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佛學優課
佛說四十二章經
佛說四十二章經 昇降排序
本經是由中天竺僧人攝摩騰、竺法蘭共同譯於東漢雒陽城外的白馬寺,成為古代中國第一部譯出的佛典,內容是蒐集釋迦牟尼佛各時期所說的話,一共選錄四十二章,是認識佛法很好的一部書。
佛說四十二章經第29課
第三十一章:佛陀如何引導患婬不止的修行人

第三十一章佛言:有人患婬不止,欲自斷陰。佛謂之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佛為說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葉佛說。

三十章是講避欲遠害,接下來我們下手修要怎麼修呢?要有正確的修法,這一章就是以斷淫這部份來說,不能錯修!斷淫之道分兩段,一個是斷淫之法,第二段就是引證,世尊是引證說這個方法是古佛所說的。

佛說有人犯了淫欲的毛病,他一時一刻都不能停止淫欲的心,他就想把男根斷了!要割掉男根,他以為這樣子就可以斷了淫欲。坦白講出家人如果在這裡不對治,在家人會娶妻,有時候出家人會比在家人更麻煩!你看那個臨命終的人,他一直拼命的想喝水,你又不給他喝,你要叫他萬緣放下,佛號提起,他那個很渴望很渴望的心,結果過世了以後,因為你之前沒有滿足他,你想他來世會變成什麼?他就墮入餓鬼道去求水,但是水都求不到!所以出家人如果沒有好好的弄懂教法,出家會比在家可怕,雖然他功德很大。

所以出家你要看有沒有善知識,有沒有肯教你的善知識,然後再進去修。這個患淫不止,這個欲火如果不能被對治,不能被對治以後會發生什麼事呢?這個人開始眼根被燒壞,耳根被燒壞,其他的根慢慢被燒壞,因為那個欲火最會把氣脈燒斷,俱舍論講,眼根就是眼珠裡面有一個神經系統,其實眼根、耳根、鼻根那些如果按照現在的中醫來講是氣脈,氣脈到底在哪裡?西醫根本不相信還有氣脈,中醫說氣脈是怎麼說?中醫說氣脈是一種概念性的,不是有一個東西叫氣脈,那個根是很微細的,要透過微細的天眼才看得到,這佛說的!我都相信!就是說中醫在把脈說氣脈的時候都是一個概念性,不是有一個氣脈在那裡竄來竄去,那種概念性的,就像化學裡面的原子、電子、中子是不是真的?被電子顯微鏡發現看到那個粒子?沒有!那個都是理論的,對!看到沒有。那都是概念性上說的,根據這個現象去合理的解釋,但是實際上沒有被看到,在還沒有吧!所以那個就像佛法一樣沒有實體法,是根據作用去安立的,中觀宗就是這樣說的。

所以這些人如果看到中觀宗,他就可以把他的問題解決了,所以那個氣脈,心中的欲火燥火開始去燒的時候,你注意看這個人開始提前老化,耳聰目明的境界不見了。所以有人患淫不止其實很可憐,這個時候欲自斷陰,那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最後想要把男根斷掉,他覺得他已經完蛋了!這是很可憐的,我告訴你,修行人修到這裡很可憐,真的!很多修行人在觀念上不能突破的時候,他很可憐,所以為什麼說正見一定要通達,你才能救這種人,其他的方式都救不了他,你說拜佛懺悔,念珠給你每天念,我告訴你都沒有用!你越念越可怕,越念越坐不住,越念越妄想,越念越浮躁,真的!壓不下來,你罵他也沒有用,罵死他都沒有用,真的!所以為什麼說一個大德一定要通達這些正見,他才有辦法去調人家,最後就靠正確的見地去救他,佛真的叫做大善知識。你看佛有沒有說要懺悔?沒有!多拜佛?沒有!佛就開始去疏通,這叫做會疏通人家的大中觀師。

佛怎麼說了?佛就告訴他,他說你想要把你自己的男根斷掉,還不如去斷淫心,心就好像功曹,功曹就是領導的意思,領導不帶頭,那麼跟著他的這些部屬自然就不會妄動,你這淫欲的邪心如果不能停止,把你的男根斷了呢?又有什麼用處呢?換句話說男根不是領導,男根不是淫欲的領導,淫心才是淫欲的領導,你砍錯方向。你看佛講話多善巧,佛沒有說業障重,佛說對你要砍,可是你不能砍男根,你要砍淫心,這就是冤有頭債有主,你要找到問題去解決,斷心要怎麼斷?心如何斷?一般人認為的斷心是怎麼斷?心起來把它滅了嘛!這種用法會怎麼樣?你知道會怎麼樣嗎?這種用法一定會神經病!不然就是發狂,不然就是皮球反彈更高,反彈更高以後,如果是比丘,一般世俗人好商量,如果是比丘給他反出來以後,慘了!

