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二集─華嚴經的由來及經題介紹
講前小言
諸位我們學會的師友們,跟我們學會很有緣的善友們,我們進入了華嚴的第二集。
上次談到了總架構,我們接著來談談華嚴經怎麼東傳的,唯願我們在這個主題的內涵裡面,知道東傳的不容易,乃至於這些祖師大德他們的殊勝,以及我們應該生起什麼樣的心量來對待他們、來禮遇他們,而且對華嚴經,我們應該產生什麼樣的殊勝的心態來入這華嚴,都是我們第二集準備要說的。唯願我們大家都能引發殊勝的菩提心,來作為修學華嚴經的殊勝條件。
在開始之前,我們先恭頌本師名號三聲暨開經偈,作為第二集研學華嚴的緣起。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六十華嚴-東晉佛跋陀羅
再來我們說這個世主妙嚴品是八十卷的華嚴,八十卷的華嚴怎麼來的呢?其實應該要說到東晉佛跋陀羅,應該是說佛馱跋陀羅,東晉的時候翻譯成中國話,叫做覺賢,覺悟的覺,賢能的賢。那時候他是東晉義熙十六年,大概在至今一千五百年前到達東晉的首都建康,就是現在的南京。翻譯了佛經應該是在西元四一八年到四二二年,這四、五年的時間翻譯了六十卷的華嚴經,就是我們一般說的六十華嚴,六十華嚴他總共翻了三十四品,這個時候其實只有七處八會,沒有十定品,就是禪定的定。你不要小看他,沒有他就沒有天臺宗判賢首宗的基礎,我們一般很多的祖師,包括賢首宗的祖師一直到賢首國師,所看的華嚴經都是六十華嚴。「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這是出自六十華嚴,所以六十華嚴的翻譯文句也很美妙,可是它不足,不足的時候怎麼辦呢?
八十華嚴-唐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
在武則天年間(證聖元年),就是西元六百九十五年到六百九十九年當中,請到了我們這部經的翻譯者,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于闐國就是新疆的天山南路,于闐翻譯成中國話叫做地乳,就是地上產乳,地上怎麼產乳?以後再慢慢說。地乳就是于闐國,于闐國三藏法師就是通達經律論的三藏。你要知道當時的新疆,在初唐時期,它是一個西域的來回轉運站,就像我們現在的物流公司一樣,裡面有很多大商主是很有錢的,這些大商主窮得只剩下錢,所以往往富到不曉得人生該怎麼過,就是從早到晚都有人侍候,幾十個婢女來侍候他的時候,三更半夜仰望天空看滿天的星星,不曉得我該做什麼?人生何去何從?實在蠻無聊的,太有錢了!所以這時候,佛法對他們有很大的安慰作用。
這時候有很多從印度引來的經典,都是這些大商主養了修行人,為他們來解說佛法,可能實叉難陀這些都是大商主供養的對象,君不見新疆那時正是佛教的盛況,可是現在全部是回教徒,哈薩克族人回教徒,佛教一點遺跡都沒有,完全滅法滅得徹底。所以有時候到新疆、到中東去看會蠻感慨的,當時像伊朗國王安世高到中國翻譯了七十四卷的佛經,有名的佛說八大人覺經,就是伊朗國的太子,本來要當國王的太子到中國來翻譯佛經,可想而知當時在中東新疆佛教的盛況。
可惜在回教入侵的時候佛教蕩然無存,所以如何把佛教遍揚,如何讓老百姓能夠懂得佛教的義理,深入民間保留佛法的命脈,可能是我們這輩人很重要的事情,如何再回到過去佛法的盛況,讓那些曾經佛法弘揚的地方,再回到佛法的盛況,也可能是我們這一代努力的目標。
我們說了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實叉難陀這四個字,翻到我們中國話叫做「喜學」或者是「學喜」,就是學得很高興,學得有法喜,喜學或者是學喜都可以,叫做實叉難陀。這個人是被武則天請到大唐來,因為武則天她也知道華嚴不足,武則天請到宮中來的時候,是用武則天的脂粉錢,武則天並沒有拿國家的國庫來養高僧大德,是用她的脂粉錢,用化妝錢就可以養僧人,你看唐朝國君的薪水有多高。翻譯經典的有一百多人,以實叉難陀為主,並不是本經翻譯只有實叉難陀,實叉難陀用了五年的時間,在宮廷裡面的遍空寺,你看武則天在大唐的宮廷裡面有一個寺院叫做遍空寺,在遍空寺翻譯,後來又稱城外的佛壽偈寺,佛壽就是佛的壽命還有偈頌,在佛壽偈寺翻譯,終於翻譯了華嚴出來。實叉難陀在我們中國翻譯的佛經有一百零七卷,華嚴經就佔八十卷,可見華嚴經是他一生的經歷。實叉難陀在翻譯出來的第二年就過世了,所以生前對我們中國最偉大的貢獻就是翻譯華嚴經,你想想看,我們中國有很多的佛經都是外國人來翻譯的,我們這一代人是不是也好好的把佛經翻成外語再弘揚過去,來報答這些外國人對我們的貢獻?
