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佛學優課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昇降排序
諸位學會的蓮友大德同修,以及有緣的善知識們。在這段疫情當中,我們沒有辦法聚會共修、研學,我們可以在線上互相交流,我們這個課程特別以華嚴經世主妙嚴品,來作為緣起。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9課
眾海雲集之正覺世間主-就行歎與總結多門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九集-就行歎與總結多門

講前小言

為了遍滿虛空的有情眾生,我們必須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興辦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一品講座。在開始之前,我們先恭誦本師名號三聲及開經偈,作為研學殊勝緣起。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家好,我是唐瑜凌。在這瘟疫橫行之際,很多國家是鎖國,而且面臨的是倒閉潮、蕭條以及飢荒等,會有很多的問題。我們在這裡好好的來學習經教,引發殊勝的正知見,得到諸佛菩薩最好的加被,能夠止息瘟疫的蔓延,人心向善,大家恢復生活的正軌。

我們目前是在課本的第七頁,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莊嚴品,總共有十段,我們第一段是阿難尊者聽聞這一部經,第二段就是在菩提樹下的這個時機,第三段是成佛,第四段是顯現當時法座的莊嚴,有地的莊嚴、樹的莊嚴、宮殿的莊嚴和師子座的莊嚴。第五段是教主難思,釋迦牟尼佛是不可思議的殊勝莊嚴。第六段是眾海雲集,過去生跟釋迦牟尼佛結過的法緣,是他的弟子或者他的同儕,在這一段無始劫的學習過程中,都已經成就不可思議的證量,而在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時候,都來集合擁護釋迦牟尼佛,人數非常多,多得像海看不到邊際,也像雲海一樣看不到邊際,來擁護釋迦牟尼佛成佛的這些眾生當中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同生性,第二類是異生性。同生性就是講聖者,至少是登地以上成就的聖者,第二段是異生性,異生性講的是器世間主跟眾生世間主,同生性就是在講正覺世間主。所以總共有三類的有情來護持。主就是負責人,同生性就是正覺世間主,正覺世間主興辦教化,能夠幫助有情轉凡成聖的這些殊勝聖者,這些同生性的人,分為三段,第一段標出他們的數目很多,而且他們的種類就是大菩薩,第二段列名結數,列出他的名字,結出他們的數目非常的多。

第三段是攝德周圓,他們所攝持的功德非常完備,是像佛一樣的證量。分為兩段,第一段是別歎勝德,分別來讚歎他們殊勝的功德,第二段是總結多門,總而言之是無量的功德。別歎勝德當中又分為就緣歎,他們過去生中在緣上是非常的殊勝,都跟釋迦牟尼佛一起共學,在菩提道上大家互相扶持,在緣上他們是非常的殊勝;第二段就行歎,行歎是就因上,他們不只是在緣很好,他們本身在因上也是非常努力,分為三段,第一段叫做自分因行德,就屬於自己的這一分,成就為佛果的因他們都已經成就了,第二段叫做勝進果行德,勝進果行德就是已經入了佛法界,那怎麼樣來體會佛的境界呢?第三段就是二行無礙德,就他的因上來說,第二個是就他入佛的境界來說,這兩個是無礙的。

我們今天的進度是在勝進果行德,就是安住在如來的境界上,分為兩個,一個是得果法,第二個是起果用。可見他們都是具有成佛的證量,眼前在等待成佛的因緣,成佛的因緣要怎麼凝聚呢?能夠來護持釋迦牟尼佛成佛就是他累積自己成佛的因緣,古人說:一佛出世千佛護持,大家來擁護,而且一起來共同辦道,一起來弘揚正法,一起來建立法幢,並且有這些大菩薩往外弘揚、往下傳承,自然就累積他們成佛的因緣。

勝進果行德的得果法當中,有分為四段,第一段是入佛的密境,佛的祕密境一般人是難可了知,不要說這個凡夫難可了知,聖人也難可了知,初地不知二地的境界,二地不知三地的境界,不知道到什麼程度呢?初地對二地來講,就是連二地菩薩很微細的用功初地都不會知道,日用平常裏面很祕密的法行,初地菩薩都不會知道;二地對三地也是這樣,三地對四地也是這樣,一直到十地的菩薩,十地的菩薩以等流的智慧進入佛的境界。此處他們都是十地的菩薩進入佛的境界,所以叫作入佛密境。

