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二十六集-稱揚讚德之大自在天
講前小言
諸位善知識大家好,很高興在這裏跟大家一起共學華嚴經,為了遍滿虚空的有情眾生。我們必須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興辦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的講座,惟願三寶加被傳承攝受,讓我們對本經的學習能有了解體悟。並且能自行化他成為內障,外障的有利對治止息瘟疫,國泰民安世道遐昌風俗淳厚。在開始之前,我們先恭誦本師名號三聲及開經偈,作為研學殊勝緣起。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的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世主妙嚴品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等正覺,在三七日的時候,二十一天都沒有說話。但是在這當中顯現殊勝的聚會,有情眾生沒有緣的人根本看不到聽不到。這些殊勝的聚會當中有諸多的擁護者分為三類。這些三類的眾生都在眼前,釋迦牟尼佛顯現的淨土當中來讚歎釋迦牟尼佛。所以我們進入到了第七部分叫做稱揚讚德在課本的二十二頁。稱揚讚德,我們這種稱揚讚德跟這些大菩薩們的稱揚讚德不一樣。我們的稱揚讚德就是很皮毛的。然後思慮很淺的,內涵很淺的。沒有法的體悟的,人家的稱揚讚德是知音的讚歎,知道你的味道在哪裏?你的內涵在哪裏?你的體悟在哪裏?你究竟殊勝處在哪裏?你的過程的辛酸在哪裏?你的成就的美妙到底在哪裏?我都知道來讚歎你。你想想看釋迦牟尼佛聽了這些的讚歎的話,那有多高興。那個都不是阿諛奉承,那是真正人家懂你的讚歎。那個不得了!
就像顏回對孔子的讚歎,那個是讚歎到骨子裏面。而且完全符合孔子的所為,完全符合孔子的內心體悟。難怪顏回過世的時候,孔子是哭之慟,這是知音難尋。眼前這些天王們,先從大自在天的天王們出來讚歎。我們上一次談到了五個天王。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色天,大自在天,長行得法,悲障解脫,經文:「妙莊嚴眼天王,得令觀寂靜法滅諸癡暗怖解脫門;」
現在從第六個天王開始。課本叫做「妙莊嚴眼天王,得令觀寂靜法滅諸癡暗怖解脫門」,妙莊嚴眼天王,他得到甚麼法門呢?就是令觀寂靜法。寂靜法,我們寂靜法有兩種寂靜法。第一種的寂靜法就是我心在定上。我不去管世俗的喧鬧,比如說我念佛,我就認真的念佛。於是我心靜下來或是我認真的修數息觀。我不管他這些得失,榮辱毀譽。我的世界就剩下呼!剩下吸!我的心靜下來。這是第一種的寂靜法。
第二種的寂靜法是我觀察這個世間。這個世間根本在境界上不能成立什麼?是你的心去顯現它,它才有什麼?你不去顯現它的時候,它什麼都沒有!它沒有自己顯現的體性。它自己在那裏沒有自己顯現的體性的時候,是不是諸佛法寂靜。好像我們睡覺的時候舉例來說,你這個人從早到晚忙得要命,忙到非常累倒頭一睡,腦袋空白。請問這個世界發生什麼事,都跟你無關。你不能成為能顯現的時候,它就不能成為所顯現。它沒有自己顯現自己的能耐,當你在造善業的時候,痛苦的世界沒有自己顯現的能耐,請問諸法的體性在哪裏?諸法不能自己顯現,它要靠你去顯現。就好像榮華富貴的財產,在蚊子的心識,螞蟻的心識,蒼蠅的心識,老鼠的心識,它顯現不出一粒微塵的富貴的這個形象。所以請問富貴是什麼?富貴它自己不能成立它是富貴。它要靠你的心識去顯現,你不能成為能顯現,它也不能成為所顯現。這個時候寂靜下來了,原來這世界是空蕩蕩的,空靈靈的可是那不是斷滅見。他是說它的顯現,只能靠你去顯現而已,我並沒有否定外境存在。我是說外境不能自己成為外境,我沒有否定外境。外境只能這樣的顯現,當你不去顯現的時候,你不能成為能顯現的時候,一切外境也不能成為所顯現的寂靜。