我們為什麼要特別談實叉難陀呢?其實談這些翻譯的人,或談這些科判註解的祖師,第一個就是讓我們生起信心,這些人是有修、有證的三藏法師,讓我們生起信心;第二個讓我們生起感恩,如果沒有他們翻譯這些經書,我們不要說深入經藏,我們連經藏是甚麼都不知道,還談什麼深入經藏?沒有他們的翻譯,沒有這個媒介,我們是如聾如啞,如聾就是佛法根本你講你的我聽不懂,如啞就是我們也講不出來,如盲就是根本看不懂經文。沒有這些譯師、這些大譯師,我們學佛是沒有門路的,所以要生起信心,恭敬感恩。
武則天曾經在八十華嚴譯完的時候有一首開經偈叫做:「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有人說武則天是殺人不眨眼的、很狠的,這個我們不要學她,公歸公私歸私,武則天弘揚佛法的部分要讚歎,武則天有很多不擇手段的部分,當然她要自負因果,就像孔子在評斷歷史人物的時候,各歸各,有時候說管仲之器小哉,有時候又說管仲仁矣乎,就事論事。武則天在佛法的貢獻是大的,你想想看這個偈頌,後面的高僧大德也很想做開經偈,但是都比不過武則天,你就可想而知武則天的才華。武則天可能跟這一本經也很有緣,可是這個八十華嚴,它雖然也是從世主妙嚴品到入法界品,可是它沒有普賢行願品,所以它沒有流通分。它有序分、有正宗分,可是它沒有流通分,這也是八十華嚴的遺憾。
四十華嚴-唐代般若
後來在唐德宗貞元年間進來了四十華嚴,四十華嚴是四十卷的華嚴經,四十卷裡面都講入法界品,沒有前面的三十八品,只有第三十九品的入法界品,這個叫做四十卷的華嚴經。這是般若三藏所翻譯的華嚴經,這四十華嚴經,如果我們看坊間的流通,它可以叫做什麼呢?叫做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境界,入不思議境界其實就是入法界品,既然後面叫普賢行願品,普賢行願品只不過是入不思議境界裡面的一個小品,叫做普賢行願品,所以我們以為四十華嚴叫做普賢行願品,其實不是,四十華嚴是入法界品。為什麼後面叫做普賢行願品呢?是因為後面那一品非常重要,後面那只是入法界品裡面的一小章。
華嚴經的讀法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八十華嚴讀完以後,再讀一卷的普賢行願品,所以華嚴經應該是有八十一卷,這是第一種的讀法;第二種的讀法要像徐蔚如的讀法,就是第一卷到第五十九卷的時候,八十華嚴講的是第一品世主妙嚴品到第三十八品的離世間品,這總共有五十九卷,第六十卷開始要讀四十華嚴的入法界品,因為四十華嚴的入法界品,比八十華嚴的入法界品更完備,而且最後它還有個普賢行願品是八十華嚴沒有的,所以徐蔚如居士說八十華嚴讀到第五十九卷,八十卷的華嚴讀到第五十九卷,後面就不用讀了,後面再讀四十卷的華嚴經去讀那個入法界品。前面的八十華嚴從第一品讀到第三十八品,第三十九品不要再讀八十卷的華嚴,要讀四十卷的華嚴,所以八十卷的華嚴有五十九卷你去讀它,四十卷的華嚴經你也再去讀它,讀九十九卷的華嚴經,這就完整了,以上是第二個。
我們這一堂課來談談這些知識背景,再談談世主妙嚴品,大家才會有個感覺,它是在一個大架構下裡面的一品,這些知識背景是很重要的。
華嚴經的出現
