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佛學優課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昇降排序
諸位學會的蓮友大德同修,以及有緣的善知識們。在這段疫情當中,我們沒有辦法聚會共修、研學,我們可以在線上互相交流,我們這個課程特別以華嚴經世主妙嚴品,來作為緣起。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12課
主城神及主地神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十二-主城神及主地神

講前小言

諸位善知識,為了遍滿虛空的有情眾生,我們必須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我們興辦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三十九品的第一品。為了能夠止息瘟疫並且帶來世界的祥和快樂,所以興辦這樣殊勝的講座。

我是唐瑜凌,在此很歡喜跟大家結善緣。在開始之前,先恭誦本師名號三聲及開經偈,作為研學殊勝緣起。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上來我們世主妙嚴品,這個品總共分為十個段落,我們目前是在第六個段落。首先釋迦牟尼佛在菩提座下成佛準備要開演華嚴經,這部經是阿難尊者的親聞,而且是機教相投,就是教法也興起,能夠聽這個教法的機也成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等正覺的時候,處所顯現得像佛淨土般的莊嚴,為什麼淨土會有如此的莊嚴呢?因為教主釋迦牟尼佛功德難可思議。

接著進入到第六段的眾海雲集,眾海雲集的海就是像海一樣的看不到邊,有三類的眾生,第一類的眾生是正覺世間主,就是這些負責教化眾生的菩薩。第二類的是器世間主,像這些山神、海神、江神,虛空神、火神等等,這是屬於器世間主。第三類的是有情世間主,就是這些天龍八部,還有欲界天王、色界天王。現在我們來看的是這眾海雲集當中的同生性,就是屬於聖人的那一分,是講正覺世間主,是指這些大菩薩。

第二類異生,異生就是指凡夫,凡夫分為兩類,第一類就是器世間主,叫做雜類諸神眾,雜類就是指這些護法神,或者是山河大地的神主,總共有十九類。我們現在談到的是第五類的主城神,第一類的執金剛神是護法,第二類的身眾神代表他可以示現多頭多手多腳,能做很多的事情,第三類是足行神,就是雙腳跑得很快,其實這都跟因地當中他們辦事很活躍,做事情很敏捷、很到位以及很有威神力。第四類是道場神,就是在道場裡面負責道場種種的事項、內涵跟莊嚴。

 

第五類就是主城神,城就是古代防守地方,會築一個城池防敵人入侵,城裏面如果以有形的來說,比如襄陽城、洛陽城等,防止敵人進攻;無形的叫做正法城,太虛大師的三寶歌裏面對於僧寶的讚歎,叫做住持正法城,就是在正法的範圍裏面,煩惱軍攻不進來,魔軍攻不進來,意思就是你是一個能夠住持道場的人,在這個範圍裏面正法流通、善友聚會,外道的見地攻不進來,煩惱不能在這個範圍裏面生起,就好像說我們到森林裏面去,這裏面芬多精很多,氧氣遍布,外面的髒空氣進不來,正法城就像這樣,所以能夠住持正法城的大德是非常殊勝的,功德不可思議的,住持正法城就是三寶的所在。

請問三寶不在正法城顯現,難道還是在煩惱堆裏面顯現嗎?不是在這個具有正知見的範圍裏面顯現,難道還是在那些邪知、邪見當中顯現嗎?所以住持正法城才能夠讓三寶的功德顯現,讓三寶住世,讓三寶的威神力能夠普遍的在正法城裏面發揮。

所以正法城裏面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叫做標數辨類,就是它有多少數目,是屬於什麼類的。第二類是列名結數,就是他們是什麼名號。第三類就是主城神是一個什麼樣內涵的神。

 