滅諸癡暗怖,這個時候能夠滅除我們內心的癡。癡就是一種執著。暗就是對事理看不明白。怖因為看不明白所以有恐怖。比如說妄見境界實有,所以會有那種患得患失的恐怖得到了怕失去。對於好的得到了怕失去,失去了怕得不到。對於壞的害怕去得到,害怕失去的時候被你得到。所以那種恐怖的感覺,沒有修學空性,那個恐怖的感覺是不會除掉的。心經上說心無罣礙,無罣礙就是因為看到空性。所以沒有境界可罣,罣不上去。好像牆壁上沒有掛鉤,所以衣服掛不上去。那心無罣礙,無有恐怖,沒有患得患失的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那個情境安立為涅槃,不是有一個實有的涅槃。
妙眼天王,他就得到了這個法門得到這個法門。他意思是說如來怎麼宣說寂靜法。各種善巧方便的說寂靜法,我都在旁邊學到。比如說我籍著種子生苗芽來說寂靜法,我籍著偷雞模狗來說寂靜法。我籍著廣興善法來說寂靜法。我籍著功成名就來說寂靜法。我籍著顛沛流離來說寂靜法。我都懂得他說法的竅門。
孔子在說寂靜法在什麼時候說呢?在厄於陳蔡的時候,弟子們爬不起來了,餓得昏倒了,在旁邊發牢騷的。孔子這個時候正好說性與天道,寂靜法。所以子貢才會讚歎說,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原來在這個埸合來說,你非常有感悟的。好!以上是第六個。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色天,大自在天,長行得法,業障解脫,經文:「善思惟光明天王,得善入無邊境界不起一切諸有思惟業解脫門;」
那第七個叫做「善思惟光明天王」:他所得的法門是什麼?叫做「得善入無邊境界不起一切諸有思惟業解脫門」
善入無邊境界,什麼叫善入?你要入菩薩的境界,你就要發大悲心,菩提心,你才是善入。比如說你要善入這個菩薩界,你要怎麼入?也是發起大悲心,菩提心,你才能夠善入那個菩薩界。不殺生,你如果沒有從大悲心菩提心入進去。那個不殺生頂多是比丘戒,或者是八關齋戒之一,或者是居士戒之一,所以你要懂得善入。這善入太重要了。比如說我們到一個國家去怎麼善入呢?人家說入其國,其教可知也。這個溫柔敦厚,詩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就是說人民在表現那個氣氛的時候,你都知道是什麼教化才有這種氣質。沒有這種教化就沒有這種氣質,這叫做善入。
善入無邊境界什麼境界他都可以入,入苦難的境界,入富貴的境界。入富貴的境界看懂他怎麼富貴,看懂他怎麼興怎麼衰,怎麼存,怎麼亡?到苦難的境界看他怎麼爬起來,看他怎麼繼續苦難?都一一的成為自己的警惕。你知道警惕的愈多學習的愈多,你這個人的經驗閱歷越廣。你的腦袋裡面全部是智慧。你提供别人的是一個清楚的出路。
不起一切諸有思惟業,不起一切諸有思惟,意思就是說你雖然善入這些境界,可是你不起一切諸有思惟,不對呀!你善入就是要一直想清楚,你才叫做善入。比如說你把大悲心裡面的內涵想清楚,而且好好的去引發,才善入菩薩的境界。他為什麼說不起一切諸有思惟業解脫門?一切諸有的思惟,是我們一般說思惟,有所謂的能思所思。這些法義都是我的所思,比如說我進入富貴的世界,我看懂他們的成功處,我也看懂,他們有些的問題在哪裡?這種善思是能思所思。所思的意思是說,沒有所思哪有能思。沒有對象給你想,你哪裡有辦法去想。沒有這個對象的顯現,你哪有辦法根據那個對象去想。