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66集)稱揚讚德之摩睺羅伽王20230407
諸位善知識,為了遍滿虛空的有情眾生,我們必須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興辦《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的講座。惟願三寶加被,傳承攝受,讓我們對所修學的正法,能自行化他,降伏魔業。對治天災人禍,止息戰亂,能夠讓人心向善,世道遐昌,享受物質的文明,同樣擁有豐富的精神文明。大家以所居的國度,成為殊勝的安樂邦,能生入聖賢之域沒歸極樂之邦,在開始之前,先恭誦本師名號三聲及開經偈,作為研學殊勝緣起。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世主妙嚴品》已經到了稱揚佛德這個十段裡面的第七段。在菩提樹下大家稱讚佛的功德,能夠依此而成為佛住世的順緣,這裡面有有情世間主、器世間主跟正覺世間主,現在是有情世間主,目前進度是天龍八部裡面的摩睺羅伽王,也就是大蟒蛇王,就是屬於那種蟒蛇精怪裡面的領導。可見現場真的是各類有情,可見當年釋迦牟尼佛度化有情,也是有教無類,跟孔子一樣。
首先在人道裡面,是有教無類,在境界上、受用上、心態上不分他貧富貴賤和智愚賢不肖,只要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只要他很恭敬的來求法,老師都願意教,而且怎麼教呢?叫作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矣,用啟發式的教育開發他的悟性,而不是填鴨式的,死背的,教條的。
第二個有教無類,就是不只是人類,還包括其他的物類,如同《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或者妙音菩薩〈本事品〉裏面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這種有教無類,一定要入一切攝相三昧,也就是你懂得變化各種身,這也是妙音菩薩最殊勝的陀羅尼,他到娑婆世界來聽法華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就要他這樣的三昧陀羅尼,教導現場的大眾。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摩睺羅伽王,長文,經文:「燈幢摩睺羅伽王,得開示一切眾生令離黑闇怖畏道解脫門;」
好,這裡面談到了從第五個「摩睺羅伽王」開始,他叫作「燈幢摩睺羅伽王」他得到什麼解脫門呢?叫「得開示一切眾生令離黒闇怖畏道解脫門」。
「黑闇怖畏道」,可以說是戰亂的黑闇怖畏道,也可以說是這個人心險惡的黑闇怖畏道,也可以說是邪見的黑闇怖畏道。各種形容來講黑闇,包括生活看不到明天,看不到未來,在戰亂烽火的洗禮下看不到未來,看不到明天;也可以說是有心要在內心裡面找出路的人,看不到出路,也看不到未來,所以為什麼孔門的弟子們,願意跟著孔子周遊列國,餐風宿露都沒有關係,因為他們渴望的是內心有出路。所以這種「開示一切眾生,令離黑闇怖畏道」裡面,他要有各種的陀羅尼,在生活上讓他們能夠安居樂業。在前途上能夠讓他們看到前途,在心境上能夠擺脫煩惱業的繫縛,在輪廻上能夠有解脫的知見,都是擺脫黑闇怖畏道。燈幢摩睺羅伽王在這裡是解脫的,就是說應用這些方法是沒有障礙的。好,以上是第五個。
那「善慧威光摩睺羅伽王」怎麼複習「燈幢摩睺羅伽王」的體悟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摩睺羅伽王,偈頌,經文:「一切眾生憂畏苦,佛普現前而救護,法界虛空靡不周,此是燈幢所行境。」
