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善知識,為了遍滿虛空的有情眾生,我們必須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來這裡研究經教,目前因緣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乃釋迦牟尼佛出世的因緣,來宣講此部經,就是希望聖者能相繼出世,止息天災人禍,止息戰亂,止息人生的迷惘,止息一切的惡事。讓世道遐昌,國泰民安,正法久住,大家都能生入聖賢之域,沒歸極樂之邦。在開始之前,先恭誦本師名號三聲及開經偈,作為研學殊勝緣起。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上來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等正覺,諸方擁護,眼前特別到稱揚讚德。稱揚讚歎釋迦牟尼佛,往昔生中,種種度化,有情的功德的目的,就是勸請住世,發揮這一期的殊勝。果然釋迦牟尼佛,在大家的勸請當中,同意住世,才有這四十九年說法,談經三百餘會。我們有幸身在佛的末世,還能夠學到這些正法,一定是來自於三寶的加被。以及《世主妙嚴品》這些現前大眾的擁護,我們才有學習正法,跟不退轉的因緣。目前是「迦樓羅王」,迦樓羅王就是金翅鳥。
「迦樓羅金翅鳥」金翅鳥就是能夠抓龍的,吃龍的。所以釋迦牟尼佛,要比丘來施食給金翅鳥,讓他們飽足了以後,就不會去吃龍子,龍孫,菩薩也可以示現金翅鳥。像密法裡面,大勢至菩薩示現的忿怒尊,叫做金剛手菩薩,是三尊出來,有馬頭明王。馬頭明王就是觀世音,金翅鳥王就是文殊菩薩。所以他們三個合體出現,代表菩薩的合作,佛行事業更為圓滿。金翅鳥王也可以說,是代表威神力,代表修行的勢力。還有他能夠抓到龍子來吃,就像我們很銳利地觀察到,無明我執的煩惱。將它對治,將它吞噬。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迦樓羅王,長行,經文:「復次,大速疾力迦樓羅王,得無著無礙眼普觀察眾生界解脫門。」
「得無著」,無著就是不會貪著,你看以前濟公進入歌舞場所,妓女戶。哪怕是這些美酒女人,在濟公來看都沒什麼,這叫無著,可以到這種程度,實在太佩服了。像蚊子飛過黃金一樣,一點都不貪著,這個修行可以修到這種程度。那「無礙眼」無礙就是說一看就知道是什麼,這也厲害。像孫悟空一看就知道,不管他是變化成女人,男人,乞丐,石頭,寺廟。或者是老太公,老太婆,孫悟空一看就知道,是妖怪所變,是蜘蛛精,是女妖精,這種無礙。修行就要有這種眼,一看就知道是吉凶禍福,一看就是善惡是非,一看就是善知識惡知識,一看就是佛還是魔。這要有多少的正見做基礎,要有多少的經驗閱歷,要有多少的歷練,要有多少的佛力加被,才有這種眼力。觀察眾生界,要有這種觀察力,才能夠帶領有情趨吉避凶,逢凶化吉。
我們來看這個,他以偈誦的方式來宣揚他的體悟。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迦樓羅王,偈頌,經文:「爾時,大速疾力迦樓羅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迦樓羅眾而說頌言 :佛眼廣大無邊際,普見十方諸國土,其中眾生不可量,現大神通悉調伏。」
「佛眼」就是有這種觀察,無著無礙的觀察,能夠「見到十方諸佛國土」。就像釋迦牟尼佛,能夠見到十方諸佛的佛國土。阿彌陀佛也能夠在極樂世界,看到我們這個佛國土,有情眾生念佛,他都知道。而在臨命終,呼喊著佛號的時候,以佛號來呼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可以立刻來到娑婆世界,快速地從十萬億佛土之外的極樂世界,快速彈指當中到娑婆世界。接引他的中陰身,意想身去極樂世界。
