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佛學優課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昇降排序
諸位學會的蓮友大德同修,以及有緣的善知識們。在這段疫情當中,我們沒有辦法聚會共修、研學,我們可以在線上互相交流,我們這個課程特別以華嚴經世主妙嚴品,來作為緣起。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99課
稱揚讚德之主河神主稼神

諸位善知識,為了遍滿虛空的有情眾生,我們必須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來這裡共學《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唯願三寶加被,傳承攝受,讓我們對華嚴經的第一品有殊勝的了解,能自行化他,莊嚴佛果,利樂有情,眼前特別去除天災人禍的障礙,乃至於各類這些戰亂,顛沛流離,氣候變遷等等。地震,海嘯這些,或者已發生未發生的這些苦難,都能對治止息。大家都能共學善法,生入聖賢之域,沒歸極樂之邦。在開始之前,先恭誦本師名號三聲暨開經偈,作為研學殊勝緣起。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上來《世主妙嚴品》我們已經講到了第七部分,也就是稱揚讚德。這些稱揚讚德當中,就如同上次說的,有這個有情世間主,器世間主跟正覺世間主。那器世間主像山河大地,河流,江海等等,目前是掌管河流的,就像莊子上面有河伯一樣。「主河神」當中,有十個主河神,出來讚歎釋迦牟尼佛,過去的殊勝,乃至於他們跟隨著釋迦牟尼佛來廣行菩薩道。他們其實有的早已證得佛果,眼前以世間的神明出現來擁護正法,特別擁護釋迦牟尼佛,在這一期裡面利益有情。可見他們跟釋迦牟尼佛結的緣非常深。人家說深淺難易總在於緣,緣如果很殊勝,很奇怪喔!他講的你都聽得懂,他出現你就很高興,乃至於你跟他共作善業的時候,無怨無悔抱著甘願的心態。就好比說母親跟孩子的緣結得很深,母親甘願為孩子的付出,不管她生活怎麼辛苦她甘願。同樣的,跟這個善知識如果緣結得很深,哪怕跟善知識很辛苦的來修學正法,來利樂有情,他都願意。過去像彌勒日巴尊者,他有一些弟子都願意跟著他修苦行。虛雲老和尚也是一樣,弟子們都願意跟著他修苦行,無怨無悔,這個要緣結得深才有辦法的。

那我更要說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還有八千證果比丘,釋迦牟尼佛過世以後,這些證果比丘一個一個涅槃,剩下四百九十九個,就是說原來他們到這個世間,願意吃苦受罪,都是為了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旦涅槃的時候,他們覺得留下的意義,已經沒有了。可見一個善知識,他除了能夠教學以外,他可以引動很多人一起來同甘苦共患難,來共造善業,來創造存在的價值,生活的意義,生命的意義。當這個善知識一旦涅槃的時候,跟隨的人都不知道留下來有什麼意義!並不是說他們沒有悲心去利樂有情,而是說沒有辦法組成一個團隊,沒有人在領導的時候,縱然你有悲心,你也發揮不了什麼作用,既然發揮不了什麼作用,那留在這個世間,就沒有意義的。所以我們應該說,菩薩的悲心,固然會讓他,想要留在這個世間。可是留在這個世間,如果沒有一個團隊,沒有一個領頭者,造不出廣大的善業,發揮不了作用的時候,其實那種悲心也是沒有用的。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這一期的成佛,這些菩薩們願意以河神、海神、江神、樹木神、虛空神等等各種形象,來擁護釋迦牟尼佛這一期的因緣。可見他們結的緣有多深,由釋迦牟尼佛來創造大家行菩薩道的意義。這時候我甘願在神明當中去擁護正法,擁護這個傳承。可是一旦釋迦牟尼佛涅槃了,或是這個傳承不見了,那他們神明到底要擁護什麼?所以才會說要讓這些善神,發揮他的神通力量,發揮他住世的意義,我們必須要保住這個傳承。釋迦牟尼佛過世了,留了很多菩薩,以各種的方式,以天王,以各種的神明,以鬼神的方式來擁護這個正法。可是當我們把這個傳承,斷了以後,他們擁護的意義已經沒有了。所以這時候再做神明,也沒有意義了,所以這個世間正義的力量,就消失了。換成邪惡的力量當道的時候,這個世間就很恐怖了。

