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三十七集-稱揚讚德之二禪天
講前小言
諸位善友大家好,非常高興跟大家見面。為了因應冠狀病毒肆虐的緣故。所以開辦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的講座。惟願三寶加被,傳承攝受讓我們對本經有殊勝的了解。能自行化他莊嚴佛果,瘟疫止息,人心向善。在開始之前先恭誦本師名號三聲及開經偈,作為研學殊勝緣起。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世主妙嚴品在釋迦牟尼佛成道的時候,這些過去的眷屬們都齊集在菩提樹下來做這個讚歎。並且以此因緣能夠讓釋迦牟尼佛的這個教法能夠興盛而且弘揚。眼前特別是在這個稱讚佛德的部分。稱讚佛德的部分這個是異生眾的讚歎佛。異生眾的讚歎佛當中是屬於有情諸天的讚歎。諸天的讚歎當中我們目前是在色界天。色界天的四禪天三禪天都已經講過了。現在是二禪天,二禪天有十個天王來讚頌,目前是在第九個天王。
初禪天就是一個單位的世界合一個一千個初禪的世界就是到二禪,二禪就是所謂的少光天、無量光天跟光音天。光音天是國王,無量光天是臣子,少光天是臣民。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色天,二禪天,長行,經文:「廣大名稱天王,得一切佛功德海滿足出現世間方便力解脫門;」
二禪天的天王,在第九個的時候叫做「廣大名稱天王」他得的是什麼法門呢?叫做「得一切佛功德海滿足出現世間方便力解脫門」
這些法門都是長期跟著佛來學的,當時佛未必成佛可能是菩薩的時候就是以師生的關係,眷屬的關係,志同道合的關係來跟著學。當然這個佛成佛的時候他們也成為菩薩。不過他們的示現為天王是幫助佛的教法能夠宣揚。因為教法是有賴於政治力。如果能夠以政治的力量來保護正法來讓正法能夠樹立它的法幢。有助於國家的安定人心向善,世道遐昌,國泰民安,所以政治太重要。
孔子也是要辦政治來維持正法的生存的環境以及幫助正法發揚光大。那廣大名稱天王他得的是一切佛德海。佛的功德海,佛的功德像大海一樣。功德海裡面是主體雖然是教化的功德,可是不妨礙他做名類利益有情的事情。名種利益有情的事情裡面又是以各種的形象出來,或者以恩人的形象,或者以仇人的形象,或者以眷屬的形象,或者以老師的形象,或者以學生的形象,或者以統治者的形象。總而言之造作的功德那個面相之多難以想像。累積的功德之廣也是讓有情難以想像。用的智慧之深也是讓有情難以想像。所以這個叫做功德海滿足出現世間。滿足出現世間,出現世間,滿足就是滿足眾生的需要。這個尤其眾生在太平盛世的時候他們是渴望學習很多的知見,很多很多的知識。那如果在亂世的時候有情眾生渴望能夠遠離他目前的困境。總而言之每一個偕段都有每一個階段他的不同的需求。你都要去滿足他。
比如雪廬老人曾經在奉祀官府當主任秘書,他就要滿足孔上公的需要,他的需要是什麼呢?就是要比如說維護孔家的文物,並且來這個弘揚儒學。所以弘揚儒學的部分也必須要好好地來深入儒家的經典。而且你要讓儒學能夠推廣你也必須要好好的去講學。尤其讓儒學怎麼進入這個時代?怎麼能讓大家來接受?而且現代人又看不懂古文或者是古來的註解一大堆,莫哀一是該怎麼抉擇呢?這些都是要滿足。你如果沒有讓人家滿足這些需求,看不懂或者是學的沒有法喜或者是學起來不能走入這個時代。那你這個經學都會被淘汰所以要滿足出現世間。尤其有些政治人物他希望你這個學問是能夠實用的。所以你也必須結合現代領域的知識才能夠保證正法的流通。所以這個滿足出現世間極不容易的。