眾海雲集,異生,雜類諸神眾,主城神,標數辨類,經文:復有佛世界微塵數主城神,

標數辨類。經文:「復有佛世界微塵數主城神,」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微塵這麼多的主城神,這個城就是正法城,十四講表裡面叫做防疫如城,你要防心不要起貪瞋癡,不要被邪見所破壞,就像阿兵哥在防守城池一樣,不被敵人攻破。如何防備不被煩惱軍攻破城池,不被邪見攻破城池?就是你在裏面住持的主將要強,阿兵哥要擁護這個主將,就好像我們內心裏面一定要具有中心思想,而且不斷的充實教法擁護這個中心思想,比如說你的中心思想是大悲心、是菩提心,是一個想要成佛的意樂,這種中心思想要廣學很多的教法來擁護這個主將,否則光有主將沒有兵,照樣被攻破。

關雲長走死麥城的時候,關公固然是勇冠三軍,可是部屬只有千名,當然敵不過敵軍的入侵,最後關公走死麥城,所以光有將是沒有用的,還要兵來擁護將,所以要多多的學習教法,充實你的大悲心、菩提心,充實你的廣大行、甚深見,能夠莊嚴你的佛果。所以我們很多人學佛是沒有中心思想的,而且是雜學亂學的,就等於部隊裏面沒有將軍,軍力渙散,然後也不曉得要怎麼樣來保護城池,很容易就被敵軍攻破。所以修行的路上很多人都退轉。

所以以前有一個善友他去問雪公老師說,離開台中他要怎麼不退轉呢?雪公老師說沒有不退轉的,全都退。就是沒有中心思想,沒有善友切磋琢磨,沒有廣學這些教法,怎麼可能維護這個道心!主城神可以給我們這麼多的想法。

 

眾海雲集,異生,雜類諸神眾,主城神,列名結數,經文:所謂:寶峯光耀主城神、妙嚴宮殿主城神、清淨喜寶主城神、離憂清淨主城神、華燈焰眼主城神、焰幢明現主城神、盛福光明主城神、清淨光明主城神、香髻莊嚴主城神、妙寶光明主城神……。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

第二個叫做列名結數。到底有哪些主城神?祂們名號是什麼?有多少數目的主城神?

經文:「所謂:寶峰光耀主城神」,峰是一個德行崇高的形象,寶就是各類善法莊嚴出他崇高的德行。

「妙嚴宮殿主城神」,城裡面很多的宮殿,就像正法城裡面造了很多的宮殿,比如說道場像一個城一樣,裡面有很多的宮殿,這宮殿裡面就是莊嚴佛像的、請大德說法的。極樂世界就是一個正法城,裡面有諸多宮殿,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等大菩薩住的宮殿,這宮殿周圍還很多的七寶樓閣和廣大的蓮池,所以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可以住在文殊菩薩宮殿旁邊的樓閣去聽課,去蓮池裡面沐浴在八功德水當中,因緣成熟以後我們又可以帶著我們自己的七寶宮殿去親近普賢菩薩的宮殿,去聽普賢菩薩宣說正法的內涵,這些妙嚴宮殿主城神,那個宮殿是一個莊嚴佛果的宮殿、莊嚴菩薩法行的宮殿,這些宮殿都是主城神裡面要維護的。

所以我們一般維護道場,維護正法城,那功德是非常大的,靠你的道心去維護、靠你的敏捷去維護、靠你的言語去維護、靠你的動作去維護,靠你結合共識裡面去維護,這樣的法行都是成佛的法行,所以你不要看這些主城神、道場神、身眾神、執金剛神,都是成佛的因,成佛之前這些功德都要完備的,不是光坐在山洞裡面就成佛的,沒有這麼簡單。

第二個他們會是佛果的大用,就是成佛以後還是回過頭來做這些執金剛神、身眾神、足行神、道場神。所以一方面可以說是成佛的因,一方面可以說是佛果的大用。

第三個叫做「清淨喜寶主城神」喜寶,那個歡喜心是寶貴的,人的歡喜心是非常的重要,尤其是來自於有利益眾生的事情可做的歡喜,學習正法的歡喜,乃至於在事相磨練自己煩惱習氣的歡喜,而且在這個事相承擔當中忍辱負重、加大心量,加廣自己的內涵,延續自己的忍辱,增強自己的勇悍,這種歡喜不能沒有,沒有這種歡喜不會成就殊勝的佛果。