沒有無常的顯現,你哪有無常的思。這個世界如果都是常,你怎麼會生起無常的思呢?那是不可能的。好像眼睛看青色,你才能夠生起見青色的眼識一樣。所以要有所思,你才有能思,而且還要有中間思的東西,什麼叫做中間思的東西?你對著變化的世界裡面,他是所思的對象,你生起能思,中間思什麼?中間的體悟是無常的體悟,沒有這個能思所思,中間的思也沒有了。沒有無常相,你怎麼會有思無常的覺受那怎麼可能?比如說都是常的世界,你生起一個無常的思,那是錯的,不符合事實的。所以這裡講的無思不起,不起是說沒有自性所成的能思,沒有自性所成的所思,沒有自性所成的思,沒有!都是觀待上的!所以我們要很感謝眾生,沒有眾生的示現,我還沒有警惕。還想不出有哪些該警惕的,哪些該學習的,哪些該效法的,哪些該小心的。所以為什麼成佛以後最感激的就是眾生。沒有眾生就沒有佛,沒有歷史的教訓,你此時在這個世界裡面,你還不知道很多陷阱是很可怕的。那思有思惟業,你看這些都是業。我們對很多的考察都是業的考察。佛教裡面最厲害的就是業的思惟。舉例來說他們為什麼富?他們一定造作了哪些的善法,才會讓他們富。然後他們在富當中,他們所造作的一些事情,也會注定他們繼續富,還是由富為貧。在這富當中福還是禍,要看他們的造作,而這個業的思惟都是觀待性。觀待他們的造作,而才有我這種業的思惟。這個跟著佛,跟著釋迦牟尼佛做累劫的修學,累劫的觀察,培養善思惟光明天王一生的能耐。結果釋迦牟尼佛成佛,他跑來讚歎跑來歌詠,我得到這樣的法門,我非常感激你。所以對著釋迦牟尼佛一定幫忙他弘揚正法,幫忙他傳承正法,幫忙他消除魔怨,幫忙他保護修行者。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色天,大自在天,長行得法,無相解脫,經文:「可愛樂大智天王,得普往十方說法而不動無所依解脫門;」
第八個「可愛樂大智天王,得普往十方說法而不動無所依解脫門」,可愛樂大智天王他得什麼法門呢?就普往十方說法,如來就是普往十方說法。那個普往十方說法在因地裡面,他會很勇悍的。舉例來說,這個一九四九年的戰亂很多大陸來台的大德,他就到台灣從大陸到台灣來說法。無不懼生活的艱難,還有語言的不溝通。像雪公老師一口濃濃的山東腔,怎麼對著本省人跟客家人來講佛法?所以他們在普往十方當中有他們的悲心,有他們的善巧,有他們的堅忍,有他們的願力,有他們的堅持。長期的練下來以後,你看那如來就是一個能夠普往十方去說法。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也普往十方。譬如他到過龍宫到過忉利天,乃至於在印度各方去遊化。甚至最後要過世前,也是在遊化到娑羅雙樹間,最後涅槃的時候,還對須跋陀羅說法,讓須跋陀羅從一個凡夫證得四果。
你看這個普往十方說法有多麼殊勝的功德,真的!有很多眾生都靠你去到那個地方說法,你才度得了他。你不去那個地方,你還度不了那個地方。所以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他成佛以後,他應該如如不動的坐在菩提樹下,大家來聽課。他為什麼要遊方?因為有些人是你必需見到他,你的人格魅力感動他。你的善巧方便,你懂得他的生活的方式,你了解他的痛苦。你傾聽他的聲音,你說法你才能夠契機才會感動他,他願意開誠佈公,把心防打開,輸入你的法水,喝你的法乳,他終於開竅。他終於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你看那個十方說法,弘揚佛法者必需要吃這個辛苦。
而不動,不動並不是說身體不動,而是他知道這個體性上都沒有的,都是緣起而動,體性沒有。所以內心緣在勝義的時候是無可緣的不動,就在體性上看不到。所以沒有可動的心思,可是在世俗上卻要觀機逗教。這裡是在講勝義。
