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二十二集-大梵天王、光音天王
講前小言
為了遍滿虛空的有情眾生,我們必須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興辦華嚴經的世主妙嚴品講座,因應疫情的需要乃至於正法在世界的開展,用清涼大師的科判來對華嚴經做廣大以及深入,也希望在這樣的學習當中,有利正法的推展以及世界災難的止息。在開始之前,先恭誦本師名號三聲及開經偈,作為研學殊勝緣起。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諸位善友好,我是唐瑜凌。非常高興跟大家結這樣殊勝的法緣,世主妙嚴品裏面,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過去跟他學的,不論是他的學生或者他的同學,在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時候,都一起來擁護,把這樣的學子們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正覺世間主就是這些菩薩們,負責教化眾生的菩薩們,第二類是器世間主這些神明們,管理山河大地的神明們,第三類是有情世間主,就是四王天、欲界天、色界天,我們今天的進度是到色界天。我們知道欲界天的快樂已經非常多了,進入色界天是以禪定的力量,可見人的快樂,除了五欲享受的快樂以外,內心安定的快樂更勝於五欲的快樂,所以色界天給我們很多的反省,很多的啟發。
色界天有分為四個色界天,第一個色界天就是梵眾天、梵輔天跟大梵天,梵眾天就是講初禪天的人民,梵輔天就是講初禪天的臣子,大梵天就是講初禪天的國王,在佛經裏面說他們都是被一個日月所照的世界,這樣的世界叫做一單位的世界,之所以叫做梵,梵就是他們的行為非常清淨,人格非常的好,再加上禪定的功夫,使得他們生到了色界天,禪定更是在人格的基礎上,從欲界的定到色界的定必須要修行的,在定力上,初禪天叫做離生喜樂地,就是離開欲界之生得到喜樂,這個喜樂是從禪定而來的。
九住心
我們一般知道禪定,它要從欲界的定修到色界的定,有九個步驟。
首先是內住,就是經過聽聞以後知道要向內而住,什麼叫向內而住?就是不要緣外境,好比我們念佛的時候就專心念佛,不要去緣念五欲六塵,這叫內住,這是從聽聞而來的,你知道必須要這樣的修才會有定力,才會帶來安樂,才會改變命運,才會跟佛菩薩有所感應,才能得到佛菩薩的加被,所以第一步叫做內住。
第二是等住,等住就是平等住,就是想辦法讓自己心靜下來,想盡各種辦法讓心靜下來,比如說在安靜的環境或是遠離憒鬧,不要跟這些喜歡交際應酬的朋友來往,或者是不要喜歡看這些無聊的電視節目等等,都幫助我們得到等住,這是透過思維,想辦法讓自己心安靜下來。
第三個叫做安住,安住就是不斷的訓練自己的正念,好像我們在訓練狗,訓練這些動物一樣,不斷的讓牠本來是很野蠻的、很躁動的,讓牠透過我們的訓練,慢慢地靜下來。
第三個叫做安住。
第四個叫做近住,近住就是慢慢地接近禪定的住,這都是靠我們串習正念,比如像打佛七,就是訓練自己專注的能力,把心緣念在佛號上面,可是還是有昏沉、掉舉、散亂。