「一切眾生的憂畏苦」,有表面、有隱微處,這種隱微處有時侯不容易看得出來,好比說無著論師修彌勒法十二年,就是希望彌勒菩薩,能夠指示他一條大道。那種憂畏,對於這種沒有找到解脫的出路產生憂慮,畏懼這個輪迴,這個憂畏有表面的也有隱微處的。各行各業有各行各業的憂畏,修行人有修行人的憂畏,為政者有為政者的憂畏。所以要通達各類的憂畏苦,而不是單純的,只是講憂畏,生小孩也會擔心小孩子,他的這個安危,他的這個學習。還有他長大成人,能不能適應社會,父母的憂畏,憂畏的複雜度,讓人難以想像的。那佛現前而救護,那不簡單,除了個人有這種素養。還包括說能夠組成團隊,開發這種見地,創造好的環境,讓大家在生活上有出路。乃至於有這種為人的意義,為人的目標,讓他們能夠脫離這種,隱微處的不安。
「法界虛空靡不周」,整個法界都是佛的智慧所在,佛的智慧所在就是佛的色身所在,因為佛的色身跟佛的智慧是同體的,所以法界都是佛的可出現之處。以上是燈幢他所行境,他讚歎佛,他也這樣的追隨於佛。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摩睺羅伽王,長行,經文:「最勝光明幢摩睺羅伽王,得了知一切佛功德生歡喜解脫門;」
一切佛的功德了知而生歡喜,對佛的功德生歡喜,那是因為你知道那是出路,你知道那才是真正人生的安樂,就像孔門的弟子們,知道孔子他是怎麼生功德的,聖賢聖人他是怎麼生起功德的,跟凡夫是不一樣的,他是在沒有名聞利養的地方生起功德,凡夫是在有名聞利養的地方生起功德。
什麼叫功德?就是這個對我好的,是事功的,才能發揮能力!佛反而是在沒有名聞利養當中發揮,才知道這是功德的生起處,而且這種功德會帶來個人的安樂、家庭的安樂、團隊的安樂,乃至於未來的安樂,你知道這些功德是怎麼生的,所以他會在你的心裡面生,會在你為人處世上生歡喜。歡喜就是你知道這樣做該有多好,你歡喜,換句話說,他成功的秘密和訣竅被你掌握,當然高興得不得了!就好像你掌握了有錢人發財的秘密,你知道怎麼運作這些發財的軌則,你都掌握的時候,當然心生歡喜,有發財的陀羅尼。所以為什麼中國的財神范蠡,他可以三次散盡家財,三次成為首富,中國的財神有范蠡、子貢,他們掌握了這種陀羅尼,掌握了這種發財的功德,而心生歡喜。功德有時候講的是正面,有時候他講的是反面,一般是採取正面講,比如說花瓶上的花紋,那就是花瓶的功德,花瓶能夠發揮美妙的作用,花紋就是花瓶的功德,所以功德也要從各面相去了解,什麼叫做功德。
好,那第六個就是「善慧威光摩睺羅伽王」怎麼去複習「最勝光明幢摩睺羅伽王」的體悟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摩睺羅伽王,偈頌,經文:「佛一毛孔諸功德,世間共度不能了,無邊無盡同虛空,如是廣大光幢見。」
「佛一毛孔的功德」,世間人共同猜測、共同想像、共同模擬,都不能了解佛的一毛孔功德。佛在因地的作觀是什麼?他可以在一毛孔裡面,觀想壇城的所在,能依所依的壇城,能夠在自己的一毛孔當中顯現,他因地各種的陀羅尼當中,有這種的陀羅尼,就好比說陳祖章刻的核舟記,在一粒米大小裡面,可以刻出一個核舟,裡面的人栩栩如生。有蘇東坡,還有道士,佛印禪師,小小的核舟裡面有這些人物,而且這些人物的表情,可以在一個小小的核桃裡面展現。同樣的在因地裡面修觀的時候,可以在一毛孔裡面,顯現佛的壇城,而且顯現得很清楚,裡面有佛,有上善聚會,有祥雲繚繞。你看那個心思多細膩,就像雕刻的人心思多細膩一樣。在我們來看,歎為觀止!在故宮的象牙球裡面,可以往內刻十九層,一個小小的象牙裡面,可以刻出山水的世界,刻出人物、花鳥,乃至於人物表情;同樣的在一毛孔裡面,來觀修壇城的顯現,所以他的果報當中,每一根毛都是壇城,你想想看壇城的功德,哪是眾生可以猜測的!所以為什麼說眾生禮拜佛的時候,能夠具足百千萬億福,就是因地當中,他能夠做這種細膩的觀察,做這種細膩的觀修,而且他對法細膩的了解,就像科技裡面細膩的去演算這些公式,細膩的去發展這些科技的文明,讓我們難以想像,佛在細膩處作觀察的時候,也跟科學家一樣。
「無邊無盡同虛空」,這是他的功德,可以發散出去像佛行事業,可以在娑婆世界造作佛行事業,可以在極樂世界造作佛行事業,可以在阿閦毗佛世界造作佛行事業,當然是無邊無際。就像觀音菩薩,也在極樂世界成為脅侍菩薩,也在娑婆世界,來幫助釋迦牟尼佛度化有情,也在民間顯現為神明接受信徒的膜拜,解決信徒的困難,你看無邊無盡的功德,像虛空一樣,就是哪裡都可以建設他的佛淨土,哪裡都可以展現他的佛功德。好,以上是第六個。