所以隨著正法、像法、末法,到滅法的時候,那是非常恐怖的燒殺擄掠,甚至感應人心的爭強鬥狠,這個在佛經上說,哪怕是隨便拿一個樹葉,都可以殺人。你看那個人心很險惡,很尖銳的時候,感應那個植物像荊棘。所以我們一般在道次第裡面說,人會生活在荊棘的世界裡面,比如說乾地,鹵田,表示說他心裡面有多麼的乾枯,他心裡面沒有法的滋潤,從來沒有法喜,生活裡面都是悶悶不樂的,很枯竭的。所以感應那個沙漠沒有流水,然後他的心思又非常的刻薄寡恩,所以感應到處生的都是荊棘,隨便拔一個樹枝來就可以把人這樣子砸下去!可以把他殺死,這個世界就會變成沒有道義了,完全比爭強鬥狠,完全比武力的。這個時候,世界上人的壽命就越來越短,越來越短,越來越短,到最後人壽十歲的時候,那個是很恐怖的。除非人心向善,慢慢的願意再重新來過有意義的生活。因為這種可怕恐怖的,爾虞我詐的,互相殺害的生活,大家再也不要過。重新再回頭的時候,慢慢的讓善人能夠住世,善業能夠發揮力量,這個力量慢慢成長的時候,才會感應下一尊彌勒菩薩示現成佛,來利益有情。所以才會說,我們在這個時代要保住這個傳承有多麼的重要,這也是我們生活的意義,生命的價值,核心的價值所在。

現在是主河神裡面,有十個主河神,來稱揚讚歎釋迦牟尼佛,往昔生中的功德。勸請釋迦牟尼佛住世,來利樂有情,不要在菩提樹下,示現成佛以後即涅槃,千萬不要。所以讚揚佛德,是留住佛很重要的方式,這叫做稱讚如來,稱讚如來其實也是,禮敬諸佛的方式。那稱讚當中,當然比如說會獻供養,獻供養當中有飲食,衣服,醫藥,臥具,幢幡,寶蓋,異香,天樂,乃至於各種的祥雲等等。這都是供養,乃至於來隨喜佛德,稱揚讚德也是一種隨喜,要用這種心態,來請釋迦牟尼佛轉法輪。釋迦牟尼佛願意轉法輪,其實就是請佛住世,大家來共同學習,來利樂有情,就是恆順眾生。把這功德共同回向佛果,創造利樂有情的事業,這就是普皆回向,好,以上是前言。

那我們來看第十個「主河神」,他是叫做「海德光明主河神」。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神眾,主河神,長文,經文:「海德光明主河神,得能令一切眾生入解脫海恒受具足樂解脫門。

入解脫海裡面有兩種講法,第一種講法是說,進入空性的這個意境,寬廣無邊。像海一樣看不到邊,現證空性,進入空性境界的時候,看不到邊的,難道還看到邊嗎?看到邊就是還有實有的地方,就尋覓體性有沒有的時候,是沒有。當然就看不到邊,就像海一樣的看不到邊。

所以他就「恒受具足樂」,就是相續的樂顯現,意思是說空性的證量,沒有退轉。所以在恒常時期,在現證空性當中,心識相續,所以叫做恒受。所以它用的字眼都很好,像恒受這兩個字,那代表是佛果,才有這種恒受的能力。第二種在世俗上,任運地能夠讓善業,相續地生起,因為他不造惡業嘛!相續地造善業,而且又是業盡情空的聖者,當然善業相續地生起。在世俗的安樂就相續地生起,即使是吃到馬麥的時候,都可以轉成天廚妙供。孔子說飯疏食飲水,樂在其中,就是喝的是白開水,吃的是蔬菜,粗茶淡飯,樂就在粗茶淡飯中,樂就在水當中,沒有枕頭睡是曲肱,把手肘彎曲起來,睡覺的時候,樂就在這裡,這就是轉境。

所以讚歎佛德的時候,從這個面向來讚歎佛德,這也是自己學習的目標。所以有時候,我們可以用論語,比如說剛才舉證的論語,我們可以用論語來解讀十地菩薩的修學法,佛果的修學法,這是很快樂的,叫儒佛相通,就是用佛來解儒,用儒來解佛,這個是非常快樂的事情。能夠把這個釋儒道三家的文化,這樣的貫通,其實都會知道說這些聖人,都是佛佛道同。