再來叫做「離憂清淨主城神」,離憂也很重要。正面來說歡喜,反面來說離憂。離憂就是沒有世間的罣礙,世間的罣礙是憂愁、恐怖、顛倒、夢想、輪迴,而正面的法喜卻沒有,要嘛就是生出一點點立刻消失無影無蹤,前面聽課好不容易生出法喜,後面離開道場立刻不見,我們學佛這麼多生多劫以來,就是這樣進進退退,而且是進少退多。

再來叫做「華燈焰眼主城神」,華燈就是各種美妙的燈,代表各種美妙的智慧,焰眼就是火焰的眼睛,孫悟空就是火焰的眼睛,被太上李老君煉丹爐煉出來的火焰眼睛,那個眼睛什麼沒有,就是認識妖怪特別厲害,只要眼睛一看就知道是不是妖魔鬼怪,邪法、正法,善法、惡法,善知識、惡知識,一眼就看出的那種法眼,如果沒有這種法眼、焰眼,我們怎麼斷惡修善?怎麼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怎麼知道這些法是該取還是該捨?所以那個智慧火焰的眼,對我們修學實在太重要了!

再來叫做「焰幢明現主城神」,火焰的幢就是智慧的標竿,明現就是顯現淨土,明現當中可以明現正法、明現淨土、明現諸佛菩薩,我們都明現不了,我們反而明現世間的名聞利養,明現世間的貪瞋癡,明現世間的短暫的安樂,你看世俗的菁英,可以滔滔不絕雄辯的講,但是講到增上生跟決定勝,講到佛果的莊嚴,明現不了想不起來,顯現不了悟不開,夢都不會夢也夢不到。

再來叫做「盛福光明主城神」,那個福非常的盛大,以前古代的帝王出來,那個排場的盛況,乾隆皇帝叫福康安打新疆,打完以後接受準噶爾部的投降,坐在紫京城。乾隆皇帝什麼都不喜歡,就是喜歡場面盛大,這個人是好大喜功的人物。抓住這個覺受,我們的功德是不是要讓它很盛大?因地的法行是不是要這樣盛大!而不是在虛榮心上盛大、在面子上盛大、在矯揉做作上盛大,那是沒有意思的。十全武功裡面吹牛的多實在的少,但是諸佛菩薩反而在因地的法行中,人家看不到的法行當中去盛大,莊嚴自己人生真正的內涵反而是需要盛大的,要有氣派的、要有心量的、要有堅持的、要有眼光的,要有知識背景的這種盛大,反而是需要的。

再來叫做「清淨光明主城神」,凡是有跟上面重複的就不用再多說了。

再來就是「香髻莊園主城神」,還有「妙寶光明主城神」。

經文:「如是等而為上首。」這些看不到邊的主城神,這些是領眾的、是上首的。

經文:「有佛世界微塵數」,佛世界微塵數的主城神,由他們來做代表,就好像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們有八千證果比丘,以一千二百五十個比丘為上首,或者說一千二百五十個比丘以十六尊者為上首,或者以舍利弗、目犍連、迦葉尊者為上首,不同的場合就有不同的上首。

 

眾海雲集,異生,雜類諸神眾,主城神,攝德圓滿,經文:皆於無量不思議劫,嚴淨如來所居宮殿。

他們這些主城神的內涵是什麼呢?經文:「叫做皆於無量不思議劫,嚴淨如來所居宮殿。」這麼長劫以來為什麼他們叫做主城神?就是特別的法行,通法行是大家共,特別的是在莊嚴清淨如來所居的宮殿,如來所居的宮殿就是道場裡面的核心。舉例來說長安城最核心的地方就是含元殿,這個正法城裡面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如來所居的宮殿。莊嚴,怎麼解釋呢?就是說在道場裡面能夠清潔、供養、彩繪、燈火,或是在裡面聽課,或是善友對教法的切磋琢磨,或者請教如來的問題,或者是複講如來所說的經法,或者是發揮佛所說的要義,通通是嚴淨如來所居的宮殿,這些的法行都非常的重要。