第五個叫做調伏(順),調伏就是用正知的力量,察覺他有昏沉、有掉舉、有散亂的現象,有昏沉的現象要作意自己光明,光明就是被佛菩薩照整個放光,或者是緣念日正當中的太陽讓自己發亮,全身發亮,為什麼禪定的世界它是亮的世界,不管是自己身體放光,或者是所住的房屋放光,或者是整個世界放光,就是因為它能作意光明,照破昏沉、沉沒的現象,如果是掉舉,掉舉就是對五欲六塵太在意了,此時要觀察欲界的過患,欲界有什麼過患?得到它很快地被無常敗壞,得到它容易消耗福報,也容易貪迷放逸、廣造重罪,得到五欲六境,容易失志、懈怠、墮落等等,所以觀察遇事的散亂、欲望,看到境界的過患,讓我的心不會掉舉七上八下,也不要散亂,散亂就是心思遊蕩在境界裏面,透過正知的力量,讓自己不要昏沉、掉舉、散亂,這些都是禪定的障礙,只要它起來立刻去觀察它的過患,不管是昏沉的過患、散亂的過患、掉舉的過患,只要一起來立刻察覺它的過患,這個時候昏沉、掉舉、散亂的現象就不會發生了。
第六,寂靜。慢慢地進入到寂靜的狀態,它還是有細的沉、細的掉和細的散亂,但是你可以連這個微細的現象都不要讓它發生,就好像抓匪諜的時候,連一個匪諜,連小小的竊取情報都不讓他發生,這種揀擇細膩到這種程度,所以內心開始靜下來,非常寧靜,這種快樂是躁動的人想像不來的,是昏沉的人想像不來的,是散亂的人想像不來的,所以為什麼禪定的快樂,很多人願意修學禪定,因為他也在欲望的境界裏面打滾,他知道那種快樂是假的,浮躁的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而且容易被無常敗壞。
第七,再來往前走的時候叫做最極寂靜,最極寂靜是什麼?就是你不必刻意的對治昏沉掉舉散亂,內心就安靜下來,接著開始去串習這種定力,不斷的緣念你要的境界上面,不斷的緣念,心愈來愈寧靜,進入到專注一趣。
第八是專注一趣,就是你的專注力被你訓練出來了,這個時候昏沉掉舉散亂就算現前,你都不用對治它,為什麼?因為它現起來馬上消失,它已經不是你的對手,好比說,你的國家治安非常的好,宵小只要稍微想要做亂了,這個國家治安的力量強大,立刻察覺,他們就消失了,甚至到最後他連起來都不敢起來,所以你也不要刻意對治了,像孔子的禮運大同,就是宵小最後連做亂都不敢了,所以你也不必刻意的去對治他。
第九個等持住,你想讓心安靜多久就多久,你想讓心安靜一個鐘頭、兩個鐘頭、三個鐘頭都沒有關係,他都能夠安靜下來,就好像旁邊飼養動物的小貓一樣,靜靜地就在你旁邊,或者小狗靜靜的就在你旁邊一樣,你的心思已經被你調伏到這樣,這個是欲界裡面最高的定。
但是進入到初禪的未到定,就是你的四大地水火風,特別是風大充身,你整個人都是風的運轉,叫心寬體胖,非常舒服,不是沉重之相,可是也不是浮躁之相,睡覺睡得很安穩,起來的時候沒有疲倦的感覺,整個人是非常愉快的境界,好像氣球充滿了氣一樣,不是洩氣的皮球,整天精力旺盛,對善法非常有承擔,這個時候進入輕安的境界,不但是心輕安,還得到身輕安,身輕安的快樂,就是不但身體非常舒適愉悅輕鬆愉快,連很多很難治的疾病都消失於無形。
所以小止觀裡面講到治病,有一些毛病不是你用醫藥可以對治的,就靠這種修行的定力可以對治,我曾經在蓮因寺看到懺公,他就是輕安相的修行人,晚上就算十點十一點睡,第二天早上三點起來做早課,馬上從床上爬起來,絲毫沒有倦容,到佛堂用功一點瞌睡的現象都沒有,整個人很快地入早課的經文之中,或者做晚課,很快地入晚課的經文之中,那個禪定的現象面容安詳,讓我們這些做弟子的非常佩服,而且從他身上感受到修行的快樂。
所以我們佛教徒,如果在學佛的過程中,有碰到這些的大德,對你後面的修行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他是你的典範。