現在「普發迅流主河神」怎麼樣以偈頌的方式來複習「海德光明主河神」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神眾,主河神,偈頌,經文:「佛是福田功德海,能令一切離諸惡,乃至成就大菩提,此海光神之解脫。

「佛是福田功德海」,顯現為福田的那一分,是我們功德的生處。而這個田寬廣到無邊,好像海一樣又肥沃又寬廣,任憑你種各種的善種。

「能令一切離諸惡」,你種上善種,這些善種開花結果,都是種種的安樂,遠離諸惡,遠離諸惡也有兩種講法,一種講法是說修對治法,遠離諸惡,一種是說你都能夠種上善業。善業的力量強盛,結出來的樂果,又成為你修福修慧的資糧,你當然就遠離諸惡。過去的惡它不起現行了,就好像說在善人堆裡面,離開了惡人堆。就好像說進入了芝蘭之室,蘭花香的地方就一直香一直香,過去在豬圈裡面的臭味,進入蘭花香,豬圈的臭味一旦慢慢地沒有的時候,蘭花香就一直出現一直出現了,這叫做遠離諸惡。

而在佛的功德海,要怎麼遠離諸惡?這裡面要分為好幾個,第一個進入佛的淨土,功德海最殊勝的呈現就是佛的淨土,這些功德海在淨土哪裡呈現呢?比如說水鳥樹林,皆演法音,這個功德海就在這裡呈現,或者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這就是功德海的呈現。或者是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這就是佛的功德海。佛的功德海無所不在!所以在這樣的學習當中,本來就是遠離諸惡。遠離諸惡不但是遠離外在環境,不會勾引我們去造惡,內心也不斷地薰習這個花香,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內心也是慢慢地被薰,身心被薰,都是一個香味。那就是說潛移默化,你知道說,所有的教育當中,潛移默化是最為殊勝的。

好,這是講佛的淨土,那我們在人世間,就算不能到佛的淨土,我們也要創造像佛的淨土。那怎麼創造像佛的淨土呢?要保住這個傳承,讓諸善人聚會一處,以法來聚會,在道場的聚會,創造像佛的淨土這樣,他就能夠隨順佛的功德海,這佛的功德海裡面,他可以展現在自己的道場上面,展現在西方極樂世界上,看你怎麼展現!

還有佛的功德海裡面,還包括說,我內心裡面,都是跟佛德來相應的修學。那佛光就能夠普照於我,我就能夠在佛光的範圍,就好像說,有福的人到哪裡都有福。這個人縱然他到天涯海角,他都是像被佛所攝受的,一樣的福,他就是永離諸惡,他才是真正的有福之人。就像雪公這種大德到臺灣來,其實也是把佛的功德海帶到這裡來,兵荒馬亂逃到四川,也是把佛的功德海帶到四川。

佛的功德海也是要藉我們生起的,佛的功德海不是自性成立,是要藉著我們才能生起。就好比說厲害的老師要怎麼呈現呢?要藉著學生很厲害,來呈現厲害的老師,比如說這個老師教學生,結果考試全班都考上好的大學,就表示這個老師很厲害,佛的功德海也是要觀待我們才能顯現,就好像老師的厲害是觀待學生能顯現。為什麼孔子他可以成為萬世師表、百代宗師?因為他可以教出三千弟子、七十二賢跟十哲,你看那個世界級的足球賽冠軍隊伍,也是彰顯教練的能耐。所以佛的功德海藉著我們彰顯,所以我們好好地把一個學會辦起來,大家來學習,了解三寶,對正法有勝解,佛的功德海就在這裡呈現。我們在這裡成為善人聚會,在這裡沒有殺盜淫妄的這件事情,在這裡沒有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事情,在道場裡面就是遠離一切諸惡,乃至於外相遠離一切諸惡,沒有這些事情發生,內心裡面也遠離諸惡。就像孔門弟子裡面,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以文會友,切磋琢磨。這樣的內心裡面,都跟法相應的遠離諸惡。這個很美妙的事情,都會在人生的旅途上,一直發生,一直發生,一直發生。最有福的人,就是人生是這樣的修福修慧。好,以上是主河神稱揚佛德。