第二段是入佛平等,入跟佛一樣的法當中,佛所入的法他們一樣的入,佛是用什麼心態來入,他們也一樣用什麼心態來入。第三段是明得佛位,你看他們是不是得佛了?可見我們一般說的等覺菩薩,就是說他們跟佛的覺悟是相等的,只是還沒有成佛的因緣。第四個就是證佛三昧,以上就是得果法。得了佛的果法,果地上的風光他們都得到了。

眾海雲集,同生,攝德周圓,別歎勝德,就行歎,勝進果行德,得果法,入佛密境,經文:「了達諸佛希有廣大祕密之境,」

我們來看第一個入佛密境,經文:「了達諸佛希有廣大祕密之境,」希有就是一般世間人不會造這種功德,這叫作希有,好比說發大悲心是很希有的,一般人哪裡會發大悲心?發大悲心就是普遍緣法界的有情,一個都不遺漏的,要幫助他們成佛的心態,不但是總相這樣想,連別相都是這樣,不但對有恩的眾生這樣想,對有仇的眾生都這樣想,想想看這樣的心態誰會生起?不會的,世間沒有學問告訴你要生起這種心態,也不會告訴你這種心態的殊勝跟可貴,也不會告訴你這個心態要怎麼引發,所以這叫做希有。

像佛很多的祕密陀羅尼,那都是希有,叫做希有廣大。廣大就是指每一個度有情的方法都會,不管是正面的、反面的,內道的、外道的,佛都會,像維摩詰居士就是屬於這一類人物。

祕密,希有廣大祕密之境,祕密就是一般人難可了知,希有就是非常珍貴。

秘密,初地菩薩就算在苦難的世界,依然可以生起他的富貴,你看這不是祕密嗎?二地菩薩呢,即使在這個野蠻的世界依然顯現他的高貴,這不是祕密嗎?祕密就是說他的果可以這樣的顯現。他的因一般人難可了知,了達諸佛希有廣大祕密之境。換句話說,有這種跟佛一樣的見地,佛所了解的這些境界都是他的了解。

眾海雲集,同生,攝德周圓,別歎勝德,就行歎,勝進果行德,得果法,入佛平等,經文:「善知一切佛平等法,」

第二個叫做入佛平等,經文:「善知一切佛平等法,」佛的什麼平等法呢?比如說,佛在每一個法都能通達空性,所以每一個法都平等,在金剛經裏面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平等就是指空性上,叫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破煩惱障跟破所知障的空性智慧,這個智慧就是佛的智慧,叫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知一切佛的平等法,就是佛入一切境界都是平等的,都知道一切境界體性空,這第一個;第二個平等是在世俗上也可以這樣說,舉例來說,每一個法都能幫助佛成佛,每一個都可以。所以這佛的修學法是非常靈活的,蕅益大師說圓人看圓法無法不圓,都是圓融的。無常的觀修可以幫助我成佛,出離心可以幫助我成佛,乃至於在世間的某一個善法都可以幫助我們成佛。說不妄語可以幫助成就佛的廣長舌相,不偷盜可以幫助成就佛的資源無盡相,不淫可以幫助成就佛的馬陰藏相,是不是都跟佛果結合呢!這叫作平等法。

眾海雲集,同生,攝德周圓,別歎勝德,就行歎,勝進果行德,得果法,明得佛位,經文:「已踐如來普光明地,」

第三個叫作明得佛位,經文:「已踐如來普光明地,」踐,古人說「不踐跡亦不入於室」,踐跡入室就是你踏著他的足跡,進入他的房子,比如說跟蹤就跟著他在地上留的足跡,然後進入他所進入的境界,這個叫做踐。踐跡就是踏著如來修學的軌跡,進入如來的普光明地。普光明地就是一切都光明,什麼叫一切都光明?就是沒有一個法不是佛智慧所照之處,叫作普光明。

放牛難陀過去他出家的時候,他認為釋迦牟尼佛雖然很厲害,可是難陀是放牛出生的,他認為釋迦牟尼佛再厲害,放牛一定比不過他,釋迦牟尼佛就問他,你有多少放牛的方法?他講了十種方法,佛還可以再講出一些他不會的方法,所以難陀非常的訝異,為什麼呢?世間很多祕密的方法,都是佛的智慧所照,所以叫作一切法成為所知,他成為能知。