好,進入到初禪未到定的時候,這叫做輕安現前,輕安現前就是正式的進入色界禪,死了以後一定可以投生到色界天,意思就是得到初禪未到定的人,臨命終除非有很大的障礙挫折逆境現前,否則很容易在臨終入定生到禪定天,這個叫做不動業,除了禪定未到定生起的不動業,所有的善業都叫做動業,意思就是說臨命終,或許會被痛苦乃至於各種挫折障難的境界生起帶來煩惱,不但這個善業不能起現行,反而惡業起現行,帶我們入地獄、餓鬼、畜生當中去受苦。
所以禪定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初禪未到定開始,還要經過七種作意位。
第一個就是了相作意,了相作意就是你知道欲界的過患和色界的功德,了知這個現象,內心不斷地安住在你要緣的境界,安住在佛號上面,對這個世間的五欲六塵,慢慢的像死灰一樣,燒木成炭、燒炭成灰。
第二個叫做勝解作意,你對自己的狀態非常滿意、非常快樂,就叫做勝解作意。
第三個叫做遠離作意,遠離作意慢慢的跟欲界愈來愈遠離,而且他可以降伏欲界的上品貪愛,就是說對於欲界的這些名聞利養,一點興趣都沒有。
再來就是攝樂作意,攝樂作意就是降伏欲界的中品煩惱,中品煩惱就是偶然生,還會偶然生一點點的貪愛。
再來進入到觀察作意,連下品的貪愛都對治了,什麼叫下品貪愛呢?就是很微弱的、不察覺的,那個貪愛生起你都能夠觀察到然後對治,到加行觀察作意的時候,在你的觀察當中,他連貪愛的現象都不容易起來,就算起來你不用對治,它自己消失,就好像說賊跑到道場裏面來,發覺到道人都在用功修行,而且很有察覺力的時候,那個偷賊都不敢作亂,偷心起來馬上自己就知道不應該偷東西,到加行究竟果作意的時候,這個時候完全沒有欲界的貪愛,進入的初禪的正分,所以從初禪的未到定,經過這七種作意,進入初禪的正分定的時候,那這時候真的是在欲界天進入色界天,不但進入到梵眾天,還進入了梵輔天,還進入了大梵天,進入了大梵天就表示他初禪的功夫到純熟了,成為大梵天王管理這一單位世界。
這樣的天王是非常殊勝的,印度婆羅門拜的就是這種上帝,一般外教的上帝,拜的是忉利天的上帝,印度的婆羅門神教,拜的這種上帝是屬於大梵天的上帝,所以你看恆河邊那些禪定的老人,他的定力很強,但是都不如大梵天的天王,所以想像進入初禪天就非常的困難,更何況進入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除非你有老師教,而且你有這個環境,而且你長期的修學,才可以進入這種梵天的世界,佛法不是要你修這種禪定,可是也不離開這種禪定,比如說你得到初禪未到定的定功,你不必急著修二禪、三禪、四禪,因為那非常麻煩,要花你很多的時間,你要把初禪未到定的功夫,拿過來修學廣大行跟甚深見的各種修學法,在裏面去找覺受,所以真正要出離輪迴的人,只要生起初禪未到定的人,並且在定中修學空性,空性的正量生起,就從初禪未到定直接出三界,想想看你如果沒有佛法的學習,你哪裡知道修行要這樣修,可能一般人都是從初禪進入二禪,二禪進入三禪,三禪進入四禪,好不容易進入四禪了,已經把人生所有的生命精力都花完了,最後死後,就算你功夫再好進入四禪的世界,成為在這個三千大千世界裡面最殊勝的天王,可是依然被輪迴所攝,天王的壽命結束以後,還是隨業流轉的到人間來,到三途去,定力消失以後就到人間來,或者惡業生起的時候到三途去,所以古德說「鑽馬腹入驢胎,塗炭曾經幾度回,或時帝釋殿前過,或向閻君鍋裡來。」意思就是我們曾經到馬的肚子,曾經到牛的肚子,曾經到了地獄受苦,曾經到天堂去受樂,可是依然都在三界輪迴,而在天堂裡面享受過無數次,在地獄也受苦過無數次,其實大論師就說過享樂應該甘願了吧!在天堂投生這麼多次應該甘願了吧,人好像不知足,在地獄受苦,受苦那麼久應該苦怕了吧!還不怕也蠻奇怪的!