一個道場裡面不是光靠這位大德,他如果沒有其他人幫忙,這位大德的教法依然不會發揮,就像孔子沒有顏回,孔子的教法也沒辦法發揚廣大,像孔子上完課的時候,後面還要顏回的複講,所以叫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就是顏回私下發揮孔子的未盡之意,孔子很多的弟子,除了上課聽孔子講以外,課後還要聽顏回怎麼發揮、怎麼複習、怎麼引伸等等,能夠發揮孔子的未盡之意,孔子真的是高興的不得了!這就是主城神莊嚴宮殿,莊嚴正法城的種種功德。

 

再來,第六個叫做主地神,主地神就像我們現在說的土地公,像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講的堅牢地神,這個堅牢地神比一般的土地公,威神力大過百千萬億倍,為什麼?因為他懂得用土地,成為提供正法的土地,成為能夠蓋正法城的土地、成為能夠蓋如來宮殿的土地,就像祇樹給孤獨園,不是祇陀太子的花園,而是變成釋迦牟尼佛講學的正法城。

正法城的法堂就是佛所住的宮殿,像楞嚴經裡面的七處徵心,佛就問阿難尊者心在內還是在外等,他就說你看這個宮殿的內外,你的眼睛是不是從宮殿內看到宮殿外,說法的地方就在正法城裡面,佛說法的殿堂和僧眾們所居的寮房,合起來變這個廣大的正法城。

玄奘法師到印度去的那爛陀寺,那個雄偉莊嚴的住著上萬個比丘,在那裡研學教法聽課辯論等等,遙想當年佛法的盛況,難怪可以吸引一位大唐的出家人,千里西行到印度去學習正法。所以一個國家如果有正法城,如果有弘揚如來教法的地方,這個國家會是吉祥之處,而且會吸引四方的人才來到這個國家學習。當時玄奘法師到印度的時候,不得了!他看了印度的盛況,都是佛教帶來的昌明和殊勝,佛教帶來的繁榮和熱鬧。大唐西域記裡面寫得非常多。

 

眾海雲集,異生,雜類諸神眾,主地神,標數辨類,經文:復有佛世界微塵數主地神,

主地神裡面,經文:復有佛世界微塵數主地神,

 

眾海雲集,異生,雜類諸神眾,主地神,列名結數,經文:所謂:普德淨華主地神、堅福莊嚴主地神、妙華嚴樹主地神、普散眾寶主地神、淨目觀時主地神、妙色勝眼主地神、香毛髮光主地神、悅意音聲主地神、妙華旋髻主地神、金剛嚴體主地神……。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

第二個列名結數,有哪些主地神?他們名號是什麼?這樣的主地神數目有多少?

經文:「所謂:普德淨華主地神」,普德就是各種功德都要做,在道場裡面,你不要小看做各種功德,否則容易發起狂慧,如果各種功德都能完備的話,有助於你在教法上的體悟。就像溈山靈祐禪師,他在廚房二十年,他反而從燒飯的道理當中去悟出很多人生的道理,包括勝義上的體悟。

還有「堅福莊嚴主地神」,福要堅固跟理路清晰有關係,跟認知背景有關係,跟願力有關係,跟忍苦捍勞有關係,跟精進有關係,我們一般修的福是很脆弱的,前面修福後面退轉,煩惱把它破壞,甚至對佛法產生懷疑跟毀謗,所以那福報是很脆弱的,那個貪瞋癡是很堅固的。就是那種自以為是、自我感覺良好,甚至是眼光很短,追逐世間的享樂,這反而很堅固。對未來是很脆弱的,哪怕是在修學正法當中遭到一些小挫折,還不要講到祖師大德遇到的大風大浪,一點小挫折,人早就不曉得退轉到哪裡去了!很多的煩惱就把自己的善根燒掉。