第七個「師子臆摩睺羅伽王」他得到什麼解脫門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摩睺羅伽王,長行,經文:「師子臆摩睺羅伽王,得勇猛力為一切眾生救護主解脫門;」
「為一切眾生的救護主」,救護主就是我們所謂的依怙,依怙就是別人看到你就像看到爸爸、媽媽一樣,比如神明裡面的媽祖出巡,信徒們看到媽祖就像看到媽媽一樣,他就是救護主,他能夠猛力的成為眾生的救護主,猛力的幫助他脫困,猛力的幫他解決人生的困難。救護主,像藏傳裡面稱上師就叫依怙,依怙就是救護主,就是能夠在他的座下積聚修行的道糧,能夠在他的座下學習廣博的見地,能夠在他的座下學習脫困的能力,能夠在他的座下積功累德,能夠在他的座下修福修慧,你看他是不是救護主?所以叫依怙。比如說阿底峽尊者,他的弟子們稱阿底峽尊者就叫依怙,就是一個救護主的概念,這種師徒的親密,足以讓他的徒弟,把師父全部的傳承,全部學來。好,這以上是第七個,「師子臆摩睺羅伽王」的體悟。
「善慧威光摩睺羅伽王」怎麼去複習「師子臆摩睺羅伽王」的體悟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摩睺羅伽王,偈頌,經文:「如來通達一切法,於彼法性皆明照,如須彌山不傾動,入此法門師子臆。」
就是在一切法上都能通達空性,在通達空性當中,是夾帶著廣大行,夾帶著諸多修學空性的方便,而任運的在每一個法上,不必以比量的方式,直接越過比量的障礙,直接以現量的方式顯現空性,叫做「於彼法性皆明照」。那個談何容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那真的是累劫的修行。
「如須彌山不傾動」,須彌山特別講不動的那一分,什麼叫不動呢?《金剛經》裡面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什麼叫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眼前通達它的法性了不可得,空靈靈的,請問還有什麼緣起的動相呢?叫做「不傾動」。不是說坐在那裡禪定不動,不是!它是智慧觀察沒有緣起的擾動,沒有任何緣起的世俗法顯現,叫做不動。我們一般說禪定裡面如如不動,人家怎麼叫我,怎麼罵我,怎麼羞辱我,我都不為動心,不是那種不動,此處是沒有任何的世俗法顯現,請問哪來的世俗擾動呢?佛是「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就是在講這個境界。不得已用須彌山做比喻,但是須彌山也可以做第五地禪定菩薩禪定的比喻,可是這跟佛不動的比喻是不一樣的。所以同樣講不動,你要看他要放在哪個脈絡下,來解釋不動的解法都不一樣,我們一般解佛經的人,只要看到「不動」解法都一樣,這不對的。所以這個法師以法為師,講法為師的人不容易的,不是這麼簡單。
好,再來看這個第八個,叫做「眾妙莊嚴音摩睺羅伽王」他得到什麼體悟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摩睺羅伽王,長行,經文:「眾妙莊嚴音摩睺羅伽王,得令一切眾生隨憶念生無邊喜樂解脫門;」
「一切眾生隨著憶念」,他能夠生起無邊的喜樂,憶念當中隨著憶念不管你想到甚麼,比如說你想到有情,你想到仇敵的有情,仇敵有情怎麼會生喜樂?而且是無邊喜樂。想到仇敵的有情,太好了!正好生起悲心,正好生起忍辱,沒有想到仇敵的有情,你忍辱都不能生,無明我執所執的我,借著想仇敵就可以生出,那個鮮明獨立實有的我,不必觀待五蘊,就能顯現的我就能出現。好,抓住這樣的我,來做他跟五蘊是一還是異的觀察,結果找不到這個我,解脫的本質就是實有的我找不到了,輪迴也出現不了,輪迴就沒有了,就在這裡說解脫!不是有一個地方叫做解脫,而是有這樣的作用叫做解脫。所以你看是不是隨著憶念,就可以生出無邊的喜樂呢?對不對?想到佛裡面你看,你可以學習的這麼多,而且他默默地擁護你,默默地加被你,默默地護念你。你看那個喜樂的感覺是不是出來!
