四九年來臺灣,他就在臺中,他說他比臺灣人更愛臺灣,他就是在臺中,不離開臺中,結果臺中的大名,響遍了臺北、屏東、臺東,乃至於到美國,這就是不動本處而普現十方。
尤其是影響後世的這一分,那更為難得,所以我們也希望造作這樣的共業,比如說成為大論師、大德的傳承,成為他的分身,讓他普現世間等等。自己未來也是能夠造作「不動本處普現世間」這個業,最後成就這樣的果相。
就像觀音菩薩的殊勝的這種報身,就是在極樂世界,叫做不動本處而普現世間。而在我們這個地球,這個娑婆世界,可以示現為什麼呢?比如說宰官,居士,婆羅門,這些天大將軍身,紫金剛身等等。國王這些天龍八部等等,來弘揚佛的大慈悲法門,你看果上這麼殊勝。但因地一定要造作,因地都不造作,怎麼會有果呢?好,以上是光徧十方主空神的體悟。
「淨光普照主空神」怎麼複習「光徧十方主空神」的體悟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神眾,主空神,偈頌,經文:「佛為度眾生,修行徧十方,如是大願心,普現能觀察。」
「佛為度眾生,修行徧十方」修行徧十方就是他願意出去跟人家結善緣,叫做修行徧十方。換句話說,他願意出去參方來成就自利,願意出去利他,來成就福德。
有三種的修行徧十方,第一種的修行徧十方是什麼?有一句俗話說,有疑惑就出門,叫做修行徧十方,就是有疑惑便出門,你看趙州八十猶行腳,趙州禪師在家裡面有疑惑,有疑惑沒有用,在家裡面疑惑十年還是疑惑,有疑惑就出門,一行動就具體,這個有疑惑出門,叫做修行徧十方。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等等,就是修行徧十方,第一個就是出去親近善知識,學習傳承。像宗喀巴大師從青海入西藏,像玄奘法師從中土到印度,就是修行徧十方的第一種。
那「修行徧十方」的第二種是說學成之後,哪邊需要就到哪裡去,像大陸那時候,一九四九年國共戰爭,一些大德就隨著國民黨來到臺灣。像慈航法師,道源和尚,樂果老和尚等等,還有雪廬老人,章嘉大師,貢噶老人這些來到了臺灣。他們比臺灣人更愛臺灣,在臺灣建立法幢,造作利他的事業,這叫做修行徧十方,這第二個。
第三個「修行徧十方」,就像我剛才講的觀音菩薩,這些厲害的大師,佛一樣不動本處,分身徧十方。像報身佛,就是不動本處,應化身佛,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就是哪裡有水。月亮就映到哪裡,報身佛像天上的月亮,地上有多少灘的水,水中的月就有多少個,這叫做修行徧十方。但是這個,法身報身的不動本處,應化身的徧十方,也得從因地開始練,怎麼練呢?有疑惑就出門,就是要懂得去親近善知識,懂得去學習人家的這些內涵,懂得以文會友,懂得切磋琢磨,懂得一起共做善業,懂得一起維護傳承,懂得一起建立正法幢,先從這裡做起,這裡都尚且做不了,還什麼修行徧十方呢?好,以上就是光明十方主空神的體悟。
好,現在我們再看下一個「主風神」主風神,也有十個主風神,出來稱揚讚歏佛德。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神眾,主風神,長行,經文:「復次,無礙光明主風神,得普入佛法及一切世間解脫門;」