好,以上講初禪天的大梵天王。經文是復有不可數的大梵天王,這些初禪的天王們來護持釋迦牟尼佛,這些天王有多少人呢?叫列名結數,他們的名跟他們數目叫「所謂:尸棄天王,」尸棄就是講他們在屍陀林裡面,那個棄就是人家丟出來的屍體,意思是說他們在屍陀林裡面修學不淨觀,把欲界的妄想全部打息,原來人死後是經過這麼多的不淨,就是臭穢,屍體發臭發爛,而且臭不可聞,人身的真相不過如此,我們寶愛的身體原來可以臭成這樣,原來可以爛成這樣,讓人掩鼻。所以對於欲界根本都不想去沾染,好像人連那個臭肉都不想去,可是蒼蠅偏偏在臭肉上面停著不去,所以欲界人很可憐,欲界很可怕。
所以他對定是完全愛好的修學,進入了初禪,這個叫做尸棄天王,他的禪定都在屍陀林裡面修出來的,像密教裡面的蓮花生大士,他的禪定就是在屍陀林裡面修出來的。
第二個叫做「慧光天王」,他的智慧光好像我們人很有智慧的時候,那個臉上都煥發光明。
第三個叫「善慧光明天王」,第四個叫「普雲音天王」
第五個叫做「觀世言音自在天王」,那個世間的聲音聽了都自在,就像孔子一樣六十而耳順就是這種境界,聽了都自在。罵他的或者讚歎他的都不會影響他的心情。
再來叫做「寂靜光明眼天王」,光明讓他寂靜,智慧讓他的心靜下來,一般世間愈聰明的人,心愈浮動愈煩燥,而佛法的智慧是這種定上來的智慧,所以他的智慧愈多,他的心愈靜下來。
再來叫「光徧十方天王,變化音天王,光明照耀眼天王,悅意海音天王。」舉出這十類初禪天的天王。「如是等而為上首不可稱數」,初禪天的天王多到你數不完,那他們的表面上顯現的是初禪的天王,實際的內涵是什麼呢?經文叫做「皆具大慈憐愍眾生,舒光普照令其快樂。」皆具大慈禪定的眷屬叫做慈悲喜捨。所以你看神都畫成那個相貌,禪定的人畫的是慈眉善目,可見你的心情要好才會入定,心情不好,心定不下來不能入定,所以你看仙人畫的都是慈眉善目,皆具大慈就是他的心不是自私自利的,都是替別人著想,所以遇到事情都會心平氣和,而憐愍眾生不只是心平氣和,在佛家的禪定,還包括對眾生是一種憐愍,知道他的痛苦,知道他的不足,知道他的稀缺,知道要怎麼去幫助他,所以要知道怎麼培養自己的能力。
再來舒光普照,因為他的智慧是想去利益別人,所以那個智慧所放出來的光,讓別人覺得很舒服的,像我們蓮社的導師徐醒民老師,他出來的氣象就是舒光普照,這些大德出來的時候,那個樣子都是慈眉善目和藹可親,叫做「望之儼然即之也溫,」都是舒光普照的形象。
令其快樂,讓有情看到這樣的大德叫做如沐春風,這是很重要的修養,這樣的修養到哪裡去大家都歡迎他,所以改變命運,除了靠智慧改變,靠個性改變,靠跟人家接觸的時候親切的態度去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別人也從你的改變當中得到實質的利益。
好,以上是講到大梵天王,講到初禪天,初禪天已經離開欲界的男女、飲食、睡眠的欲望,離開欲界的擾動,離開欲界的煩燥,進入色界的禪定。
第一個叫做離生喜樂地,離開欲界之身得到定的喜樂;第二個光音天是二禪天,叫做定生喜樂地,他的定力更高,生起的快樂愈多,他也是經過七種作意位,前面的了相作意、勝解作意、遠離作意等等,一直到加行究竟果作意,也是從二禪的未到定,經過這七種作意位,得到二禪的正分定生到二禪天。二禪也有三天,叫做少光天、無量光天跟光音天,他們都是以光來訴說他的心情,坦白講我們一般功夫愈高的人,他們的言語愈不多,然後很多都是用眼神傳他的心聲,你看以前六祖去見五祖的時候,五祖這樣敲三下,六祖就知道三更半夜去見五祖,可見相處到愈高的境界話愈少,彼此的心意愈通,所以到二禪天以後,直接以放光來表達他的心意。
所以有一部片講到外星人到人世間,他們沒有人世間的語言,純粹都是了解對方的心意,所以相處之道,如果愈相處愈高的時候,有時候反而都是去了解對方的心,離開語言直接去了解對方的心,所以孔子才會跟子貢說予欲無言,老師說他不想說,子貢說老師你如果不說,則小子何述焉,我怎麼去傳述你的大道呢?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天何言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就是你愈往上層次走的時候,愈體會人家的心。二禪天就是光音天,以光來代表他的心意,二禪天就愈來愈殊勝。
所謂的「復有無量光音天王」,二禪天的天王非常多,下面就舉出有那些天王,列舉十個人,經文:「所謂:可愛樂光明天王,」他的光明是很可愛樂的、很柔和的。