「其中眾生不可量,現大神通悉調伏」那個大神通就像維摩詰居士,來降伏魔王波旬一樣。並且攝受他兩萬一千個魔女,並且把他們教化成善知識,放他們回去。這種大神通裡面包括神變,包括說法的自在,能夠調伏魔王波旬。也能夠調伏這兩萬一千個,以五欲的快樂,只想享受,追求五欲快樂的妖魔女。妖女,魔女都能夠降伏他們,轉變成學佛的善友,這才是真正的神通。
好,我們來看第二個「迦樓羅王」就是「金翅鳥王」他怎麼體悟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迦樓羅王,長行,經文:「不可壞寶髻迦樓羅王,得普安住法界教化眾生解脫門;」。
「安住法界」安住法界不容易,安住淨土可以做到,天要怎麼安住?尤其欲界天,每天都有很多欲事,吃喝玩樂,游泳,出遊,你還可以安住。以前我們在服兵役在軍中,放假的時候,大家都急著想出去,那個躁動的環境,你看怎麼安住?或是戰亂的時候,你怎麼安住?或者有情苦難,不斷地掀起的時候,你有辦法安住法界,來教化他們嗎?安不住,不要說他們安不住,你自己都安不住。在發生了一些水災,火災,風災,戰亂的時候,人心迷茫恐懼的時候,你還可以安住法界。安住法界教化眾生,談何容易,安住法界就安住在正法上。法界就是正法的界線,安住空性,安住這些正法,很難。所以菩薩不只是在淨土歷練,還要在苦海中歷練。苦海中的歷練,一天勝過極樂世界的百年,就是這種歷練最為難得 。那我們何其不幸,生在娑婆世界,尤其是末法,也何其有幸,生在娑婆世界末法,訓練自己在這樣變動的世界裡面。以前的環境,好像努力工作,然後退休,養老,子孫滿堂,好像很容易,現在都不行了,現在都是變動的。今天都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世界資訊太廣,消息傳播太快,世事變化太快。變成沒有一件事情可以把握,沒有一件事情,你覺得是不會變的,都在變動不居,心情是很浮躁。如何安住法界,教化眾生,這反而是我們,在這個時代裡面,很重要的課題。而有這樣能耐的人,迅速地累積智慧福德資糧,可能都勝過極樂世界的菩薩。
好,那我們來看「大速疾力迦樓羅王」怎麼複習「不可壞寶髻迦樓羅王」的體悟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迦樓羅王,偈頌,經文:「佛神通力無所礙,徧坐十方覺樹下,演法如雲悉充滿,寶髻聽聞心不逆。」
佛神通力沒有障礙,能夠徧坐十方,覺樹就是菩提樹,那這個菩提樹。像比如說宗喀巴大師的《極樂世界發願文》,他就講到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所安住的覺樹菩提樹,那菩提樹的功德巍巍,看到它。乃至於聽到這個,風吹樹演出的音樂,聞到樹開花的花香,都能夠支助,身體的善根,都能夠支助,這個愉悅的心情。神力無所障礙,什麼叫無所障礙?就是要像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佛的時候,你看那個無所障礙,什麼叫無所障礙?魔一定會破壞你,絕對不讓你成佛。因為一成佛以後,很多好的因緣,都會在你成佛之後相繼生起,你的神力無所礙。所以比如說,什麼魔以大水淹,以箭來射,以魔軍來廝殺,以魔女來跳這個裸體舞來引誘。神力都無所障礙,就能夠破魔顯正,所以叫做妙湛總持不動尊。
「演法如雲悉充滿」,你看《世主妙嚴品》裡面所有的這些菩薩眷屬,合集起來一起演法,好像天上的雲這樣。法音遍流,宣揚遍流,好像坐飛機,在窗戶邊看雲海,真棒,那個看不到邊的雲海。原來法音這麼多這麼多,那個是一個具象的形容,這是一種最吉祥。就是法音來經營世界,讓這個世界顯現出最吉祥的氣氛。好,以上是第二個,不可壞寶髻迦樓羅王的體悟。