就像鳩摩羅什他被姚萇,姚興。姚興禮聘回來的時候其實他問的很多問題都跟佛明沒有關係的。如果鳩摩羅什他本身不是一個知識廣博的人。他沒有辦法滿足國王的需要。國王當然對你的正法也沒有興趣的。所以滿足出現世間方便力,方便力太重要了。我們一般說這個善巧方便。善巧方便的人他除了說他懂得。他有他的中心思想他有他的核心價值。他也懂得對方的需要。他也懂得時代的需求。他也懂得這個後面應該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幫助正法來推廣。這些都是他的方便力。這種方便力有時候他必須要夾帶著很多的知識背景。以及你對時代的了解你才有辦法應用這些方便力。像我們這個科技的時代裡面處處講究實證,處處講究理則,處處要推理。那我們要善用現代做學問的方法來將經學的義理顯示出來。這都是走入時代必須要有的能耐。
所以叫做方便力解脫門。解脫就是說他在出現這個世間將正法弘揚跟傳承的這件事情是沒有障礙的。這解脫門裡面包括沒有這些他本身學習的障礙。或者弘揚的障礙或者魔王的障礙本身是沒有的。例如像蓮花生大士他們那時候到西藏去弘法的時候西藏本身就很多妖魔鬼怪。他能夠降伏這些妖魔鬼怪幫助靜命論師跟蓮花戒論師將正法弘揚於西藏。這就是解脫門。解脫門這裡面包括他的能耐他的證量以及諸佛菩薩,龍天護法對他的擁護,不是這麼簡單的。這個是第九個。我們來看偈頌的方式。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色天,二禪天,長行,偈頌:「如來智慧無邊際,世中無等無所著,慈心應物普現前,廣大名天悟斯道。」
「可愛樂光明天王」,他怎麼以偈頌的方式來復習廣大名稱天王。他說「如來智慧無邊際」無邊際是你要親近如來的時候,你才知道他的學問是無邊際。像江逸子老師他親近雪公老師他認為雪公老師只比他高一點而已。所以學進去雪公老師實在是比他高一點,學進去以後雪公老師還是比他高一點這樣而已。但是才知道說原來這個無邊際是什麼,就是孔子跟顏回的關係,孔子步亦步就是孔子走路的時候顏回跟得上。孔子趨亦趨孔子跑步的時候顏回跟得上。但是孔子奔逸絕塵的時候快跑的時候顏回瞠乎其後。所以如來智慧無邊際是你不斷的探究以後,你才會知道而不是外行人。不是像叔孫武叔在宮牆之外來說外行話。
所以以前阿底峽尊者他在學習很多佛教的時候他覺得他太善巧了,沒有他不會的。晚上睡覺的時候度母顯示很多的經論都是他沒看過的他看不懂。所以醒來的時候就降伏阿底峽尊者的慢心,可見如來智慧無邊際。龍樹菩薩到龍宮裡面才知道龍宮所藏的華嚴經,所藏的這個經典之多,範圍之廣,內容之詳實。以龍樹菩薩這種天才,才降伏了龍樹菩薩的慢心。本來龍樹菩薩學佛沒幾年他就認為釋迦牟尼佛的東西大概就是這樣。大慨可以不用學了,到了龍宮才知道他簡直是井底之蛙。簡直是滄海之一粟。簡直是這個曠野上的螞蟻一樣。
「世中無等無所著」世間人沒有跟他相等的比不上的。所以顏回才會對孔子說〈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就是那種博大精深讓我難以想像難以測度。那無所著,無所著就是這樣的學問是隨緣的。就是說他可以適應時代的。他可以適應不同的埸景的。他可以適應不同的風俗的。所以你看印度的佛教傳到中國來的時候就可以立刻跟中國的習俗接軌。而傳到西洋的時候他們那種因明辯論探索的那種方式,又很快的可以跟西洋文化來結合。所以佛教有他的適應性這叫做無所著。至於像這個祭祀的當中佛教又比一般的宗教更講究他的知識背景。更講究這些儀式後面的精神跟意義。所以他就算在哪些的層面都可以走入時代。孫中山先生也說學佛可以補科學之偏。你看他又符合科學。所以叫做無所著很隨緣的。