無所依,無所依怎麼會無所依呢?我們一般說我去說法,一般來說我去說法,眾生成為能依,我成為所依。這裡為什麼會無所依呢?因為所依的體性沒有,他看到你,你跟他有交情。你關心他,他才會依靠你,而且他認為你是有能力解決他的問題的。他的煩惱,他的情緒,他相信你能對治的。你這個時候你成為所依,他才成為能依。否則自體性的所依,一粒微塵都看不到。如果自體性的所依能看到的話,那佛來這個世間,一切眾生都會依靠他,不然!釋迦牟尼佛在舍衞國說法的時候有三分之一的人依靠他。有三分之一的人只聽到名號,有三分之一的人都跟他沒關係。所以所依也是觀待能依才有所依,而中間還看是什麼依。譬如說有的依靠釋迦牟尼佛,只想看看釋迦牟尼佛就快樂。有的依靠釋迦牟尼佛是希望聽到小乘法。有的人依靠釋迦牟尼佛是希望聽到大乘法。你看那個依都不一樣,通通是體性上沒有。全部看條件怎麼生起?就其體性上連一粒微塵都了不可得的解脫門。在世俗上要認真掌握條件,創造有利的機會。如是我聞,一時給予殊勝的啟發。這個也是可愛樂大智天王,他在釋迦牟尼佛因地當中,一路走來的學習,而得的殊勝法義。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色天,大自在天,長行得法,名相解脫,經文:「普音莊嚴幢天王,得入佛寂靜境界普現光明解脫門;」
第九個「普音莊嚴幢天王,得入佛寂靜境界普現光明解脫門」,他得到什麼法門?入佛寂靜的境界。佛的寂靜界就是究竟空性,就是佛在一切法都能夠證得空性。在一切法當中最能展現佛的寂靜相。例如在金剛經裡面,連釋迦牟尼佛出去托缽的時候,都能夠展現最殊勝的寂靜相,證悟最殊勝的空性定,破煩惱障,破所知障的空性定,同時在世俗上展現威儀,來進入村莊去托缽。那個不得了,那種威儀這世間沒有的。所以須菩提看到都感動的流眼淚。那這叫得入佛寂靜境界,叫普現光明。
普現光明同時表現顯現光明,顯現光明的意思是說,同時把他的智慧展現出來,讓眾生能夠接近他,親近他,佩服他,跟他學習。像這些弟子們就是佛一面入空性定,一面顯現世間的氣質,這光明。光明就是世間人在佛的身上看到希望,你看在這個苦難的世界。印度裡面四種種姓。譬如說婆羅門,剎帝利,平民,首陀羅,這些貧賤,富貴貧賤的差距。乃至於很多人在這生活當中的,無奈,失落,憂愁,悲傷,苦悶。但是看到釋迦牟尼佛都看到了希望。舉例來說,尼提是一個挑大便的人,他挑大便是非常自卑的。但是碰到釋迦牟尼佛就看到了希望。優婆離是一個剃頭髮的人,但看到了釋迦牟尼佛就看到了希望。所以從釋迦牟尼佛以後學習成為證果的比丘,四果的羅漢反而法相威儀,出來以從變成人家競相供養的對象。你看第九個普音莊嚴幢天王,就從佛的旁邊,看到佛這些的成就,受用了這些的法義。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天眾,色天,大自在天,長行得法,能益自他解脫,經文:「名稱光善精進天王,得住自所悟處而以無邊廣大境界為所緣解脫門。」
第十「名稱光善精進天王,得」得!得什麼法門呢?「住自所悟處而以無邊廣大境界為所緣解脫門」住自所悟處,我們自己是不是要好好的體會法義,體悟這個法義。然後自己安住在法義上面,這叫做住自悟處。這個太重要了,你知道嗎?閔子騫本來是很苦悶的人,學到了孔子的這些教法,安住在孔子的教法上面。他有體悟安住的時候,變成心廣體胖,有芻豢之色,容光煥發很有自信。所以季孫大夫請他來做費邑宰,就是像台北市長或北京市長這樣,叫做善為我辭焉,善巧的替我推辭,你看那種氣象叫做得住自所悟處。顏回就是住在自己的所悟處。所以子奚大夫說這個是宰相之才,你看胸中自有這個文章,胸中自有內涵叫做得自所悟處。李太白就是這樣的人叫做下筆十萬言,倚馬可待文采風流。蘇東坡說常行於所當,常止於不可不止。