你看佛在制戒的時候,我們雪廬老人說,比丘戒一般人是不能看的,因為看了以後會用比丘戒來批評比丘,第二個雪公老師說,內義不只這樣,比丘戒裡面有寫很多不行!不行!不行!一般人看了,覺得哇!還有這些想像不到的,佛都可以知道。這些厲害的世俗,比如維摩詰居士到賭場去度賭棍,到舞廳去度舞棍,都比他們還厲害,這叫做如來的普光明地,都是佛的智慧所照,而且用威猛法、用煩惱法,用各種的法門,來幫助有情成佛。所以雪廬老人在華嚴經上課裏面說,台灣人有一句話說,好人辦壞事壞事都成好,壞人辦好事好事都成壞,可見佛用很多的法門,是世間人想像不來的,比如說彌殺彌慈(愈殺愈慈),這個叫以煩惱為道用,為什麼佛敢這樣用呢?因為這些法都被他通達,而且知道要這樣的引導,有些惡眾生必須用惡法來引導,善人不會用惡法,但是佛會!

這些陀羅尼都是他無量劫來以大悲心,以空性的智慧來攝持,而學了這些法,這些法在眾生來看都是惡法(煩惱法),都是要被遮的,但是在佛來看通通可以變成善法,因為惡法可以度惡眾生,讓他轉惡為善,這個惡法就成為善法,所以這叫做以踐如來普光明地。

像龍樹菩薩就曾經寫給樂行妙賢王,講到中觀寶鬘論,就告訴他國王要怎麼做怎麼做。你看在山洞裡面修學佛法的人,都知道世間的國王的修學法該怎麼做。

眾海雲集,同生,攝德周圓,別歎勝德,就行歎,勝進果行德,得果法,證佛三昧,經文:「入於無量三昧海門;」

再來叫做證佛三昧,經文:「入於無量三昧海門;」那個海是又深又廣,三昧海門就是會各種的修學法,而且各種的修學法都學到了骨子裡面,我們台灣話有一句話,叫做「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就是說很多的竅門,學進去以後那個竅門,進入三昧得到他的陀羅尼,你知道那個事情該怎麼做,這個技法是什麼回事,莊子裡面就講到做車輪,做車輪做到熟練了,很多的工匠作雕刻的時候,他一看就知道該怎麼刻,這樣刻進去的時候,最精良、最精美的藝術品就呈現出來。這些三昧門其實都是菩薩道可用的一分,所以叫做入於無量三昧海門,這些都是佛的得果之法,換句話說,所有世間的法都是佛得果的方法。所以以前有人問老禪師說什麼是佛法?老禪師反問他什麼不是佛法?以上是得果法。

眾海雲集,同生,攝德周圓,別歎勝德,就行歎,勝進果行德,起果用,經文:「於一切處,皆隨現身;世法所行,悉同其事;總持廣大,集眾法海;辯才善巧,轉不退輪;」

第二個是起果的作用,果上會有什麼作用呢?經文:「於一切處,皆隨現身;」怎麼現?我們一般有所謂的五類生(身),第一是息苦生(身),比如說現在飢荒,佛可以變現食物給有情吃,這叫做息苦生(身);第二個叫做隨類生(身),隨類生(身)就是可以變成跟他一樣的有情,苦難的有情、顛沛流離的有情,乃至於很兇惡的有情、畜牲道的有情,佛都可以入;第三個叫大勢生(身),講到勢力很大,成為領導者來改變共業,所以這一次溫疫蔓延,造成全世界的動蕩,其實都有賴領導者的智慧,群策群力、運用資源,並且告訴老百姓該怎麼防疫,果然領導人有這個頭腦,願意用人才團隊,這個溫疫會很快的止息。所以大勢生(身)就是做國王做轉輪王。

第四個是增上生(身),增上生(身)就是以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來入這個人間,比如說人天當國王、轉輪王、欲界天王、色界天王,就從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一直這樣去歷練,歷練讓你威勢很大、福報很大,可是卻不會墮落,我們一般說小權力小腐化,中權力中腐化,大權力大腐化,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化,當做到色界究竟天的天王,你看那個權力多大!擁有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那個福報多大!地球的總統在他來看只不過是一個小村的村長、里幹事這樣而已,你想想看那個福報有多大!在那裡面不會迷惑,在那裡面知道弘揚正法,知道能夠對治煩惱,能夠證悟空性,你想想看那是什麼能耐?那個是登地菩薩的聖者能耐,所以這樣的人這個皆隨現身。

第五個叫做最後生(身),像釋迦牟尼佛,最後生(身)在菩提樹下靜坐成佛,我們一般看來忽然有一個人厭離世間,在菩提樹下靜坐成佛,你不曉得他前面有多少的歷練,你只看到後面的結果,不知道他前面的過程,我們很多人看到別人的成功都會很嫉妒,很不以為然,會覺得老天爺沒長眼睛,可是君不見他過去的努力,他的心路歷程,你就會覺得非常公平了。