你看能普入的是無礙光明主風神,所普入的就是佛法跟一切世間。「入佛法」叫做上求,「入一切世間」叫做下化;還有入佛法是叫做智,入一切世間叫做悲;還有「入佛法」是道,「入世間」是種,叫道種智,佛有三智,就是一切智、道種智和一切種智。但是一般來講,一切智是聲聞的智慧,道種智是菩薩的智慧,一切種智是佛的智慧,這是雪公老師佛學概要十四講表的講法。
如果以現觀莊嚴論講法,一切智是在講佛證得空性的智慧,道種智是在講佛證得世俗的智慧,一切種智是在講佛雙證二諦的智慧,眼前特別在講道種智,就是一方面普入佛法,一方面能夠入一切世間,學習佛法是為了入世間,為了入世間所以學習佛法,這兩個是魚幫水,水幫魚。所以越有能力入世間的人,佛法的學習越深。佛法學習的越深,越有能力入世間,這兩個是互相幫助的。
所以這個菩薩是在世間練就的,阿羅漢是因為厭離這個世間,所以能力遠遠不及菩薩,不要說能力遠遠不及菩薩,福德力也遠遠不及菩薩。在論典裡面說,三千大千世界的有情,都成為阿羅漢,對比一個下品資糧道的菩薩,下品資糧道菩薩的福德,就像太平洋一樣,三千大千世界的阿羅漢,就像一個水瓢,一個水瓢要把太平洋的功德舀盡,每天舀每天舀,你看舀到什麼時候?這下品資糧道的菩薩都尚且這樣,更何況中品資糧道、上品資糧道,更何況是四加行,登地的菩薩。那每一地在入中論講,每一地的差距大到難以想像的。好,所以以上是在講,普入佛法一切世間的解脫門。
我們看偈頌的部分,「無礙光明主風神」他怎麼用偈頌的方式,來複習他的體悟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神眾,主風神,偈頌,經文:「爾時,無礙光明主風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風神眾而說頌言:「一切諸佛法甚深,無礙方便普能入,所有世間常出現,無相無形無影像。」
「一切諸佛法甚深」,就是佛法為什麼甚深呢?因為都按照道次第的概念,哪怕在講道前基礎,他在講下士道、中士道或者講上士道,都引入佛果。所以當然甚深嘛!講到不殺生都在引入成佛做準備;講不偷盜、不邪淫都一樣,都是引入成佛做準備。所以這個不殺生、不偷盜,雖然為眾生開演的義理是淺的,但是佛所要莊嚴這個不殺生的法行,其中的知識背景跟義理是深廣,讓有情難以想像。
所以戒律這件事情很難講,究竟處也只有佛才能說。一般說,戒律就好像制禮作樂一樣,唯有聖人才可以,雖然表現上是在世間軌範,軌範世間要怎麼做?要怎麼斷惡修善,其實它所含藏的知識背景,實在太深了。像禮記裡面,你看那些講禮,對禮的意義、禮的做法、禮的開遮,禮的成效,那也只有孔子才能說,孔子過世以後,得孔子的傳承,像曾子、子游、子夏,才能夠根據孔子所講的來演繹,可見其難。佛教的戒律也是一樣的,為什麼論師在論戒的時候,都是很難論的,大論師如智者大師、宗喀巴大師等等,他們都有在論戒律,像南山律,道宣律師都有在論戒律,論戒律最難的就是業的思維,那是最難的。
而且業的思維當中,最難的就是異熟的思維,異熟的思惟就是增上生和決定勝的思維,那都不是眼前貪圖世間安樂的人,他的腦袋可以想到的,他的思維可以觸及的。世間人沒有這種思維模式,世間人只有貪圖現世安樂的思維模式,沒有經營來生的思維模式,沒有經營解脫的思維模式!所以那種戒律,後面要形成的思維模式有多麼的難!所以有人說,下等人是想改變果,改變果怎麼改變?果怎麼可能改變嘛!如果果可以改變的話,地獄就被佛改變了,這個有情的苦難,就被佛改變,請問還會有地獄嗎?還會有餓鬼嗎?還會有畜生嗎?那不可能嘛!