所以才會說,這個時候要開始問怎麼去斷心?原來斷心並不是心起來把它斷掉,原來不是這種修行法!那佛就接著告訴他說,有一首偈頌是這麼說的,淫欲的念頭是從你的心而生的,那這個心是從思跟想兩個心所而生的。那思是什麼?思就是思慮造作,想就是取相,你的心不去取行相,不去緣境界,不取隨好,心要造作什麼呢?這個叫做二心各寂靜。

非色亦非行,色就是境界,行就是心生起的作用,這個淫心是在境界嗎?還是淫心就是在心上呢?尋覓都找不到,叫做非色亦非行。

佛說這就是迦葉佛所說的偈頌,你看佛也是有傳承的,佛講了一個非常善巧的修學法,淫心起來的時候,他在內心裡面像火海一樣,好像那個燃燒的彈藥庫,一片火海!這個時候要怎麼救他?美國森林大火的時候,你知道怎麼救嗎?你從那個比喻我告訴你,森林大火比起那個淫心在發,森林大火都是小事,佛在救火的時候是唰的一下就通通不見了!你就知道正見的厲害!

好,那我們特別在迦葉佛的那個偈子,因為他現在是要對治這個邪心,對治這個邪心,佛說偈:欲生於汝意。我們一個一個推,從意生欲怎麼生?欲望是從心意生,欲望怎麼從心意生?看到境界可愛的面相的那一分生欲,可愛的面相是第六識的意,緣到境界可愛的面相,欲才會生。欲望的欲是心意的心所,心意的心所就是欲望的欲,它是眷屬,心意是心王,心意是體,欲望是作用。請問我們心裡面真的有一個東西叫做欲望嗎?沒有,那是什麼情況下?是意識心意緣到境界可愛的面相,這個可愛的面相可以跟著眼識一起緣,也可以是眼識不緣,是心裡面的想像,於是生起欲的那個功能,那個功能呢叫做心所。心意是心王,欲望的欲怎麼知道它是心所?因為如果它就是心王的話,應該心意緣境界的時候就會生欲,可是心意緣境界會不會生欲呢?比如說佛緣美女的時候會不會生起欲?不會啊!所以就知道欲是心所。如果欲是心王的話,那心意只要緣境界就會生欲,因為欲望的欲是心王。聖者見到鈔票,會不會生起欲望的欲?不會!可見欲望的欲是心所而已,有時生有時不生,是配屬於心王,有時生有時不生。意識如果沒有緣到好的部分,怎麼生欲望的欲?

第二句意以思想生,心意是靠思跟想生,思跟想生起意,然後由意生起欲,這三者看起來有先後關係,其實是同時,這麼說來你就有幾個心喔?你生起來有欲有意有思有想,你就變成四個有情,現見不是!只有一個有情,你怎麼回答我這個問題?它的同時只是佛就各面相去分析,這是高等心理學。

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也就是是說想就是取相,取相以後會朝向於什麼?會朝向於貪、或朝向於瞋、或朝向於癡,那你心意去取好的相的時候,是想來幫助他,幫助他以後他就會去想要貪,或想要瞋,或想要癡,是有一個思在幫助他,就心意的各個作用來分析,心意有欲的功能,有思的功能,有想的功能,就好像一個人你可以從正面去分析,反面去分析,側面去分析,而不是說有五個心,就那個功能來說是思,就那個功能來說是想,就那個功能來說欲。

再來二心各寂靜,二心各寂靜的思跟想,二心是指思跟想,思跟想不生的時候,叫做寂靜。意生了嗎?意也不生,意不生了,欲生了嗎?不生!請問淫心在哪裡?沒有!關鍵在哪裡?關鍵在思跟想,想就是取境的相,取境的相當中我們是取可愛的面相,要生起淫的心是思去推動,生起淫的心,下面說二心叫做非色亦非行,什麼叫非色亦非行?非色亦非行,應該是照見五蘊皆空,色也了不可得,行也了不可得,叫做照見五蘊皆空。

思想如果在色上有,淫心生了嘛!淫心生了在色嗎?如果是在色的話,所有人看到,甚至豬看到,或是螞蟻看到,就會生淫心,如果這個美女真的很漂亮的話,連豬看了都想娶她,問題是豬看了她不想娶,所以欲心不在她那裡。如果是在思跟想?不需要境界就能生淫心。

先說思跟想,因為關鍵點在思跟想,思跟想裡面,想的自體性有沒有?想是沒有自體性的,是取相才有想,比如想這個心所,心意緣這個花的時候,有的人會取好的相,有的人會取壞的相,有的人會取悲慘的相,可見那個想只是意的一部分功能,如果它是一個特定的功能,應該是只能緣到它,可見想只是作用的一分,所以叫做心所。思也是這樣說,思有時候是推動貪,有時候是推動瞋,有時候是推動癡,有時候是推動其他,可見各種的思也只是心的一分功能。

此偈是迦葉佛說,這一章非常棒的,這章你一定要推理很清楚,講東西很精準的講完,這麼棒!原來降伏東西是這麼容易的就摧壞。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