再來我們說到華嚴經到底怎麼來的?華嚴經相傳是龍樹菩薩從龍宮背出來的。龍樹菩薩是佛滅度以後,有說四百年、有說六百年、有說七百年出來的人物,會性法師比較主張是七百年出來的人物,他這個人不得了,這個人慧力太強,他對佛法的了解太深入了。當時他覺得佛法所學的都差不多了,可以了!原來佛法就是這樣而已,所以才有大龍菩薩引導龍樹菩薩到龍宮,去看龍王所收集的佛經。過去娑伽羅龍王對釋迦牟尼佛是非常護持的,佛也曾經在龍宮講過十善業道經,龍樹菩薩到了龍宮裡面看了華嚴經,當然有廣本華嚴、中本華嚴跟略本華嚴,從龍宮背出來的是略本華嚴經,略本華嚴經大概就有十萬個偈頌四十八品。我不想把廣品跟中品的華嚴經到底有多少講出來,又怕講出來大家不相信,毁謗那就不好了。
佛法很多不可思議的境界,現在人是難可想像,就好像把現在科技的神妙變化進展跟古人講,古人都會說你妖言惑衆,不是那個知識背景,不是那個因緣的人,講給你聽你都不相信。龍樹菩薩背出了華嚴經當中略本的華嚴,就是我們現在流通的,它有十萬個偈頌有四十八品,可見傳到中國的華嚴也是略本華嚴的一部分而已,我們傳到中國的是三十九品的華嚴而已,這個三十九品的華嚴,流傳到我們中國來,中國學習華嚴的很多,而且也成立一個宗派。中國大乘的宗派裡面,就有賢首宗、唯識宗、天台宗,賢首宗其實就是華嚴宗,龍樹菩薩他在佛法的意趣裡面,除了華嚴的意趣,他在般若上面也是非常的通達,有名的《中論》就是來解釋大般若經,大般若經有兩種的能入,一種是大智度論的能入,大智度論是解釋大般若經的文句,中論是解釋大般若經的義理,所以中論是宗經論,是大般若經的宗經論,大智度論是大般若經的釋經論,這些都是龍樹菩薩偉大的著作。
可見我們在讀華嚴經的時候,除了很感謝實叉難陀、般若三藏,或者佛陀跋陀羅的翻譯,我們更要從源頭上去感謝龍樹菩薩,從龍宮背出華嚴經,還要感謝這些弘揚傳承華嚴經的大祖師們,眼前特別要感恩感謝的就是唐朝清涼澄觀大師,也就是華嚴宗的四祖,他曾經寫華嚴大疏,後來要講學的時候,他根據大疏來講學,叫做《隨疏演義鈔》,隨著那個大疏來演大疏的義理叫做鈔,所以我們解釋經論,祖師很客氣,他不敢叫做華嚴經論,因為菩薩才造論,祖師不敢稱論,祖師的註解叫做疏,疏也是論的意思,解釋疏的叫做鈔,所以我們一般說清涼疏鈔,就是在講解釋華嚴經的論。好,以上是在入大方廣佛華嚴經之前,我們可以了解的。
經名-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方廣這三個字是所證,佛是能證,華嚴是講佛的因,華嚴的果是佛。所以會性法師說本經如果略說的話,不能叫做華嚴經,要叫做佛華嚴經,叫華嚴經太簡略,華嚴是在講因行,就是六度花的莊嚴出佛果,就好像說紅花結果,花是因,果是結果了。華嚴就代表菩薩的因地是六度因花,來顯示佛果的莊嚴。
佛是怎麼這麼殊勝呢?因為佛的所證叫做大方廣,大就是講到體上橫遍豎窮,好像我們說佛所證悟的空性就是遍一切法,叫大,大是體;方是相,什麼叫相?空性無所不在就是講大;方就是空性遍一切,方就是每一個法都可以顯示空性,而空性是沒有邊際的;廣就是它的作用非常殊勝,依空性而顯示的作用非常殊勝,唯有通達空性才通達各類的緣起法,因為各類的緣起法正好在說明體空,所以各種條件會結出各種結果出來,愈通達空性的人,愈知道萬法都是緣起法,沒有體性,既然知道緣起法,條件的組合就會有結果的產生,只要有一個條件不具足,結果都不會生。
