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42章經》 (第41章) (第39集) 直心念道出深泥20240510
第四十一章,「佛言 : 夫為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視,出離淤泥,乃可蘇息。沙門當觀情欲,甚於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那先說第四十章如何過脈到第四十一章。第四十章是說修道的重點,在於要用心來修,那這個用心要如何來用?就是在第四十一章來說,是一個「直心念道」。
「出深泥」是直心念道的一個效果,同樣的它分兩個部分。
「喻示出離行相」,這個行相包括外在的行相,以及內在的心態。「喻示出離行相」就是以牛負重的比喻,來顯示為道者修出離,應該要有的外在的行相,以及內在的心態。
「法明離欲免苦」,這是說比喻所要顯明的法相,就是離開愛欲,來免除三界的痛苦。
「喻示出離行相」這邊所對的經文,「佛言 : 夫為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視,出離淤泥,乃可蘇息」。簡單的消文是說,佛說,為道之人,就好像牛背負著重物,行走在深深的泥潭當中。雖然極其的疲憊,但是還是不敢,向左右兩邊觀望,離開了這個泥潭之後,才可以休息。那這個比喻,要如何跟法來扣合呢?
「牛負重」就用來比喻為道者,他背負著過去生,以及今生所造的惡業。而且還包括造作等流的業。這個牛背負,可以叫做過去所造的業,現在所造的業,為什麼用業來做比喻?理由是什麼呢?業成為能繫縛,這個果報身成為所繫縛,這個能繫縛的叫做業,所繫縛的就是這個果報身,能繫縛的業包括舊業,包括新秧;被業繫縛的感覺是什麼呢?就是很沉重的感覺,很沉重裡面包括說修行沒勁,包括對世間有很多的追求,這都是等流的習氣,總感覺到很疲憊。業的繫縛會讓人不快樂,這樣的繫縛就算讓你得到榮華富貴,感覺到好像也是這樣而已,沒有快樂。
業的繫縛還會生出一些果報,比如說,從富當中生起苦果,就很痛苦;從貴當中生起苦果了,很痛苦。這個業的繫縛的那一分,固然生起痛苦的那一分讓我苦,就算生起樂的那一分,也會朝向痛苦讓我苦。所以整個牛,不但是被業所繫縛的苦,還有業感果的苦,這個時候要來擺脫這個負重,要怎麼擺脫呢?他一定要到目的地,他才能夠卸下來,對不對?目的地在哪裡?就涅槃,我們來找一個覺受。
我們在用牛運貨物的時候,你是壓越多越好,還是壓越少越好?壓越多越好,因為他是賺錢的工具。所以當這個人在追求榮華富貴的時候,他們家人或是他自己,或是周圍的人,都希望壓越多越好給他,就像牛一樣。
牛負重,如果是講舊業新殃,跟舊業新秧所承受的痛苦的那一分叫牛負重。比如說,這個人在貧窮裡面要脫困,或者是在成長當中,要爭得一席之地。或者是在政治,企業,各行各業要出類拔萃的時候,是不是他會有一些辛苦,對不對?這就是負重。當然有的負重是對的,有的負重是錯的。現在是純粹講錯的那一分,這個都是屬於負重的行相。這個負重會讓他感覺到不快樂,不舒服,就算他眼前的小安樂,可是對後面的事情,他也還是會很恐懼的,所以這就是業跟業所感的果,然後讓他行深泥中,業的繫縛就算讓你修行,你都好像你沒辦法解套,都有一種不安的感覺。像慧可去見達摩祖師,都說心不安,隱微處都是心不安。
那「行深泥」呢?要對照經文:「沙門當觀情欲,甚於淤泥」。是講情欲的那一分會讓他越陷越深,牛負重是講業的繫縛的那一分,能繫縛的是業,所繫縛的是牛,所以會使得人負重的感覺,房子可能十坪要換到二十坪,這個時候要多辛苦你知道嗎?尤其是台北市,這叫做牛負重。那個淤泥是講情欲,當你看到牛是這種感覺的時候,才是佛經所講的深意,這才叫做修行。修行並不是你現在在回家裡面,拿念珠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叫修行。是你看事情的看法都在改變,這個叫做修行,佛正在講他的看法,你《佛說四十二章經》有沒有學到?佛在看事情的時候他的看法,你看,看到牛的時候,佛可以想成這樣,這叫做聯想力。
所以這個沙門當觀情欲勝於淤泥。把情欲當淤泥,所以看那個牛在走爛泥巴,淤泥就像情欲,就是追求物質的享受。或是男女的未來,是不是像情欲一樣?只是它可以包裝成另外一種,但是它的本質都是在追求物質享受,這個時候你也是那條牛,也陷在那一堆,因為那一堆的想法,都是這樣的時候,要怎麼脫離淤泥?你已經陷進去了,你要怎麼脫離?你只有一條路,就是趕快往前走,再累都要往前走,再累都要往前走,再累都要往前走。回過頭來覺得修行很累了,你回過頭來找尋世間的安樂的時候,你發覺到,有一天脫離正法的團體,回家買一棟小房子,住在套房裡面,真的太舒服了,老師也不會罵我了,同學也不會怎樣了,太舒服了,《四十二章經》也不用交作業了。一開始就陷進去,陷進去的感覺,是等你忽然有一天,在跟你的同學聚會的時候,你發覺到你的程度,已經差他們很多了,差多了。
「甚於淤泥」這個時候只有一條路,往前走,往前走,怎麼往前走呢?那就是後文的「疲極不敢左右顧視」。疲極不敢左右顧視,我覺得這個文章,怎麼講得這麼好?你要把那個味道說出來,什麼叫疲極不敢左右顧視?疲極是說這一條牛,只有兩條路,一條路是主人我累了,讓我在原地休息,好不好?