「慈心應物普現前」這個佛是慈心應物,什麼叫慈心應物?就是對待不同的眾生他有不同的對待方式。可是心都是想要給他快樂的。就像父母親都想辦法要子女快樂。給子女受教的快樂給子女滿足物質需求的快樂。帶著子女們出去賞心悅目的快樂,出國旅游的快樂。這個心態就是一個慈心,給他解脫的快樂成佛的快樂。而普現前,普現前就是說他可以普遍的現前。普遍的現前裡面包括說哪怕有情是在最糟糕的環境裡面求佛加被。不管任何的地方就算有情到不了的地方,佛都可以到得了。法界當中佛都可以顯現在他的前面或者被他看到或者冥冥中的加被沒有佛到不了的。無間地獄佛也到得了。天堂佛也到得了。四空天佛也到得了。四禪天佛也到得了。所以這叫做普現前沒有他不現前的。智慧之所在就是他應化身的所在。而一切法成為所知他成為能知,所以他的智慧的所在他的應化身就到哪裡。有情的狀況有情的苦難有情所在的位置又是他的所知。所以他很容易的就在有情面前顯現。就好像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哪怕他是在世界什麼樣的南落。哪怕他是在烽火連天,哪怕他是水災,火災已經到這個烽火連王。或者是火海封銷了整個環境人都進不去了。但是只要他稱念佛名的時候佛都可以顯現在他的面前。這些水災,火災,戰亂,瘟疫或者是這些障難,魔鬼的這些障難都不能阻礙佛的現前。
「廣大名天悟斯道」廣佛名稱天王就體悟了這樣的道理體悟佛無所不在。那無所不在這是不簡單的第一個他一定要悲心,否則他不會在那裡。那麼苦難他幹嘛去。第二個一定要智慧,沒有智慧你到那裡幹嘛!你做不了事的。第三個要威神力沒有威神力,那裡的魔怨你降伏不了。你去也沒有用的。所以你不要小看那個普現前,我們都把這些經文太小看了,讀讀讀讀讀就讀過去了。讀一讀想睡覺,讀一讀昏沉,讀一讀掉舉,覺得這些都唱高調打高空。甚至說一些不切實際的。但是我們如果好好的在經文裡面體會那個都是磨練上來。這樣的大目摽都是從小目摽裡面不斷的磨練不斷的成長不斷的達到。這樣的大目摽這樣的能耐就終於被他成就了。好!以上是第九廣大名稱天王他的體悟。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色天,二禪天,長行,經文:「最勝淨光天王,得如來往昔誓願力發生深信愛樂藏解脫門。」
第十個我們看課文的二十七頁科文的第十個叫二禪天的第十個天王。「最勝淨光天王」最勝淨光天王他得的是什麼法門呢?「得如來往昔誓願力發生深信愛樂藏解脫門」
他得的是如來往昔誓願。往昔的誓願力太多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阿彌陀佛已經示現好幾次成佛了不是只有這一次。每一次要示現的佛都有不同的願力。而且這些大願力都夾帶很多的小願力才有他的大願力。大願力是他的大目摽,一個大願力都要夾帶百千個小願力。這些百千個小目摽才能完成一個大目摽。所以那個誓願力多到讓我們難以想像。而這個最勝淨光天王他得到什麼法門?
就是對(如來這種誓願力發生深信愛樂藏);就是說他很容易對佛這些的願力產生很深信很愛樂。我們一般對佛的願力都不勝其苦。這個最好不要輪到我來做。最好不要我承擔,最好不要我發願,最好不要他涅槃的時候指定我繼續完成。太可怕了!你不要講什麼?你說我們在道埸裡面光要找人來負責都不簡單。不要說他從內心裡面發起要承擔,這個不容易的。哪怕是說一起來共做或者是他承接前面大德的遺去繼續做,這都難。更何況他是發起像大德這樣的願力,那更更更難。發生深信愛樂藏,深信就是說深深的相信這才是出路。我們一般都是深信相信財富才是快樂。深深相信地位高才是榮耀。深深相信這個人生的享樂才是人生最愜意的。深深相信自己不會死。深深相信將來不會妻離子散萬壽無彊。就不該相信的時候相信的不得了。該相信的時候一點善根也沒有。所以深信這裡面還合藏著多少的深厚善根。愛樂藏,愛樂藏就是藏這些愛樂。就是對佛的這些願力非常愛非常樂。像什麼,像摩尼寶珠,像曠世奇寶,像寶藏圖,像阿拉丁神燈,這樣子愛護。像這個富春山居圖。這個吳正志吳之矩這樣愛富貴山居圖一樣。愛樂的不得了。像這個趙王愛和氏壁等等。