再來叫做「清淨妙光天王」
還有「能自在音天王」,能自在音天王就是他在所放的光裡面是很自在的,而且能夠表達他內心裡面各種的心意。
再來是「最勝念智天王」,他的智慧是從最勝念來,我們的智慧都從我們的心念去表現我們的智慧,比如說遇到這個境界,你怎麼知道要起這樣的心念,因為你有這個智慧,你才知道要起這樣的心念,好比說遇到可愛的境界,你知道起什麼心念,知道它是無常的,知道它是這個我過去善業的顯現,你知道它是可以被我用來成為弘揚正法的資糧,你知道起這樣的心念,表示你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再來是「可愛樂清淨妙音天王」
還有「善思惟音天王」,這個聲音是善思惟音,我們說話的時候可以代表你是善思惟的,也可以代表你是沒有章法的,也可以代表你是胡思亂想的,所以論語裡面才說,「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所以言語要謹慎的。
再來叫「普音遍照天王」
還有「甚深光音天王」,這個聲音光所放出來的代表他的心聲,是道理非常深奧的,我們一般言語有時候也是一樣,表達言語的時候,其實是表達內心很深的體會。
再來叫做「無垢稱光明天王」,無垢稱像維摩詰居士,維摩詰三個字就是無垢稱,無垢稱就是他的名聲是沒有垢的,孔子這個名聲就是沒有垢的,沒有這些煩惱妄想的,沒有貪瞋痴的,沒有自私自利的,這種名聲是清淨的、是無垢的。
再來是「最勝淨光天王」,他的光明是最清淨、最殊勝的。
「如是等而為上首」,這些二禪天的天王,舉出這十個代表,而他的數目叫做其數無量,那他們所具的內涵是什麼呢?叫做「皆住廣大寂靜喜樂無礙法門」,廣大就是懂得很多道理,寂靜就是這些的道理都能夠幫助他內心寂靜,都能夠幫助他通達形而上的道理。喜樂,內心裡面因為能夠降伏煩惱,所以非常的快樂,而修學這些法門都沒有障礙。
以上是講二禪光音天的天王,二禪叫作定生喜樂地,他的喜樂都是從禪定而來,而且這個禪定比初禪還要多得太多,所以不論是他的福報、他的壽命、他的享受,都比二禪多太多了,這告訴我們定力愈深的人愈快樂,所以為什麼有的人做早晚課,他很喜歡做早晚課,就是早晚課都在他的定功中所作,那個快樂是你難以想像,所以自然對世間的快樂,他就不在意了,對世間那種享受五欲境的快樂,他就不會很在意了,像孔子飯疏食飲水樂在其中,對美食、美味各種的享受就不會在意了。
好,以上是二禪天的天王,現在講到三禪,上來初禪天跟二禪天,告訴我們的是欲界雖然有很多的快樂,但是那些快樂是無常的、是有過患的,是帶來身心躁動的,是必須要消耗自己善業的,或者增長惡業的,那對欲界的享樂就會慢慢的止息,如果又知道定功的修學法,知道專注在這個境界上會引發快樂,這時候不但訓練專注力,而且讓專注當中產生的昏沉,這是士氣提不起來的昏沉,或者是偷偷貪愛欲界快樂的,散亂跟掉舉,都能在正知當中被對治,而且緣念善法的力量轉強。
就像緣念阿彌陀佛的力量轉強,這個轉強就會慢慢的進入初禪的境界,初禪到二禪的時候,我還要知道初禪的過患,二禪的功德,經過這七種作意位,初禪有什麼過患?意思就是說你的定功不夠,你的定力不能以你的眼前這種定力為滿足,要更甚深的定,更甚深的定跟淺定到底差在哪裡?更甚深的定是說,初禪快樂顯現的時候你都不在意,你都不認為他有多殊勝,就好比說很有錢的人,忽然看到眼前這些美食廣廈,他不會在意這些享受,因為這些他都享受過。進入二禪的世界,他會對二禪的快樂產生嚮往,對初禪的快樂不會在意,所以可見樂是被比較出來的,如果你想要往上層次的快樂,你自然對下層的快樂不會在意,好比說讀書的快樂生起來的時候,你自然不會喜歡追逐慾望的快樂。
再來法喜當中道理懂得愈深,你發覺到對懂得淺的快樂,你不會在意,你會很喜歡懂得深沉快樂的法喜,就像初禪進入二禪一樣的道理。
從初禪、二禪裡面可以知道快樂是可以被創造的,而且是從定力裡面去創造快樂的,在定力當中的快樂,可以結合佛法體會的快樂,那你這個人不是普通修禪定的人,尤其你的禪定可以結合空性修學法,比如說龍樹菩薩的中論裡面告訴你很多空性的修學法,你有這種專注力來修學空性,這個時候你不是普通的初禪,也不是普通的二禪,你會從這裡進入出世間,而且進入解脫。
好,以上是我們這一集的大義,我們好好的來做迴向,來作我們這一集的圓滿。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