所以下等人是改變果,中等人是改變因。他知道這個果是不能改變的,他眼前好好的造作,他結未來的果。可是上等人是,重視這個思維模式,這思維模式就像說,我到底要怎麼去把這個因?發展成最殊勝的因,我到底要怎麼善用這個果,以煩惱為道用,以貪瞋為道用,以世俗為道用。這個苦難反而是激勵我的,這個艱難反而是磨練我的,這種惡業反而是砥礪我的。上等人是很在意,這些思維模式,很在意增上生的思維模式,決定勝的思維模式,來處理眼前斷惡修善的問題。這哪裡是一般人可以想的,一般人連想都不會想到的。
所以叫做「一切諸佛法甚深,無礙方便普能入」,無礙光明主風神都能入。普能入就是入的能力太廣了,怎麼樣都可以入!他因地當中,一定有做這種廣大的思維,一定有做這種道次第的思維,這種覺受就好像帕邦卡大師去見蔣巴吞珠這位大師,他是把道的次第一步一步的去學清楚,一步一步的覺受去顯現,所以他自然會知道一切佛的法甚深,因為他都是按照次第的觀察下,包括佛的行住坐臥語默動靜,他所制作的戒,所要引發的禪定,所要開演的陀羅尼,都是非常甚深的,都是引入佛果的,沒有學習修道的次第,道次第這些廣大的論典,不可能有這種能入的能耐,不可能!入都入不了,還什麼普入?那不可能的,所以叫做無礙方便能普入。
「所有世間常出現」,出現什麼呢?出現這些佛法,佛法怎麼出現?佛法可以在日用平常出現,可以在語默動靜出現,可以在穿衣吃飯出現。這些都是叫做,先以欲勾牽,方便,後令入佛智,都有那種常出現。所以在苦難的世間,都能夠開演正法,快樂的世間也能開演正法。修道的這些次第論,是對佛門最偉大的貢獻。
叫做「無相無形無影像」這些相、形、影像都無,無是說體性都沒有,都是藉著這些見地才能建立法幢的相,才能建立這些形式,這些福慧的影像,都觀待正知見,我們人的影像是觀待人的身體才有這個影像。這些福慧是觀待道次第的知見背景,才能夠有福慧。福慧跟著你的見地而走,福慧跟著你的知識背景而走,福慧跟著你對正知正見的觀察而走。所以佛法就是這樣的被保留在世間,就是這樣的被弘揚在世間,就是這樣被傳承在世間。好,以上是無礙光明主風神。
接著我們來看「普現勇業主風神」他得到什麼陀羅尼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神眾,主風神,長行,經文:「普現勇業主風神,得無量國土佛出現咸廣大供養解脫門;」
「無量國土佛出現」,佛要怎麼出現?很簡單!第一個在家裡面,供奉佛像,就是佛出現,對佛出現尚且沒有珍惜、讚歎、供養、禮拜、發願,乃至於弘揚傳承正法,請問佛怎麼出現?好比說佛法慢慢的沒落,寺廟慢慢的人去樓空,像以前早期的國民政府,很多的寺廟都變成學校,像雪廬老人在歌樂山的雲頂寺,慢慢雲頂寺的三寶大殿,變成曬衣服的場所,這曬衣服當中,曬男人的衣服,就已經夠不雅了,曬女人的衣褲簡直是到極處了!你看大雄寶殿都變成這樣!所以無量國土佛出現,你得第一個讓你家的佛堂先出現,你家的佛堂都出現不了,還談什麼無量國土佛出現!
第二個,你讓教法流傳,讓人家懂得去供養供奉佛像,這個時候在他家裡面出現佛像。
第三個,弘揚傳承佛的正法,讓佛菩薩以乘願再來的方式。比如說成為善知識的那一分來出現,這就是佛出現,再來引導有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極樂世界出現,假如這些都不出現了,還說什麼無量國土佛出現,怎麼出現?要講的實在太多了,這些每一句都是需要好好的反省,我們佛教徒需要好好的反省。
接著我們來看,「無礙光明主風神」他怎麼複習「普現勇業主風神」?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神眾,主風神,偈頌,經文:「汝觀如來於往昔,一念供養無邊佛,如是勇猛菩提行,此普現神能悟了。」
「汝觀如來於往昔」,如來於往昔,他也是跟我們一樣是博地凡夫,甚至還當過惡業有情,甚至還造過惡業墮落地獄,如來的往昔都一樣的。所以沒有天生的彌勒,也沒有自然的釋迦。
他往昔慢慢地爬起來,這時候是「一念供養無邊佛」,一念供養無邊佛那是慢慢練出來的,先供養你此世的佛,你此世的傳承,然後慢慢的讓這一尊佛,所弘揚的諸佛法門能夠流通,像釋迦牟尼佛流通的藥師法門,流通的千佛法門等等,流通極樂世界的法門,透過我們的弘揚傳承,慢慢的讓這些出現,這叫做供養無量諸佛,慢慢的出現,出現到最後一念供養,一念供養就是我在每一個心念當中,我都是擁護十方諸佛的法行事業,來動這個每一個念,叫做一念供養。