再來叫「妙華嚴樹主地神」,妙華嚴樹就是花果燦爛、樹木莊嚴,換句話說土地上面有園林之美,創造一個園林之美,讓修行人在裡面很高興的用功辦道,林邊水下長養聖胎,湖邊來聽經、研教等等。所以為什麼祇樹給孤獨長者,看到祇陀太子美好的園林,他就想買給釋迦牟尼佛運用,這就是妙華嚴樹主地神。你看那個功德多殊勝!祇陀太子就刁難他,你拿黃金來鋪地就賣給你,長者真的拿黃金來鋪地,換句話說祇陀太子的園林,他竟然拿信義路的地價去買!為什麼?這就是對釋迦牟尼佛的信心,是很了不起的。

再來「普散眾寶主地神」,普散眾寶就是散出很多的寶,以前在印度很有名的叫做無遮大會,無遮大會就是只要來聽課的人都提供飯菜,提供生活必需,叫無遮大會,沒有遮就是任何人都接受,只要他肯學任何人都接受,往往現場來的人幾萬人,你想想看那是什麼財力!

我記得有一個道場辦浴佛法會時來了香客,不曉得來了幾萬人,光中午吃飯,麵啊饅頭啊,搬出去的食物,不論廚房端出什麼東西,東西送出去就吃光,廚房裡面拼命忙拼命送。真正的無遮大會,還提供修行人很多物品,譬如說頭陀的十八種物,修行所需的各類必需品,這就是普散眾寶。想想看,我們真的叫做無福之人,他們有福可以有福成這樣,我們是捉襟見肘、錙銖必計、量入為出,你看看人家的福報!

所以有時候想想福慧莊嚴,那真的是你想像不到的!世界的大財主跟偏遠地區的乞丐,很難想像這兩者到底差距多少。

再來叫「淨目觀時主地神」,清淨的眼目觀時,這個時機太重要!這個時機是什麼樣的時機呢?比如說說法的時機到了嗎?講學的時機到了嗎?討論的時機到了嗎?做善法的時機到了嗎?這個觀時很重要。論語鄉黨篇最後叫做時哉時哉,知時!所以你看經文開首的「如是我聞,一時」,時機不到的時候都不能說,所以觀時很重要,比如你是一位請法者,讓法能夠流通、能夠生起,這就是時機。有些的時機是要創造的,比如說請轉法輪,那個時機就是創造,時機有時候是等待的,有時候是要創造的,我們一般人只知道等待不知道創造,比如說有一些有錢人他故意買在土地很便宜的地方,他開始創造時機,他在那裡面辦很多的活動,吸引很多要人注意,然後爭取政府開道路,結果地價上漲幾十倍,這就是創造時機,世間的俗人都會,我們這些佛弟子要不要創造佛法流通的時機?等待固然重要,創造更重要;孔子不只是等待時機的人,更是創造時機的人。所以我們一般說時哉時哉,我們真懂時哉時哉這四個字嗎?

再來叫「妙色勝眼主地神」,勝眼,殊勝的眼,殊勝的眼包括人眼、天眼、慧眼、法眼與佛眼,人眼可以分辨各種的顏色,顯色、形色和表色,天眼能夠見微細處、見遠處,當然顯色就是顯出這些五顏六色,形色就是這些五顏六色所成的各種形色形狀,表色就是某人很有氣質、很有水準、很有內涵,光用眼睛看不出來的做表色,坦白講愈內涵的愈不容易看,所以叫做視思明、聽思聰。

再來就是天眼,天眼就是見得細、見得遠。慧眼就是見到勝義,法眼見到世俗,佛眼就是緣起世俗當下無不徹見,這叫做勝眼。我們有這種眼嗎?我們的眼是什麼眼呢?

再來叫做「香毛髮光主地神」,毛是香的,頭髮是放光的,整個人身體是很有光彩,這個光彩對人家是很有說服力的,假如我們學佛的人煩惱很多、神色很頹喪、這個言語很消沉,然後你要勸人家學佛,唉!省省吧!

