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四十二章經》 (36集) (第38章) 「修無常觀的方法」 20240322
接著我們來看第三十八章,「善體無常」,「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 : 數日間。佛言 : 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 : 飯食間。佛言 : 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 : 呼吸間。佛曰 : 善哉,子知道矣。」
這一章,特別是要體會無常,體會無常的感覺,對這個人世間就不會貪戀,因為無常,所以死後會墮入輪迴,墮入三塗,所以要趕快修學脫離三途,也就是皈依跟修學因果;可是又知道體性還是輪迴,所以要趕快修解脫道,這一章特別這樣說。
接下來就科判來做分析,科判一開始佛就以人命在幾間,來詢問沙門,然後底下沙門的回答,分成了兩個部分,一個是「門外體會」,另外一個是「見真相」。這兩者的差別在於對無常的觀修,觀察到的體會有所淺深不同,門外的體會還可以再分成兩位沙門的回答,佛只有讚歎說見真相的這個沙門,他對於無常觀的體察。其他兩位他皆沒有承許,以上是就科判的分析。可見佛也是一個非常善問的人,常常問人家的體會,問體會就可以知道他的用功情況,他的用功程度,還有他用功的效果,就很清楚了。
接下來做簡單的消文,佛他就問沙門說,人命在哪裡呢?第一個沙門就回答「人命在數日之間」,佛就說你還沒有通達無常觀真正的道理。所謂的幾間,就是什麼跟什麼之間,這叫做幾間,人命在什麼跟什麼之間?他說人命在數日之間,也就是幾天之間,比如說三天之間,所以佛才會說「子未知道」,這數日之間的回答是不對的。可是這個人,已經比一般人強了,一般人都是人命不滿百,常作千年憂,都想太多了!郭子儀在當汾陽王的時候,回家修王爺府,他拿個拐杖出去監工,叫修圍牆的要修得厚一點,大概嘮叨太多了!那個修圍牆的說,只聽牆內換主人,沒聽圍牆先倒塌,非常震撼!
於是佛又再問另外一位沙門,那人命到底在哪裡呢?第二位沙門就回答說:人命就在你吃一頓飯的時間。佛就說你也還沒有通達到無常真正的道理。好!飯時之間,一頓飯會吃多久?大概一個小時,短的大概半個小時,有的人喝下午茶,時間還會再久一點,就在那之間。
「子未知道」,這個「子」自,就像論語中子禽問於子貢曰:子為恭也,早期的翻譯法,就是佛跟沙門說「您」,先生您!但是坦白講,佛跟沙門在問法的時候,大概不會這麼客氣,這可能是翻譯的法。
最後佛又再問一位沙門,人命到底在哪裡呢?那第三位沙門就回答說,人命就在你的氣息出入之間,於是佛他最後終於讚歎說,說的好極了!你總算能夠通達無常真正的道理了。呼吸之間就是呼要吸進來死了,或者吸進來呼出去死了,這樣子叫做之間。
我們通常這一章讀完以後,會不會生起無常的概念?不會!對!不會!那只是讀經而已,到底要怎麼樣才能生起無常的概念?數日之間,他一定要濃縮初品的無常,一定要濃縮到明天,你活不過明天,這才叫初品無常,理由是什麼?你一定要結合論上面的敘述,然後去套賞。因為你再厲害,你沒有比大菩薩的造論厲害。你一定要找到一個論述,這樣套進去,你才知道佛在講什麼。
我們既然活不過明天,我們就得在今天好好活用。很多人為什麼今天不好好活用?因為還有無限的明天。因為還有無限的明天,所以,一定要限定在我活不過明天,我才會好好的活用在今天。
我們很多人是今天不會活用,今天在打妄想中,在散亂中,在掉舉中,在摸魚中,在滑手機中。在課程都聽不懂也沒關係之中,在這之間就過了今天。很多人的今天,都不是很在意的今天,所以累積個無數個今天,就過完這一生,這一生就這樣空過了。
現在!我活不過明天的因明學怎麽論式?他要有一個因明論式,他不是感情述求,你一定要相信我,你活不過明天!誰告訴你的?每個人都活過明天,這是沒有用的。我唐某人有法,我要辯論的主題就是那個人明天還在,成立明天還在的因,明天還在總要有因成立,我今天持戒可以嗎?持八關齋戒,你今天持八關齋戒,所以可以活到明天,對不對?對,好,這樣可以嗎?可以,然後發生什麼事?你沒有同品喻,再來,你的八關齋戒的善業,是使你來投生於來世的善業,不是此生的善業。所以你能夠活過明天,以八關齋戒來為因的時候,不是活過明天的因,因為活過明天的因,是過去生的引業。再來,持八關齊戒,明天會死的人也很多。
請問懺公師父是不是,每天都持八關齊戒?能不能說我明天還活著,因為我今天持八關齊戒?好像不行!弘一大師有沒有每天持八關齊戒?有!他跟現場隨便一位的八關齊戒比起來,是哪一個比較清靜?當然是大師的!這個宗如果被成立的話,是不是我會活過明天?因為我今天受了八關齊戒,是不是這樣?好像不行!你沒有因可以找,你也找不到同品喻,那我身體健康,這樣可以嗎?我身體健康,你身體健康,成為明天不會死的因。可不可以?