你看那個所悟處太多了,所以可以對境就可以很多的體悟,像那壁賦那些都是對境的體悟,而以無邊廣大境界為所緣。他的體悟回過頭來,這個好好的在這一切的境界上磨練。比如說我們對大悲心,菩提心,有做殊勝的體悟的時候,要不要在境界上磨練。以無邊廣大境界為所緣,到鬼道去的時候,大悲心還在不在,遇到苦難的眾生,大悲心還在不在。遇到顛沛流離,遇到千種種的這個被破壞境界的時候,請問悲心還起的來嗎!遇到那個仇家。
舉例來說佛被歌利王節節割截身體,那個時候他是忍辱仙人的時候,割鼻子割耳朵割眼睛挖腸挖肺挖肝的時候,請問悲心還在嗎?瞋恨心生起了嗎?所以那個自所悟處,還要在境界上用功。像孔子周遊列國,那些弟子們在生活不安定動亂當中,還能夠好學嗎?還能夠以法義為所緣的學習嗎?所以依自所悟處,住在自所悟處。並且以無邊廣大境界為所緣的那一分。還有佛於自所悟處的人,佛對自所悟證之處是達到究竟的時候,很多的陀羅尼,他反而在無邊廣大境界為所緣,好好的發展應用。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他在苦難的世界裡面,發展運用他所悟處。他看那個厲害,真的厲害。在人種只有平均壽命不到一百歲,善根福德很淺薄的地方。把他所悟的大法能夠宣楊遍流,靠著很多的陀羅尼,很多的善巧方便,很多的降魔,很多弟子們,把弟子們培養成人才,對這些法義的開演。終於突破很多瓶頸跟障礙,讓佛法延續下來,到兩千年後三千年的我們,還可以學習這些殊勝的經典。
名稱光善精進天王,就在累劫當中,在佛的旁邊體悟了這些。原來這些佛的自悟處,自己體悟的地方都是經得起考驗。不像我們所學是經不起考驗的,生活上只要過不去的時候,對佛法都失去信心。乃至於遇到很多障礙的時候,都覺得佛菩薩不靈,都覺得學那些法沒有用。老苦病苦的時候都覺得那些佛法都沒有用。你看佛法體悟了,還不是老苦,還是病苦,誰告訴你。我們根本沒有對佛法有真實的體悟。有真實的體悟的時候,安住法義,老苦病苦不能成為所顯現。因為你在法義當中過得快樂的人。你不能顯現為老苦跟病苦的時候,老苦跟病苦就不能成為所顯現。而這樣的人能夠運用的人,並且緣廣大的境界就是去磨練去發揮。讓有情眾生都得到你的體悟的時候,他才能夠過真正幸福快樂美滿的日子。所以為什麼說文化道統要弘揚,要傳承的理由都在這裡了,可是他要經過很多的考驗。為他緣無邊廣大的境界,來做弘揚的時候,他要經過很多的考驗。但是愈考驗愈能顯示他的價值,愈能顯現它的芬芳。
結言與回向
好!以上是這五個天王,他在累劫當中跟著釋迦牟牟尼佛學,看到了釋迦牟尼佛的這些表現的這些法,或者說或者表現他在旁邊的體悟。然後得到他殊勝的成就,眼前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佛的時候,他們一起來擁護釋迦牟尼佛來讚歎釋迦牟尼佛,為什麼我擁護我讚歎。因為我學到東西了,我是你的知音。所以那個是一個知音的擁護,這種擁護跟我們一般唱歌裡面,很多人如癡如狂的擁護不一樣。釋迦牟尼佛這種擁護是真正打從心裡的擁護。像孔子過世以後,弟子們守喪三年,子貢守喪六年。那個是一種知音,一種打從心裡面佩服的擁護。釋迦牟尼佛是得到這種擁護的,好了不起!
上來這兩集就把我們這十個天王。他們怎麼得到釋迦牟尼佛的法義,並且來擁護釋迦牟尼佛,稱揚歎釋迦牟尼佛。我們來這裡做一個體會,做一個了解,也對這些天王做一個讚歎。我們也要見賢思齊,踐跡入室,就是尋著他的軌跡,入他的證悟,走入他的房間入他的證悟。
好!我們把這樣的體悟來做佛果的莊嚴,來做淨土的莊嚴,來止息我們有情眾生的內障外障。眼前止息這些天災人禍瘟疫來做淨土的迴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