所以你如果通達空性的人,很多很難懺除的罪業都可以懺除,生起罪業的條件,只要少一個條件,罪業都生不起來,罪業感果只要讓他少一個條件,罪業都不能感果,就是你愈通達空性,愈知道世間的幻化,都是在講究條件,你只要好好善於運用這些條件,該具足的讓它具足,不該具足的讓它不具足,就能夠趨吉避凶離苦得樂,以上叫做大方廣佛華嚴經。經是能詮,大方廣佛華嚴是所詮,就是詮那個義理,經是能夠講道理的書叫做經,所講的道理叫做大方廣佛華嚴。
品名-世主妙嚴品
而這個大方廣佛華嚴,總共分為三十九品,眼前叫做世主妙嚴品,它是第一品。世主妙嚴,世主可想而知他是世間之主,這世間之主裡面包括說器世間的主、有情世間的主、正覺世間的主。器世間的主,例如山神、土神、江神、海神叫做器世間的主;有情世間的主,包括這些人天的國王;正覺世間的主,包括這些菩薩;出世間的主、正覺世間的主就是這些法王,這些能講經說法的法王。器世間主、眾生世間主跟有情世間主,這講到人王,是人爵,正覺世間主講到的是天爵,像孔子就是屬於正爵世間主。世主妙嚴品的世主就是指器世間主,眾生世間主或是有情世間主跟正覺世間主,器世間主跟眾生世間主是講人爵,正覺世間主是在講天爵。
妙嚴,妙嚴就是我們在治理一個國家,我們會把國家治理的很好,這叫做莊嚴。比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等,這些明君聖主會把國家治理得很好,這叫莊嚴。什麼叫做妙嚴?妙嚴就是有正法作本質,那個妙嚴就是後面的國君要比擬,只能在形相上比擬,但是在本質上輸你,好像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所治理的國家,後面有很多明君聖主,像漢武帝、唐太宗乃至於康熙、乾隆、雍正,他也治理一個盛世,他就自比堯、舜,外相可以比,內涵比不上。內涵為什麼比不上?因為很多法的本質,這叫做懂局的是看門道,不懂局的是看熱鬧。
所以世主妙嚴品裡面就講到妙嚴,妙莊嚴就是有正法作本質的時候,你才能讓你的國土顯現為淨土,而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靜坐成佛的時候,這些世主們都來擁護釋迦牟尼佛,作為推廣正法的緣起,釋迦牟尼佛成為他們的典範。所以我們才會說一個治國裡面,一定要有中心思想,他要以正法作本質,來開展一個國家的氣象。
正值瘟疫期間,我們也希望各國的領導人,乃至於各級的領導人,除了有愛心、有耐心、有世間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正法的內涵來經營他的國家、經營他的社區、經營他的家庭、經營他的天下,相信那是最好的莊嚴,也是我們期盼在瘟疫期間,大家能夠反省的內涵,能夠找到的本源,祈求三寶的加被。我相信瘟疫之後來臨的春天,才是經過覺醒以後的春天,才是真正的春天。
迴向
以上是我們入華嚴之前的開場白,唯願三寶加被,佛菩薩攝受,讓我們都能夠破迷啟悟,離苦得樂,眼前遠離瘟疫的陰霾,以及在後面會產生的各類風暴,都由於我們懂得通達緣起法,能夠創造更好的未來,消除很多不必要的障礙。
好,謝謝大家,下集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