新聞上很多身體健康去參加路跑,每次路跑都沒事,跑一跑就猝死了也是有的,就是說健康不會是明天活著的因,明天活著的因是過去的引業,不是現在的健康的因,現見很多的例子,是在健康狀態死的,所以你沒有立明天不會死的因,沒有因!
還有一個因,什麼因?我今天發菩提心,總可以吧!虛雲老和尚有法,理應是沒發菩提心者,為什麼?最後死了!那你怎麼可以立一個宗,叫做我明天不會死的宗,你怎麼會立得出來?那你明天不會死,也沒有因可立!也沒有同品喻!也沒有一個同品喻說他任何的因,都會讓他明天不會死,沒有!最後的結論是什麼?你可以用的只有今天,因為明天會死的可能是無限的可能,明天會活的,竟然找不出一個因。
恐怖的感覺有沒有出來?有!如果沒有出來,那個因要多練!怎麼練?就是下課就去練,互相激盪,那個無常的感覺一定要出來,無常的感覺如果不出來,那繼續麻痹到明天,明天還有明天,反正我的宗,就是明天不會死,所以我到了明天,我的明天還是不會死?我到了後天,我的明天也不會死?所以這麼說來,可用的時間是今天。
假如你的命果然剩今天,因為我們有些人真的命只到今天,果然他的命只到今天,該怎麼辦?我今天就不能浪費掉,要好好的運用,要拿來修學,不要做一些無益的事,這時候你就算上班了,你的心情都跟人家不一樣,就算你有很多空檔的時間,你運用空閒的時間都跟別人的心情不一樣,乃至於很多的外緣,你本來認為都是非你不可,你這個時候已經沒有非你不可的心了!有十件有意義的事情在眼前,你就會去想哪幾件有意義的事要先做,哪怕是正法的修學,都要很有決心的去修,決心就在今天下!菩提心就在今天發,這個《四十二章經》就在今天讀懂的心,今天還是沒有弄懂,還是菩提心沒發,結果明天醒過來,發生什麼事?又賺到了!好險沒死,今天趕快再來讀,這樣子才叫做是善於用時間的人。這個無常,叫做初品無常,不是細品無常。
第二個說到細品的無常,我的命只剩今天那是初品,觀待初品的細品呢?就是飯時間跟呼吸間,怎麼會生起飯時間的無常?我的命在今天結束,我的命如果在今天,沒有活過明天,我的命或許是在今天結束,因為我沒有一個因,能夠保證我明天還活,我的命只有在今天。我的命在今天,也可能有很多的違緣,在今天結束我的生命。例如飯時間,例如呼吸間,飯時間是時間還長,呼吸間是剎那,這個時候要怎麽證最後的細品無常?細品無常是怎麼細?就是你看一個人,最後要斷氣的時候,就是一口氣不來,走了。
這個是不是你的現量觀察?你現量可以觀察到,那什麼叫做比量觀察?就是我曾經看過,然後我現在以我的經驗法則下去推論,在這個人活得好好的當中,可能一個逆緣當中,他一口氣不來就走了。比如說吃飯嗆到,比如說跑步跑到一半,心臟不勝負荷,一口氣吸不來斷掉,所以要把這個覺受放在一個有說有笑的人當中,可能就是哈哈哈,走了!可能就是吃飯,走了!可能是呼吸呼不到,走了!可能是某個器官忽然衰竭,走了!所有的無限可能,都會在每一個人身上發生,而這個每一個人,竟然跟我吸的空氣是一樣,跟我吃的飯是一樣,跟我都同為四大所組成,而且這樣的狀態分布在各種年齡,而我又是各種年齡的其中之一。古人到現在,沒有一個人活到現在。釋迦牟尼佛再偉大,死了!孔子再偉大,死了!所以沒有一個是在常。再來,所有的緣都可以造成死亡,就是在那之間。那個之間,是你想像不到的那個之間。