那些愛樂,這個愛樂,這個所藏的就是那種深信愛樂。深信愛樂就對諸佛往昔的願力深信愛樂。藏的都是這些。因為他相信諸佛的願力都是激發潛能的方法。都是得到十方諸佛加被的方法。都是降伏自己業障的方法。都是幫助眾生解黏去縛離苦得樂的方法。都是幫助自己能夠修福修慧最善巧的方法。所以當然對這些諸佛的願力愛樂的不得了。而且他對諸佛又非常的愛樂。像阿難尊者對釋迦牟尼佛叫做畏愛兼抱。那當然佛的願力當然也愛樂為什麼?因為沒有佛的願力哪有佛。所以當然對佛的願力產生深信愛樂,內心所藏的都是這些。
解脫門就是這些都沒有障礙。我們坦白講我們沒有解脫比如說我們好學我們沒有解脫。什麼叫沒有解脫?就是今天學學,明天就沒勁了,學當中產生障礙了也退轉了。解脫門就是說不怕這些障礙不怕這些困難,不怕這些繫縛,不怕這些挑戰。像顏回就是這種人什麼好學,好學由仁。你看孔子跟他談論一整天吾與回言終日。你看這解脫門,解脫門就是說不會說又上課一天了。又要來談論正法一天了累死了。怎麼沒有休閒?不會!解脫門就都沒有這個障礙。好像鵝王在夏天的時候躲入那個蓮池。那個有陰影的蓮池裡面享受著微風吹來的快樂,待得愈久愈好的,這叫做解脫門沒有這些障礙,沒有這些繫縛。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色天,二禪天,偈頌,經文:「佛昔修習菩提行,供養十方一切佛,一一佛所發誓心,最勝光聞大歡喜。」
好!那我們來看偈頌當中「可愛樂光明天王」,這二禪的天王怎麼複習最勝淨光天王的心得。他說「佛昔修習菩提行」,往昔修習菩提行為什麼可以堅持到底?因為都是被他的願力所攝持,所以他當然會堅持到底,就像世間人發願要發大財,而且把發大財看得太實際了,他要光宗耀祖、他要有面子、他要出門的時候氣派,他要壓倒左鄰右舍,他要表現他自己的能耐,他這個發大財的願力,來攝持他的這些行為,就像我們這裡攝菩提行一樣。他的行為裡面一定會讓他勤儉,勤奮,理財,苦幹,實幹等等。
同樣的,佛這種莊嚴淨土的願力,上求佛道的願力,下化眾生的願力,度化苦難有情的願力,跟十方諸佛菩薩學習的願力,一定會攝持他的菩提行。這個菩提行就是每一個行為都會幫助他成佛這個叫做菩提行。我們每一個行為不要說會幫我們成佛辦不到!要幫助我們解脫都辦不到,幫助我們趨吉避凶也辦不到。幫助我們得到增上生也辦不到,我們這個行為成為無意義。就像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捨棄外道這叫做無益苦行。比如說數論師,勝論師,覺囊派這些叫無益苦行什麼裸形外道?什麼鵂鶹仙人足目仙人六師外道,這些都是無益苦行。而菩提行裡面這些穿衣吃飯睡覺。乃至於跟人談論飲食衣服醫藥臥具的供養。每一個都是成佛的法行為什麼?因為他有悲心去攝持有願行去攝持有廣大的知識背景去攝持。他能夠對這個行為去做觀修。所以這個行為就轉成菩提行。就好像華嚴經的淨行品,文殊菩薩他修行的秘密就是在日用平常裡面每一個行持都被智慧跟願力所攝持。所以他每一個行持通通變成菩提行。
這個行叫「供養十方一切佛」因為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以我們舉例來說我們這個學會,比如說暑假正在辦兒童夏令營。我們就要把這種行持來莊嚴佛果。莊嚴佛果做這樣觀修的時候它就是菩提行。而這種菩提行拿來供養就是最殊勝的供養。比財物的供養還要殊勝。阿難尊者說將此身心奉塵刹是則名為報佛恩,身心奉塵刹。並不是把自己殺掉去供佛,不是!而是說身心的體悟,自利利他。是對佛菩薩最好的供養。