經文:「世法所行,悉同其事;」就是在世間法上大家做成為他的同事,所以我們一般菩薩有四攝法,有所謂的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同事就是跟他做同事造共業,跟他一起打鐵,跟他一起賣醬油,跟他一起顛沛流離,跟他一起從政,來引導他。

經文:「總持廣大,集眾法海;」總持的意思就是說,他攝持這些義理的能力很強,你看那些大老闆在開會的時候,員工東說西說,最後他總結的時候能夠把所有的重點都總結起來,難怪他的月入可以幾十萬、幾百萬,因為總持的能力很強,這叫做總持廣大。總攝的能力不是只有某一個範圍,我總攝的範圍可以很多很多,佛可以講很多很多的法,而且講很多法都有綱要的,他細分講的時候,那不得了!講不完。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圓寂之前跟弟子們說,我所說法如爪上土,我所未說法如大地土,很多佛法都是在講綱要而已,沒有辦法講那些細目,這就是他的總持廣大。而這些總持廣大,各方面都涉獵,各方面都講解,難怪其他諸佛土的佛都派遣菩薩來聽,因為釋迦牟尼佛短短說法的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只能以綱要的方式,將諸佛的要義攝盡,其他諸佛都歎為觀止,分遣弟子來娑婆世界聽佛說法。

「集眾法海;」就是攝持這些教法,法像海一樣這麼多,用總持的方式去攝。用總持的方式去攝持是很重要的,做事情的時候你要懂得把重點找到、架構找到、宗旨找到、方向找到,當然細目也要無限的開演。但是莊子說:「吾生也有涯學也無涯」生是很短的時間,學是無盡的,所以綱要的學習是非常的重要,至於細目的學習,時間有限是沒有辦法的學盡的。所以人生一定要好好的學重點,不能漫無目的的學,這個就是他果上的大用,到哪裡現身都可以。

再來,同事。要怎麼跟你同事,成為什麼樣的同事他都可以,也可以跟你成為好的伙伴,也可以跟你一起做賊寇,只要能夠度你,什麼身分他都可以,也可以演好人,也可以演壞人,你看提婆達多就是演壞人,沒有提婆達多,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不能顯示純粹!所以提婆達多墮到無間地獄的時候,釋迦牟尼佛還去度他,他就問提婆達多你苦不苦?提婆達多說不會,比三禪天還快樂。為什麼呢?因為提婆達多他用另外一種方向來示現,這個就是聖者來示現,本質是悲心但是形象是相反,所以叫做世法所行,悉同其事,跟你做什麼樣的同事他都可以。

各種的教法他都可以攝持,用架構來攝持。比如說哲學,我們中國的哲學裡面,莊子東說西說,但是你如果認真來看莊子,他是一個架構下來說的,不懂的人都以為他是想到什麼說什麼,以上是總持廣大,集眾法海。

第四個就是顯現他的口才,經文:「辯才善巧,轉不退輪;」辯才善巧就是看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很善巧的。而我們一般轉法輪,有教法輪、有證法輪,轉教法輪是要佛的一切種智,轉教法就是他的傳承,凡夫可以得到,轉證法輪要登地以上的菩薩,轉證法一般人也可以,比如說好好的修學戒定慧就是轉證法。

這裡講轉不退輪,轉不退輪就是他有能力在任何的場合都不退,他的腦袋裡面轉這些教法,有能力讓他在各種的場合不會退,比如說文殊菩薩曾經在我們中國示現為豬,在豬圈裡面度這些豬,他有能力在豬圈裡面吃豬的食物,依然保持他的證量,這叫做轉不退輪。

我們一般人做不到,所以以前有學生問雪廬老人說,他要離開台中要到某地方上班,他請問雪廬老人有沒有不退的方法?雪公老師說沒有!全退!所以轉不退輪就是你有能力,自己在內心轉動這些教法,讓你不退轉。這多難!有時候在順境當中,人已經不曉得糊塗到什麼程度,在逆境當中已經怨天尤人到什麼程度,哪有什麼轉不退輪,佛法早就不學了。佛法帶給你很多苦難的時候,你會對佛法有信心嗎?你不必透過佛法在世間得到很多快樂的時候,請問你還需要佛法嗎?所以那個轉不退輪有多難!真的,轉不退輪要登地菩薩以上,我們一般是轉證法,轉證法就是努力讓自己不退,但是努力讓自己不退談何容易,所以這個時候要好朋友聚會,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德不在的時候,我們這些人都要好好的互相扶持,在狂風暴雨當中,大家都要在一條船上互相同舟共濟,才能夠維持不退。