第二條路就是,再累都要往前走,對不對?它只有兩條路。好,我問你,我是他的主人,我也不用在後面用鞭子打他,都不用,這條路他很清楚,他發覺了什麼事?他發覺到他再累也要往前走,為什麼?他如果停在原地,再加上他身上背著重重的重物,他只會越陷越深,他自己難以自保。對,而且他要拔起來,再往前走的時候,已經沒力量。這個人給他陷在那個情欲堆,給他在那個世俗搞久了以後,這個人已經拉不起來了。他在形容你懂局的,你知道他懂局的形容。你看那牛在走的時候,你有沒有這種覺受?
而且「疲極不敢左右顧視」,疲極就是我們學道一定會有很多的障礙,不可能沒有的,一定有一些障礙,包括你來自於世俗的障礙,來自於道上的障礙。來自於現前的障礙,來自於過去所造的業的障礙,來自於魔對你的障礙,一定有的!而且一大堆!所以這叫做疲極,你一定會有累的。所以出離淤泥,出離這個淤泥只有一個方式,就算你再累。你都要往前走,他一定要走到岸邊,他的目的地到達,主人開始幫他卸貨。而且他的腳也不是踩在爛泥巴,他身上的繫縛也沒有了,這個叫做「乃可蘇息」。
所以才會說,從無始劫的輪迴到現在,為什麼還在輪迴中?一定有道理,不可能沒有道理的,三寶為什麼不加被他?當他陷在那裡的時候,三寶也無可奈何,他不想幹的時候 他越陷越深,三寶也無可奈何。他要往前走的時候,還可以在旁邊唱軍歌,還可以幫忙他,還可以鼓勵他,還可以替他分憂解勞。但是他身上所造的業,那個業的繫縛,三寶就沒有辦法了!如果有辦法的話,我們都早就成佛了,不要修就成佛了。如果業的繫縛的那一分,三寶有能力可以消除,好!我就幫你背,我就幫你背,早就成佛了,不可能啦!所造的業,成為業繫縛的那一分,那個是沒有辦法,連佛來了都沒有辦法的!他只有必須自己去解決,而他又陷在情欲堆,這個時候他只能往前走。他往前走的時候,你才能幫得了他,他每天都問你,他該怎麼辦?你告訴他答案以後,第二天他又回到原點。佛都沒有辦法,真的,他永遠回到原點的時候,誰來都沒有辦法?
那這邊世尊特別將情欲提出來,來說沙門應當特別觀察情欲,是比淤泥要更加厲害。那要如何斷情欲的方法?就是用「直心念道」,所謂的直心念道就是,證得空性的智慧。那心心念念,都安住在空性的義理上。
直心,你這是究竟的直心說,如果是淺的直心是什麼?淺的直心就是一心看著自己的目的地,往前走的時候,這種心是真的,什麼叫直心?就是玩真的,不是玩假的,直心的人好教,不直心的人難教。所以你看世間人,直心的人也比較好教,什麼叫直心?這個人是真性情的
好,這時候才「可免苦矣」,我們一些修道人,他也是在這個深泥中。陷在深泥中,可是他覺得他已經不行了,所以他寧可選擇在刀上舐蜜,他寧可選擇這樣。那對這樣的人也沒辦法了,所以你不要小看那個情欲,情欲是還有短暫的安樂。好,那我明知後面,會有很大的痛苦,我寧可選短暫的安樂,我明知他是短暫的安樂,我也選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