第三個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迦樓羅王,長行,經文:「清淨速疾迦樓羅王,得普成就波羅蜜精進力解脫門;」
你看「精進力」,要精進什麼呢?要精進於你所發的願,你發的願你要實踐,所以要精進。或者是菩薩的行持要精進,這些行持才能做下去,才能做得圓滿。或者是很多的法門,要精進的修才有覺受。或者是利生的事業,要精進的做下去,勇悍的做下去,這利生的事業,才能夠做得圓滿。或者是承事善知識,承事諸佛菩薩的這些事業,做為侍者承事他們,這個也要精進。才能夠讓這些聖者,在你的承事當中,得到這些生活上的安定,能夠讓他心無旁騖的弘揚正法。像阿難尊者做侍者的精進。精進就是說,他做得很到位的這一分,佛讚歎阿難尊者說,十方諸佛的侍者,阿難是為第一。以這樣的精進力,讓阿難在《法華經》被授記成佛。而且他的國土的殊勝,壓過所有釋迦牟尼佛的聲聞眾。這些聲聞眾未來成佛的佛世界,都不如阿難成佛的佛世界,這麼殊勝,你看那個精進的功德有多大。
好,那我們看第三個「大速疾力迦樓羅王」怎麼複習「清淨速疾迦樓羅王」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迦樓羅王,偈頌,經文:「佛於往昔修諸行,普淨廣大波羅蜜,供養一切諸如來,此速疾王深信解。」
你看那個「心不逆,深信解」,心不逆就是你聽法沒有逆。我們一般說聽法不逆,是怎麼不逆呢?一般有三個忍,叫做「音響忍」。音響忍就是你聽這個聲音,是很有耐性的聽,聽出法喜,不疲厭的聽。「柔順忍」這裡叫心不逆就是柔順忍,不會忤逆他,就是你講什麼,我懂什麼,你講什麼,我懂什麼。孔子說「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不違就是不會違背孔子,好像笨蛋一樣。你看叫心不逆,你看顏回的心不逆,不會跟孔子逆。忤逆的那一分,你看他的聞一知十,甚至在三十歲的時候,超過孔子三十歲的悟境。四十歲的時候,超過孔子四十歲的悟境,五十歲的悟境,六十歲的悟境,你看那個心不逆,那個功德有多大。
這裡是「深信解」,就是「清淨速疾迦樓羅王」深信解什麼?佛在往昔生中的修行,每一個修行都可以成就他的波羅蜜。換句話說,每一個修行,不但在世俗上通達法門的奧妙,也在勝義上通達該法門的空性,該法門的奧妙跟該法門的空性,可以在一念中生起,換句話說,每一個菩薩行都是這樣的,成就每一個菩薩行的波羅蜜,用這樣的體悟來供養佛,這叫做「諸供養中,法供養最」,並不是說不要財供養,而是說財供養也必須依法做本質,而財供養跟法供養當中的比較,那法供養勝過財供養太多太多了。就像顏回這樣的努力的學習,就是對孔子最好的財供養。以上是第三個,清淨速疾迦樓羅王的體悟。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迦樓羅王,長行,經文:「不退心莊嚴迦樓羅王,得勇猛力入如來境界解脫門;」
那個「勇猛力入」比如獅子奮迅三昧,就是像獅子在抓動物的時候,一彈起來就立刻抓到,很快的起信念入如來境界。像馬鳴菩薩要過世的時候,就是入獅子奮迅三昧。就像獅子跳起來抓動物一樣,很快的跳起來,入空性進入涅槃,這叫做勇猛力。第二種的勇猛力是什麼?叫做十地菩薩的最後心,以金剛喻定,就是心如金剛的勇猛力,能無堅不摧。就是任何堅硬的東西,都能摧壞的這種勇猛力,來入如來的境界,最後成佛。
第四個「大速疾力迦樓羅王」怎麼複習「不退心莊嚴迦樓羅王」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迦樓羅王,偈頌,經文:「如來一一毛孔中,一念普現無邊行,如是難思佛境界,不退莊嚴悉明覩。」
你看「明覩」還要前面叫做深信解。「明覩」就是我看懂,我看到,我看到什麼?我看到「如來毛孔」顯出這樣的功德,顯出無邊行。