還有想到善知識,喜樂的感覺出來,你看你的知識、能力和見地,都由他而生,你追隨他的腳步,能夠得到他種種的加被,而且生起無量的福慧,也是喜樂。
想到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憶念而生起喜樂。因為讓你更能夠通達人生只有這樣,人生的本質,除了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請問還有什麼?你所做的每件事情不是通往這些,請問你還可以通往其他嗎?你愈憶念愈生出喜樂,愈能夠幫助你了解人生,愈能夠幫助你了解佛菩薩,愈能夠讓你修學忍辱,愈能夠讓你通達空性,愈能夠讓你發揮諸佛菩薩度化眾生的能耐。因為願力也是在這裡堅固的。
好,再來看「善慧威光摩睺羅伽王」怎麼複習「眾妙莊嚴音摩睺羅伽王」的體悟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摩睺羅伽王,偈頌,經文:「佛於往昔廣大劫,集歡喜海深無盡,是故見者靡不欣,此法嚴音之所入。」
「集歡喜海」就是他收集歡喜,愈來愈多,各種的歡喜都被他收攝過來。這個布施的歡喜,持戒的歡喜,忍辱的歡喜,精進的歡喜,禪定的歡喜,般若的歡喜,到苦難世界度眾生的歡喜,到淨土擁護諸佛菩薩的歡喜,各個歡喜通通不同,通通被他攝集過來,像大海一樣又深又廣。所以為什麼在形容佛的破煩惱障破所知障,叫做現證空性的智慧,可是佛又以大樂的方式來修學空性,所以大樂跟空性的智慧,兩者雙運,大樂顯現佛的色身,空性的智慧顯現佛的法身,這實在是不得了的。所以從這裡去體會,佛菩薩是我們修學的目標,那才是真正的皈依。
「是故見者靡不欣」,因為佛修學這麼多的歡喜,當然大家看到佛自然生歡喜,就像彌勒菩薩修歡喜成就了彌勒菩薩,大家看到彌勒菩薩自然歡喜,叫和氣生財,以和為貴。而你看到他,你內心裡面就莫名其妙的歡喜,莫名其妙的開朗,莫名其妙的舒服,他帶給你人生的快樂,實在是難以想像。所以有些人你跟他在一起的時候,你會享受生活的快樂,他為你帶來好運,他是你人生中的貴人。好,以上是第八個。
那第九個「須彌臆摩睺羅伽王」他得到什麼解脫門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摩睺羅伽王,長行,經文:「須彌臆摩睺羅伽王,得於一切所緣決定不動到彼岸滿足解脫門;」
「一切所緣決定不動到彼岸」,決定不動就是沒有世俗的擾動,換句話說,能夠在一切法當中通達空性,而且是到彼岸,這叫波羅蜜,就是每一個法都能夠在每一個法通達空性,而且通達空性,是能夠破煩惱障破所知障的到彼岸,當然這要夾帶著諸多的廣大行,諸多的空性見,才有辦法讓你緣一法能不動,而且是到彼岸。
這種滿足,滿足就是成佛了,對這種證量才是滿足的,因為更沒有可上的。佛叫做無上士,十種通號的無上士,就是再沒有比他更無上的,所以叫做滿足。但是度化眾生不能滿足,度化眾生都要有欲,欲就是佛永遠有他的願,永遠有他的迴向發願,就那個欲心所策勵的佛,不斷地去利益有情,去天堂利益有情,去地獄利益有情,去淨土利益有情,去有佛的地方利益有情,去無佛的地方利益有情。好,這以上是第九個須彌臆摩睺羅伽王的體會。
那我們來看「善慧威光摩睺羅伽王」對「須彌臆摩睺羅伽王」的體會。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摩睺羅伽王,偈頌,經文:「了知法界無形相,波羅蜜海悉圓滿,大光普救諸眾生,山臆能知此方便。」
他的偈頌是「了知法界無形相」,你看這一定是通達空性,才無形相。其他的方法是不可能的,「波羅蜜海悉圓滿」,你看波羅蜜海,換句話說,每一法都可以到彼岸。