雪廬老人最後要走的時候,學生稍微幫他按摩,有一個學生就說,幫老師把個脈,把個脈,弱了!不行了!雪廬老人一聽不行,就翻個身,變成右吉祥,大家在念佛。王社長來,眼睛睜開,講講話,眼睛閉一閉,最後念佛,一口氣提起來,啪,走掉!就是在呼吸間。這個呼吸間的覺受要抓住,在呼吸間,最後為什麼只知道粗到活不過明天,細到在呼吸間,這個細品無常,細到呼吸之間,這是你的現量觀察,不是比量,是現量!你現前量度看到的,你就開始抓住去看比量,什麼叫比量?雖然現在大家活得好好的,但是從他好好的當中,看到他的生命在呼吸間。在那個呼吸當中就知道,或者是哪一口氣,就是他最後的終點,而他又沒有活過明天的正因,活過明天的正因,他根本找不出來,也沒有同品喻,他就剩下今天,然後他的今天呢?是在呼吸當中,只剩下呼吸的延續,所以判斷最後是在呼吸間結束,人最後要把握的就是活多少,算多少,而且活多少算多少的時候,是要累積能夠讓我解脫的善業,增上的善業,解脫的善業,這才叫做最現實。
我們從小到大,很多人都告訴我們要追求現實,不要虛幻。那請問什麼叫做最現實?到底你什麽可以帶得走的,叫最現實!什麼叫現實?現實就是說最後是為我,叫現實!你有沒有為你自己著想過,這叫做現實,我現在沒有說現實好壞,我現在是在講現實的定義。定義就是說,你到底有沒有為你想,你有沒有想過為你,這叫做現實。請注意我這個定義,並沒有好並沒有壞,我只是在定義什麼叫現實。你觀修,你一定要一步一步的觀進來。我再問,在你呼吸一口氣不來,啪,斷了死了,死了,什麼才可以帶走?這時候就問了,你一生努力的財富跟地位,可不可以被帶走?沒有辦法。那不現實,原來你打包的,都是不能帶走的!你打包的都是不能帶走的,你有沒有覺得很好笑!你每天都在家裡面打包,每天都要打包,這裡包,那裡包,包完了要走的時候,竟然沒有一包可以帶走。請問你有沒有現實?財富地位帶不走的,眷屬也帶不走,會不會跟你去來世?不會!通通不會!你所經營的那些美滿,通通是帶不走的,打包打完了,通通是帶不走的。
你明天要去美國玩,你要在家裡面努力打包,或者是說要去大陸住三個月,你每天認真打包,打包了一個月,最後要走的時候是,一包都不准帶走,那你打包這三個月幹嘛?我們一輩子都在打包,包裝一個事業,包裝一個成功,包裝一個學歷,包裝一個名聞利養,包裝一個體面,包裝一個眷屬。我出去的時候,大家光鮮亮麗的生活,享受的時候都包裝,最後呢,要帶走的,沒有一樣帶走。然後說現實,請問他有現實過嗎?佛法從來沒有,沒有違背人性,就是說,你要談現實,那我就跟你談最現實。對,你世間人喜歡現實,喜歡現實,咱們就來談最現實,這樣最有意義。
我們最愛的是什麼?我們最愛的是自己,身體,一切都是我。好,你這麼愛的這個身體,也沒辦法打包完,也帶不走,那請問你一輩子在忙什麼?你一輩子在忙什麼?就無頭蒼蠅亂忙亂撞,對!所有的人是不是都這樣。所有人都認為他很有意義,其實都是無頭蒼蠅,都是亂打亂撞,沒有一樣他帶走的,他竟然花了一輩子的時間,最精華的青春,他去打包不能帶走的東西,去做那個都帶不到來世的事情。好!現在一口氣都不來,講最現實的事情,帶到來世的是什麼?就是業隨身,業隨身,什麼樣的業?這個時候既然只剩下業隨身,請問經營什麼樣的業最好?這是最現實,唯一打包可以帶走的是這個,那我當然要把這個打包最好。因為只有它可以帶走,那我要打包這個東西帶走。請問什麼樣的業最好?發菩提心的善業,修學般若的善業,跟善知識的善業。皈依三寶的善業,與傳承中修學道統的善業。這才叫做第三十八章要談的,是一步一步的觀察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