我學佛幾十年雖然眼界不開,也沒有看得很多,可是要堅持到底,在我這個有限的幾十年當中,也沒看過幾個,多難喔!真的!有一天要臨命終的時候,還對佛法有信心,還願意往生西方,這很難很難的。好,以上就是起果的用。

眾海雲集,同生,攝德周圓,別歎勝德,就行歎,二行無礙德,經文:「一切如來功德大海,咸入其身;一切諸佛所在國土,皆隨願往;已曾供養一切諸佛,無邊際劫,歡喜無倦;一切如來得菩提處,常在其中,親近不捨;恒以所得普賢願海,令一切眾生智身具足。」

最後我們來講二行無礙德,就是這兩個行持,自分因行德就因上來說,還有勝進果行德是果上來說,這兩分都沒有障礙。這兩分要怎麼沒有障礙?我們一般學佛的人都會在因上努力講究,可是我們如果說這兩分無障礙,必須要從果地來看,比如說我要設計我成佛,眼前我看佛果有多殊勝,然後我願意在因上結合這個佛果來作因,這兩個行才不會障礙。

所以我們一般淨土法門說,以果地覺為因地心,什麼叫果地覺為因地心?好比有一個人他生在王族,而且已經被指定為繼承人,他也知道他是繼承人,這時候叫他騎馬、叫他射箭、叫他讀書他都會認真讀,因為他都跟將來他要當國王的果去結合的因,跟我們一般騎馬只是郊外運動,射箭只是戶外的學習,讀書只是為了履歷表拿出去看有沒有工作,乃至於說話談吐也是想到就說,所以我們一般沒有用果地覺來作我們的因地心,我們這個因時時犯錯,而且也不會認為我們這個因將來有多殊勝,我們都認為日子只要過得好就好,肚子填飽就好,好運來的時候就高興的不得了!惡運來的時候就很恐慌,從來沒有想到要承擔。可是你如果有果地覺,比如說我相信我會成佛,而且我相信十方諸佛會栽培我成佛,現在我每一個造作都跟成佛有關,這個二行才不會有障礙,因行跟果行這兩個行才不會有障礙。

雖然我們讀華嚴經,比如說讀世主妙嚴品,讀十無盡藏品等等這些都是果地覺,讀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都是因,所以這兩個要結合,這兩個結合叫做二行無礙德,二行無礙德的經文:「一切如來功德大海,咸入其身;」你看一尊佛成佛是怎麼成呢?十方諸佛的功德在他身上生起去成佛的,並不是說他去成佛然後跟十方諸佛不同,不是。每一個成佛的人都是把十方諸佛的功德在他身上顯現,所以為什麼叫做佛佛道同?意思是十方諸佛所有的能力,在他身上培養起來,這就是成佛的厲害。

接著是「一切諸佛所在國土,皆隨願往;」十方諸佛國土我都願意去,為什麼願意去呢?幫助他弘揚正法。做為影響眾、做為當機眾、做為常隨眾、做為表法眾,我扮演什麼角色都可以,各種的前面所講的那十類眾生,來累積自己成佛的因緣。

再來是「已曾供養一切諸佛,無邊際劫,歡喜無倦;」這就是觀音菩薩講的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不斷去親近諸佛、供養諸佛,累積那個成佛的因緣,當你成佛的時候,不但有十方諸佛的能力,還能得到十方諸佛的護持。為什麼得到十方諸佛的護持?因為在過去生中,一切諸佛國土我都隨願往,而且一切諸佛都是我供養的對象。可見我們很多人都以為成佛是在山洞裡面靜坐,兩腿一盤終於成佛,然後大家都來擁護,哪有這回事!什麼叫做龍天推出?龍天推出就是沒有龍天推出,並不是龍天把你推出,而是因為你累積的因緣都夠了,龍天自然擁護你,因為因緣都在你,並不是什麼因緣都沒有,然後就指望龍天推出,那是不可能的。經文:「已曾供養一切諸佛,無邊際劫,歡喜無倦;」我們常常講做善法,要嘛就不要做,要嘛做的時候是歡喜無倦,我們有時候生起不如歸去的疲勞倦容啊!身體的疲勞可以很快的克服,最怕的就是心理疲勞,心理疲勞了就感覺不如歸去,產生厭惡的感覺,這個時候就會成為菩薩道嚴重的障礙,所以寧可保持歡喜心、好樂心,累了就休息,不要累了發牢騷,產生很大的煩惱,那就成為菩薩道很嚴重的障礙。