所以說修學這些秘密的法行當中,比如說雖然眼前禮拜的是阿彌陀佛,但其實是代表十方諸佛的阿彌陀佛,雖然是禮拜觀音菩薩,是代表十方諸菩薩的觀音菩薩。換句話說,是帶著這樣的心情來擁護十方佛菩薩,而眼前擁護此土的佛菩薩,這就是一念供養無邊佛,所以他的一念供養無邊佛,當他在這一尊佛土裡面成就的時候,他願意聽佛的指派,到他方的佛土去護持他方佛,乃至於他方佛快要斷了傳承的時候,你願意接續他的傳承,這叫做一念供養無邊佛。所以往往是無邊的佛,同意眼前的這個補特伽羅成佛,有一個補特伽羅成佛的時候,是十方諸佛的大事情。比如說在釋迦牟尼佛座下,有一個補特伽羅要成佛,雖然是釋迦牟尼佛來印證,但是十方諸佛會出現來讚歎歌詠,那都是在因地當中,一念供養無邊佛的法行的因,他的果才會結出佛果。好,那以上是第二個,叫做普現勇業主風神。
我們再看第三個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神眾,主風神,長行,經文:「飄擊雲幢主風神,得以香風普滅一切眾生病解脫門;」
「香風普滅」,比如說廁所實在太臭了,那怎麼辦呢?廁所沖水沖乾淨以後再撒香水,就是香風普滅!或是眼前味道太臭了,點個香,臭味就不見了,這叫做香風普滅。但是這個香風普滅,還有說到是風氣的轉變,原本的風氣是非常臭穢的風氣,比如說來到某個造惡業的地方,讓人感覺不舒服,很容易生病。比如說殺生過重的地方,很容易讓人生病,這時候需要香風普滅。
「香風普滅」不只說點個香,還包括說讓人心變成善良,讓善業能夠推廣,讓風氣能夠蔓延。一位為政者最重要的價值,就是創造風氣,這叫做香風普滅。所以他在風氣上,能夠滅掉刻薄寡恩的風氣,滅掉爾虞我詐的風氣,滅掉製造臭穢的風氣,沒有公德心的風氣,他在風氣上能夠滅掉。在果上的時候,他就有那個威神力。比如說像人要往生的時候,佛來接的時候是異香滿室,那就是香風普滅。香風普滅娑婆的晦氣,接引他往生,往生的時候全身柔軟,全身散發異香,像雪公老師往生的時候,他就有這種徵兆,有這種吉祥。這都是在因地當中,引起善心,發展善業,推廣正法,創造善良的風氣;果上就能夠走到哪裡,那裏的香氣就能夠散播名聲遠聞。好,以上是飄擊雲幢主風神。
那我們看「無礙光明主風神」怎麼複習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神眾,主風神,偈頌,經文:「如來救世不思議,所有方便無空過,悉使眾生離諸苦,此雲幢神之解脫。」
「如來救世不思議」他怎麼不思議?所有方便無空過,度化眾生的方便法,絕對不會空過,意思是說一定用的精準。
比如說說話不會「空過」,就是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這不空過太重要,不做則已,做一定要讓他有效率。比如說,前面的前行規劃,中間過程的講究,乃至於每一個事情成效的檢驗,一定讓他不空過。這個不空過當中,你看世間的大老闆,他一定讓他每個計畫不會空過,因為每個計畫都是要燒錢的,每個計畫都很浪費時間,絕對不會讓你空過!乃至於開會的時候,語言絕對不會空過,不會說那些沒有用的語言,精準的把該說的說完;乃至於時間不空過,每天規劃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乃至於像宗喀巴大師,呼吸的時候用自他相換,把眾生的苦因苦果吸進來,把成佛的樂因樂果吐出去的,呼吸不空過;乃至於觀音菩薩,在《普門品》裡面說,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心念不空過,就是每一個心念都很精準的,要嘛就念佛,要嘛就觀修,要嘛就體會人情,要嘛就造作善業,要嘛就是規劃善法等等,這叫做不空過。都要這樣練!這個都不練了,哪有可能什麼?成就為如來不思議的不空過,怎麼可能嘛?這天方夜譚,所以這些不空過,才不會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浪費這些資源,才能夠讓眾生。在短暫的時間,有效的幫助到他,讓他離苦得樂。
好,以上是,無礙光明主風神,普現勇業主風神,飄擊雲幢主風神。他們對佛的體悟,來歌詠讚歎,請佛住世。
我們把這功德回向往生,回向佛果的圓成,回向所有的障礙的消除,福慧的增長。大家往生淨土,圓成佛果。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