再來叫做「悅意音聲主地神」,聲音非常的悅耳,可見心態是調柔的、是想為對方著想的,是很有內涵的,他才能夠發出這種悅耳的音聲。

再來「妙華旋髻主地神」,頭髮是旋上去的,釋迦牟尼佛三十二相之一就是頭髮是旋上去的。

「金剛嚴體主地神」,金剛嚴體就是地像金剛,淨土的觀察有十六觀,第一個就是落日觀,所以看到落日可以有很多的想法,佛法愈學世間的腦洞會大開,很有想像力!現在這個時代裡面要很有好奇心、要很有想像力,佛經就是很有想像力的經典。第二個叫做水觀,觀那個清澈的水。第三觀是觀地,觀那個地像水一樣的清澈,可是堅固的像金剛,極樂世界就像這樣,一大片一大片的展開,為什麼地會如此堅固呢?回應過去佛願力的堅固,對教法的堅持,乃至於長遠劫來不退轉的堅持,所以他的大地不會被破壞。以上就是這些主地神的名號,經文:「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這麼多的主地神。

 

眾海雲集,異生,雜類諸神眾,主地神,攝德圓滿,經文:皆於往昔發深重願,願常親近諸佛如來,同修福業。

這些主地神的內涵是什麼呢?經文:「皆於往昔發深重願,願常親近諸佛如來,同修福業。」往昔發深重願,我們一般發的願不會是深重願,第一個不夠深,為什麼不夠深?因為眼光本來就很短淺,所以大概都是希望我這生過得幸福美滿,比如說婚喪喜慶時,婚禮時祝福人家永浴愛河、白頭偕老,大概就這一世而已,不夠深。深就是看到來世、看到未來、看到佛果,這叫深。所以你人生的看法,跟一般人的看法不一樣。

第二個是重,重就是一種承擔,我們一般人很怕承擔,承擔必須要負成敗,愈承擔的人愈毀譽參半,毀譽參半是沒有辦法避免的,而且是任勞任怨,任你有多勞別人就有多怨,你不承擔的時候,你就不會有這些煩惱,就會好像還蠻快樂的!可是承擔的時候才知道,不得了!這些考驗都出來了,考驗你有沒有降伏煩惱的能力,而不是對佛法失去信心。往往很多的考驗不是拿來降伏煩惱,反而是拿來對佛法失去信心,實在是要命!

所以往昔發深重願,這個願的核心叫做願常親近諸佛如來,同修福業。我就是要親近諸佛如來同修福業。同修福業多難?你要知道釋迦牟尼佛事情有多少!同修福業,你修得來嗎?隨手舉個例子,孔子為了利益天下蒼生周遊列國,你敢陪孔子出去周遊列國嗎?你敢嗎?大家想想看,還是回家吧!

所以同修福業嘴巴講講容易,事項上很難達到,而在同修福業當中,孔子周遊列國,遇到匡人之難、宋人之圍,還有厄於陳蔡,同修福業好不好修呢?在陳蔡餓了七八天的時候,怎麼同修!子路慍見說,孔子君子亦有窮乎?子路很不以為然,子貢說我們是不是務實一點,不要把道講的這麼大。你看看同修福業多麼困難!所以佛經講的話好像很平常,但卻不是我們看的這麼簡單,古人說恰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難,讀佛經必得用這樣的心態來看,才能夠字字珠璣、句句血淚,每一段話都暢諸佛的本懷。

結言與回向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大意,主城神跟主地神告訴我們佛的因地,有多少因要做,有多少的法行要圓滿,而他的果地才會呈現無限的風光。這些都是我們在這個亂世當中,如果我們有這樣的看法、有這樣的見地,祈求諸佛菩薩的加被,我們的障礙愈能止息,我們的困頓愈能克服,我們的煩惱習氣就愈能超越。

眼前我們來止息這個冠狀病毒,瘟疫的橫行,包括未來人們生活上經濟蕭條或失業,乃至於種種可怕艱難的困頓,都能夠一一的化解超越。

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迴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