我們很多人在修學善法、修學正法的時候,他都不了解要善護其心,比如說出去助念的時候,要嘛就不要去,要去助念就要歡喜無倦。這歡喜無倦是菩薩道裡面很重要的心法,可是往往看到很多學佛的蓮友們,會起很多的煩惱,會說很多的是非,不但障礙了他修學的道力,也跟人家結了很多的惡緣,自己也在菩薩道裡面產生嚴重的障礙,這是非常可惜的。

經文:「一切如來得菩提處,常在其中,親近不捨;」意思是哪一尊佛成佛,不管他在哪裡成我都在現場,就像眼前一樣我都在現場,我都是成為器世間主、或是正覺世間主、或者是有情世間主,來擁護佛成佛,而且親近不捨。擁護他成佛那個功德太殊勝了,聖者成佛你不去擁護,那請問你要擁護什麼?而且擁護他以後,讓佛法生起、讓佛法弘揚、讓佛法傳承,這種事情都不擁護,那請問還要做什麼?

經文:「恆以所得普賢願海,令一切眾生智身具足。」普賢願海就是如來長子的修學法,普賢菩薩的修學法就是如來長子,什麼叫如來長子?就是繼承王位的修學法,所以這個時候他一定要善體佛意,不只是度眾生,還要善體佛意,就好像一般在宮中,太子要繼承國王眼前在國王旁邊,不但要學會辦事,學會跟各大臣相處,還要體會國王很隱微的意思,有這種能耐。

令一切眾生智身具足,他才有能力幫助有情,他才有能力幫助有情智身具足,智身具足就是智慧聚集在一身,智慧聚集在一身就是所謂報身,報身就是智身具足,報身所證的就是法身,而且做各種的變化叫做應化身。意思就是說,這種人有能力幫眾生成佛,為什麼有能力幫眾生成佛?因為他是如來的長子,他已經累積了十方諸佛的能力在他身上,也已經累積了十方諸佛要護持他的因緣,通通累積完,他去成佛了,請問這種人幫助有情,不是最能幫助有情的嗎?

你注意看法華經裡面從地湧出品的時候,幫助釋迦牟尼佛弘揚教法的,從地裡面湧出來的菩薩,比眾生的數目還要多,你想想看,這種人來引導有情的時候,當然他會引導有情成佛,就好像他擁有的是人才團隊,結果一個有情進來很快的就培養成為人才。為什麼孔子最後會把弟子培養成為人才?因為他得到諸人才的擁護,後面進來的弟子都會在這個人才團隊裡面很快的被培養成人才,這叫做令一切眾生智身具足。像高柴、像宓子賤、像公西華這些後輩的弟子,一進來看孔門的氣象是這樣的時候,不得了!乖乖的學進來,很快的就成就。所以你看這些後面的孔門的弟子,什麼子張、曾子、子游、子賤等等,都是小孔子四十八、九歲的人,孔子過世,這些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通通成為氣象,請問孔子怎麼培養?不是靠團隊是靠什麼?靠普賢願海累積眾多的因緣。

眾海雲集,同生,攝德周圓,總結多門,經文:「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最後總結多門,經文:「成就如是無量功德。」上面所說的因行德、果行德,都是簡單說、綱要說,細目說是無量的。換句話說,釋迦牟尼佛這一期的因緣,因為有情眾生只有一百歲的生命,甚至還不到,在壽命不長的情況下,人種要兩萬歲的時候才有佛示現,人種在百歲怎麼會有佛示現?所以説釋迦牟尼佛不得了,在人種百歲,說法只有四十九年的時候,只能綱要的説,無量的法通通成為細目,這些都有待以後在行菩薩道以後好好的廣學,所以釋迦牟尼佛這一期的因緣,學得諸佛的綱要,總持諸佛的法義,是我們娑婆世界的幸福。

結言與回向

好,以上是我們今天華嚴的進度,我們在這裡迴向,惟願三寶加被,諸佛護念,我們以研學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的功德,幫助我們障礙消除福慧增長,乃至於瘟疫去除,人心向善,國泰民安,法輪常轉。大家生入聖賢之域,歿歸極樂之邦。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