接著我們來看「主稼神」。主稼神就是主管莊稼的農神,像歷代的帝王社稷,社稷的稷就是穀神,就是拜神農氏,那就是主稼神,神農氏就是主稼神。

第一個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神眾,主稼神,長文,經文:「復次,柔軟勝味主稼神,得與一切眾生法滋味令成就佛身解脫門;

那個「法滋味」是很重要的,我們一般說吃飯的時候,要吃出味道來,比如說吃飯的時候細嚼慢嚥,要吃出味道來。同樣的學佛法也是要細嚼慢嚥,什麼叫細嚼慢嚥?就是聽得懂,想得明白,而且很多關鍵處,都要用正因成立,好像細嚼慢嚥一樣。所以那個味道就越來越出來,內心裡面很高興,叫做,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就是樂在其中,就是那個法滋味。那個法滋味,比如說吃飯的時候,你吃到很好的飯菜,像在YouTube裡面很多美食的視頻。比如說到餐廳裡面去試吃人家煮的飯菜,感受廚師煮飯菜的用心,還有他手下配料的香味,光看這些視頻的時候,你的食慾都被激起來。你都很想在中餐的時候,好想去遇到美食飽吃一頓,這就是法滋味。

同樣的,看到別人法喜的時候,剛才那個講食滋味,看到法滋味的時候,我也很想像他一樣,在法裡面細嚼慢嚥,像他那樣的味道。當我們看到美食家在嚐美食的時候,覺得有好的風景,又去欣賞各國的文化,又去吃各國的美食,在電腦螢幕前,是非常地心嚮往之。同樣的法也是一樣,看到那些祖師大德論師,眼前的善知識對學法的樂趣、熱情、熱忱,我也很盼望像他這樣,對法來做這樣的體會,享受這個美食,這叫做法滋味。所以一般吃飯的時候叫做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看到人家在享用那個美食的飯菜,這時候也要想想佛法,是不是要這樣嚐呢?

往往我們去齋僧的時候,有道的寺廟就會問我們說你們要怎麼供。我們這時候一定要供天廚妙供!比如說請好的廚師來煮一頓飯菜,每一桌都像高檔餐廳煮出來讓他們修行,我們當然是每一桌的飯菜都是高檔的,讓他們修行有很好的回饋,享用十足的天廚妙供,很愉悅的給他們認真修行的人有一個很好的回報。其實我們在這個世間,我們一定要創造一個讓好人有好報的機運,才會鼓勵人家造善業。

所以為什麼叫做君子成人之美?成人之美有兩種成人之美,就是一起跟他共造善業,讓他做善有力量、有勢力。第二種的成人之美是什麼呢?他做善業的時候,我們可以提供福報給他。所以君子成人之美,不只是他在造善業的時候,你幫忙他,他有挫折的時候你安慰他。他有被人家毀謗的時候,你來分謗,包括說他做善業的時候,你提供資源給他福報。肯定他的善業,這個就是讓他們覺得說,原來善業正法是這麼美的,得道多助的。這都是屬於法滋味的內涵,所以經營法滋味,要有懂得經營的方法。我們才能夠在讓眾生,品嚐法滋味當中,創造自己的出路,成就自己的福慧資糧。好,以上是柔軟勝味主稼神,他的體悟。

再來以偈頌的方式,來說他的體悟,對佛德的體悟來「稱揚讚德」。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神眾,主稼神,偈頌,經文:「爾時,柔軟勝味主稼神,承佛威力,徧觀一切主稼神眾而說頌言:如來無上功德海,普現明燈照世間,一切眾生咸救護,悉與安樂無遺者。

「如來無上功德海」無上功德海可以有各種的表現,眼前怎麼表現呢?叫做「普現明燈照世間」,普現明燈就是普明,我過去大學的學社,就叫做普明學社。普明其實觀世音菩薩的《普門品》,叫做慧日破諸闇,普明照世間。這個普現明燈的意思是說,他的教法能夠推廣,可是坦白講,佛普現明燈還得靠這些同行善知識、外護善知識的幫忙,同行善知識可以說是他的眷屬,或者他的學生,外護善知識可以算是他的功德主等等。像釋迦牟尼佛講學的時候,他不但要有學生,學生還包括在家出家,還包括這些功德主,比如說他在祇樹給孤獨園,如果沒有孤獨長者跟祇陀太子,他哪有辦法成立這樣的法會。