「一一佛所發誓心」因為前面你對諸佛的誓願很喜歡。所以你會見賢思齊。所以會在每一尊佛前你也發你的誓心。就是說我願意這樣成佛,用什麼方式成佛?我就一一的向佛表明。當然總不外乎是怎麼創造自己的淨土。怎麼樣去攝受有情?怎麼樣去得到佛果?誓心總不外乎這種誓心,誓願的誓,願是希望,誓就是說我一定要達成。好像我們一般在社會上入幫派的時候都要發誓使命達成。打仗的時候軍隊也是要這個使命達成。黨的時候也是誓願也是使命達成。那成佛更要有這種決心利益有情莊嚴佛果更要有這個決心。以前我看有一些企業公司裡面為了達成業績要大家發誓。但是真正在解脫的時候有沒有這種能耐有沒有這種决心。在成佛的時候有沒有這種決心要創造自己的淨土有沒有這種決心。就像世間要拼業績的時候那個決心。
「最勝光聞大歡喜」,最勝光聽到佛的這些願力產生非常歡喜的心態。你要知道八地菩薩我們十地菩薩。每一地各有他的特徵。十地菩薩可以從世俗的形象來分十地的差別。第八地跟前面諸地的差別在世俗上的差別是什麼?第八地他就是對如來往昔願力發生深信愛樂的這個心態。而且十方諸佛的願力他有能力一一去達成。那有能力一一的去達成。並不是都要現在就可以達成。而是說他好樂達成,他終將達成。
所以孫中山先生說: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猶如反掌打枝之易,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猶如移山填海之難。
以上是二禪天的天王。十個天王出來稱讚佛德。你看他們聚集在佛成道的時候聚集在佛前。然後稱讚佛德。這都是讓釋迦牟尼佛有住世的緣出來了。你想想看如果沒有人稱讚沒有人擁護沒有這願意護持。釋迦牟尼佛留在人間有什麼意思?同樣的我們辦一件事情都沒有人要來護持的時候你辦這件事情的意義是什麼?對不對?比如說我們推展教化旁邊的人也不護持你。也沒有人來聽課的時候你當然在這裡辦教化就沒有意義了。同樣的釋迦牟尼佛要住世也要找到住世的意義。所以第七段裡面講到稱揚讚德裡面就非常的重要。所以你不要小看這些稱揚讚德就是他們讓佛能夠住世的重要的外緣。還有也是他們見賢思齊的方法。以及他們以這種方式對佛做最殊勝的供養。還有也以這種讚歎來成為佛這一時期裡面最可貴的護法。反正這個讚歎裡面含藏著太多的涵意在裡面。它跟我們一般世間這種歌功頌德,謬讚。這個表面的虛偽造假樣板那完全不一樣。有它很核心的目的很核心的意義。而且透過這樣的讚歎的時候也容易讓其他的鬼神產生對釋迦牟尼佛的恭敬跟景仰。也容易讓其他的有情產生皈依的心態。就好比說世間成大功,立大業的政治的人物。他如果來信佛教的時候會讓很多市井小民。庸俗之人會對佛教產生莫名其妙的信心。所以你不要小看這些稱揚讚德。這些天王他的作用他的功德。好!以上是我們今天要報告華嚴的義趣所在。
結言與回向
我們接著來做迴向。上來廣大名稱天王、最勝光天王,他們對佛德的讚歎,讚歎到最核心的地方就是他的願力,一個人的願力就是他的毅力所在,他的恆常心、他的堅持,然後在這種堅持當中就看到他的成長,到拐點的時候就是他複利的成長,那是非常可觀的。所以剛開始的修行不勝其難,但是到越來越順的時候,就好像剛開始的時候是上坡,接著是在平地,接著就在下坡。所以這些菩提行,這些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苦行,在有情來看痛苦的不得了,在佛菩薩來看簡單的不得了,就像舉重,我們是五十公斤都舉不起來,在西楚霸王這種人,是輕而易舉,這些都是練上來的,所以寂天論師的入行論說都是從串習而得成就的。我們得到這些正法的覺受來做最殊勝的迴向,將瘟疫止息,讓世界恢復秩序,人們在快樂當中請不要忘記對正法的學習,這才是真正快樂的所在,把這功德迴向往生、迴向佛果的圓成。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十分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