這「無邊行」就是各種佛世界的各種菩薩行,我通通可以顯示出來。就像維摩詰居士,顯示香積佛國土,顯示不動佛的世界,那如是難思佛境界,都被我看到。所以我當然相信佛的神變,相信佛的功德,生起大乘的好樂,生起對佛果的需求。你不要小看那種際遇,人生的際遇,你有這種際遇,你就有這種體悟。你就會產生這種好樂,你就會學習這種的行持。所以不要小看,為什麼說有錢人的世界,也容易培養有錢人的子弟。窮人的孩子,窮人的家庭,不容易培養富貴的子弟,雖然也有例外。就是因為他不同的際遇,會讓他眼界大開,窮人的子弟沒有這種眼界,富貴人家有這種眼界。所以他能夠有這種人生的際遇,他就有這種心力,或許有這種心量,會有這種學習,會有這種體悟。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迦樓羅王,長行,經文:「大海處攝持力迦樓羅王,得能竭眾生煩惱海解脫門;」
「眾生的煩惱海」怎麼讓它枯竭?以前在后羿的時代,天上有十個太陽,地上的大水,一下子就曬乾。像你看現在天氣愈來愈熱,溫室效應,天氣愈來愈熱。所以你看很多河流,很快就曬乾,乾巴巴的。雨沒有下來的時候,乾旱的現象到處是,不但灌溉沒有水,民生用水也沒有了。所以要觀想這種太陽,竭這些水資源,枯竭的河流,枯竭的水庫。那個太陽就要觀想,菩薩的慧力,能夠枯竭眾生的煩惱海。你看菩薩在教化的時候,眾生的煩惱就不容易生。淨土的世界,不會生起這些輪迴的煩惱,貪欲,瞋恚都不容易生。因為環境讓它不能夠生起,這些世俗的煩惱,這個就是枯竭煩惱海。乃至於眾生的體悟,都能夠讓它煩惱不見了。像比如說,中觀的正見,通達空性的智慧,破了無明我執,所執的我,觀待我生起的煩惱,立刻不見了。是不是煩惱海立刻枯竭?你看那個中觀正見有多麼殊勝,有中觀正見的人,希求往生的人,可以得到上品的地位。
再看這個第五個,就是「大速疾力迦樓羅王」怎麼複習「大海處攝持力迦樓羅王」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八部眾,迦樓羅王,偈頌,經文:「佛行廣大不思議,一切眾生莫能測,導師功德智慧海,此執持王所行處。」
「執持王」就是講「大海處攝持力迦樓羅王」他所行的處,就是佛的行持。意思就是說,他是踏著佛的足跡,入佛的世界,入佛的境界。
「眾生莫能測」,並不是說眾生都不能測,而是說你不可用世俗的心態來測佛。那要用什麼心態呢?要用經上說的菩薩的心態,來去測度佛來去了解佛,來去體會佛,來去承擔佛行事業,來做佛的知音。佛成為伯牙,我成為鍾子期,這些都是佛行事業的知音者,雖然佛是莫測高深的。但是一樣的可以體會,並不是他故意裝成莫測高深。而是說世間人,以有漏的智慧,本來就難測,可是如果把我們的境界,不斷地提升。像曾子這樣,像顏回這樣,我們當然就可以體會孔子,成為知音。入他的佛行事業,他的這個功德大海,我們不但可以隨喜,這個加入我們的功德。大海之所以成為深廣,不但他有一分他的大海,還有很多的河流進入。我們也是加入佛的功德大海,把我們的功德回向,進入佛的功德大海。而且這種回向,是一種了解他的回向。好樂他的成就的回向,是非常歡喜,跟他共造善業的回向,以及要推廣佛行事業的回向。這種功德大海,大家共創的功德大海,那真的是佛的殊勝處,也是我們的殊勝處。
上來我們這五個迦樓羅王的體悟讓我們知道,我們對於這些成為佛的眷屬,成為佛的善友,成為佛的朋友,成為佛的學生,成為佛的外護。我們要怎麼去了解佛呢 ?比如說,看到他怎麼去調伏有情,去聽法的時候,是心不逆的聽法。對他的這些,所修的諸行,能信解就是我了然於心。對他所展現的各類的神變,我都能夠清楚地看到,乃至於他所行持的,就是我的行持的。用這樣的來修行,你是善於修行的。好,那我們把這功德,回向往生,回向佛果的圓成,回向天災人禍的止息。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謝謝大家,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