「大光普救諸眾生」,顯現的威光,可以是智慧光或者是放光,或者是威神力的光,破魔的光。召集諸佛菩薩的光,降伏魔怨的光,要說法的光,乃至於臨命終接引他的光,以光的形式來發揮各種的作用,而光成為能救能普救,諸眾生成為所普救。你看他的音聲可以產生這樣的作用,他的光也可以產生這樣的作用。乃至於香也可以產生這樣的作用,可見是五塵說法,極樂世界就是五塵說法,那當然你自己心裡面也要對自己說法,這叫做法塵說法。你自己要不斷地提醒你自己,你自己要善於跟你自己說法。所以常轉法輪,不但是別人來請你說法,叫做轉法輪,你也不斷對自己說法。所以意言,就是你不是用嘴巴來向人家說法,你用你的心向你自己說法,這叫做意言,這個修行法太重要,有時候反而意言比口言還要重要,因為透過不斷的意言,你才能夠提醒你自己,不斷的修學正法,才會有正法的覺受,你說出來的話,人家才會認為,不是老生常談,不是依樣畫葫蘆,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有所體悟。好,以上是第九個。
那我們看第十個,叫做「可愛樂光明摩睺羅伽王」他體悟了什麼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摩睺羅伽王,長行,經文:「可愛樂光明摩睺羅伽王,得為一切不平等眾生開示平等道解脫門。」
「不平等」,當然緣起上本來就是不平等,貴賤怎麼平等,貧富怎麼平等,窮通怎麼說是平等?在內心裡面有智愚的形象,這怎麼能說是平等?還有就是賢不肖怎麼平等?這賢不肖特別在品德上,智愚特別在智慧上,那都是不平等的。因為他過去生聞思修的多寡,或者造善業、惡業的多寡,會讓他這一生顯現各種不平等,在不平等裡面看出輪迴,輪迴就是每一個前世的不同,才有此世的不同,此世的不同才有來世的平等,如果都一樣,表示不必前世的造作(那就是沒有輪迴),所以不平等正好表現輪迴。輪迴的正成因有很多,其中不平等就是輪迴的正成因,證明成立輪迴,不平等是證明的原因之一,像因明學裡面有很多可以證明有輪迴,其中不平等就是證明法之一。
開示平等法,開示平等法當中,有緣起的平等,有勝義的平等。緣起的平等就是,造作這麼多本來就可以得到這麼多,好比說有的人,他聽老師的開示,馬上得到殊勝的體悟,像六祖這樣;有的人修學一輩子,連法性的味道都沒嘗到,像神秀大師。那為什麼六祖可以一下子體悟?真的是百千萬劫的因緣,所以這是平等,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還有就是勝義的平等,就體性空大家一樣。好,這是以上第十個。
那「善慧威光摩睺羅伽王」怎麼複習「可愛樂光明摩睺羅伽王」的體悟?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摩睺羅伽王,偈頌,經文:「汝觀如來自在力,十方降現罔不均,一切眾生咸照悟,此妙光明能善入。」
就是非常平均的,非常平均的意思是須要多少他就給多少,很平均。這個「自在力」,自在力就像佛在下雨的時候,罔不均就很平均,樹木花草有的吸收的多,有的吸收的少,看起來不平均,其實很平均,都是看個人的根器。所以《法華經》有所謂的三草兩木,或者是說下大雨的時候,你是拿臉盆來接的,還是拿大海來接的都不一樣,有的就算拿臉盆來接,又破洞,你看怎麼接。有的是很髒兮兮的,接來的都是髒水,有的是把臉盆倒過去的時候,接不到水,這都不能怪佛的。佛都非常平均的,都完全觀待有情的。所以叫「此妙光明能善入」。
好,上來這一個六位「摩睺羅伽王」他們修學的體悟,觀察佛的體悟,善慧摩睺羅伽王以偈頌的方式來複習。我們對於這些「摩睺羅伽王」,雖然顯現的是很恐怖,我們看到蛇,恐怖的要死,顯現恐怖的相,但是原來內心的修為,是這麼崇高的證量,把他當成本尊的示現,也沒有什麼不可。你看他們的證量,都跟佛一樣的,眼前來示現各類的有情,來護持佛。所以這叫做「一佛出世,千佛護持」有時候是以佛的形象護持,有時候是以「摩睺羅伽王」的形象來護持。看懂他們,對我們的修行幫助實在太大了。
我們把這功德迴向往生,迴向佛果的圓成,迴向天災人禍的止息,迴向瘟疫,這些戰亂的止息,乃至於享受物質文明,跟精神文明。大家生入聖賢之域,沒歸極樂之邦,稽首西方安養國,接引眾生大導師,弟子眾等發願願往生,惟願慈悲哀攝受。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