所以「普現明燈照世間」,佛想要把正法推展出去,他要有幾種狀況,一種是他本身有推廣的價值,第二個是他要靠有情,去幫他推廣。第三個,在推廣當中的障礙,大家也願意齊心地克服,正法就能夠推展出去。比如說在印度推展出去,在緬甸推展出去,在東南亞推展出去,在亞洲推展出去,在世界推展出去。所以普現明燈照世間,我們是不是也是佛普現明燈的一份子呢?

普現明燈裡面,第一個是就佛來說,第二個是就有情來講,佛也是要點亮我們的心燈。燈燈相照,才會照得更廣,所以我們的學會叫做無盡燈。我過去的社團叫做普明學社,我們學會叫做無盡燈,這就是佛跟眾生共同努力的,佛會以傳承的方式顯現,佛最殊勝的顯現是什麼?就是他是一個老師,這樣的顯現最殊勝。

你怎麼知道呢?我們在寺廟裡面不是說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嗎?就是我的老師的老師的老師的老師,根本老師就是釋迦牟尼佛,可見釋迦牟尼佛最殊勝的展現,就是傳承的源頭。所以對釋迦牟尼佛,要怎麼唱誦呢?大慈大悲釋迦牟尼佛,還是智慧無與倫比的釋迦牟尼佛?結果最後在寺廟裡面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如果按照漢傳,本師指的是我的老師的老師的老師的老師,最後根本的老師就是釋迦牟尼佛,眼前是這位老師的傳承者;如果在藏傳來講,本師釋迦牟尼佛,我的老師根本就是釋迦牟尼佛來示現的,所以眼前他就算是又老又醜,我不能把他觀成又老又醜的,或是他沒有門牙的,或是走路一跛一跛的,或是常常生病的,要顯現他像釋迦牟尼佛這樣的莊嚴,這才是上師相應法。所以你不同的教派,有不同的修學法,當然他的加持力,就有各種不同的加持。就好像說一個財主,顯現在你面前,他是乞丐,他跟你同甘苦共患難。他就有另外一種加持,扶持你在生活裡面,不要被逆境打倒。但是如果他在你面前,可以顯現為他是富翁的時候,不只是幫你在生活當中,不要被困苦、貧窮、髒亂打倒以外,他也可以幫助你脫貧,甚至在法華經的窮子喻裡面,窮子甚至成為主管,最後去成為龐大遺產的接收。所以這種加持,就要看是什麼樣的加持!所以一切眾生咸救護,一切眾生到底是怎麼被救護,這也不一定的,是像乞丐一樣的被救護呢?還是像老百姓逃到一個為政者的地方,享受為政者好處的救護呢?比如說古代在政局很混亂當中,老百姓會逃亡。比如說這個縣官很糟糕,這縣裡面的人,會逃離到另外一個縣,可是整個政局還是很糟糕。可是他至少逃到一個,可以好的縣長的地方,還有一種是逃到一個,更好的省的地方。還有一個是逃到,更好的國的地方,還有一個就是說,根本就在政局很清淨的當中,得到完整的發展,咸救護到底是怎麼救護?還是說你是,一個真正被培養的人,還是說最後,你是接班人的咸救護,通通不一樣。完全觀待有情眾生,對傳承的想像,對自己修行的勝解,對自己的承擔,對自己生命的意義的勝解,完全由這個來決定。好,以上是柔軟勝味主稼神。

好,上來我們已經把主河神圓滿了,也說了主稼神第一個。我們願意在神明,他們的讚揚佛德當中,來刷洗我們的這些,對佛法的錯誤的認知。對三寶的邪見,乃至於對自己的放逸,無知,願意來追隨佛,而以傳承的方式。以學習正法的方式,來追隨三寶,追隨釋迦牟尼佛,來進入十方諸佛的領域,來成就自己的佛德。

並把這功德回向往生,回向莊嚴佛果,回向對治我們這些,世間種種的亂象。以及種種的苦難,種種的病苦,大家人心向善,生入聖賢之域,沒歸極樂之邦。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謝謝大家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