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第102集) 稱揚讚德之主稼神 20250523
諸位善知識,為了遍滿虛空的有情眾生,我們必須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一起共學《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唯願三寶加被,傳承攝受,讓我們對本品有殊勝的了解,能莊嚴佛果,利樂有情。特別對治眼前的天災人禍戰亂,各種謠言預言說世界的末日,或者是海嘯地震等等。都能予以對治,人心向善,世道遐昌,國泰民安,大家生入聖賢之域,沒歸極樂之邦。在開始之前,先恭誦本師名號三聲暨開經偈,作為研學殊勝緣起。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我們看現在是稱揚佛德,在世主妙嚴品的十段的第七段。
稱揚佛德的器世間主的主稼神中第五個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神眾,主稼神,長文,經文:「普生根果主稼神,得普現佛福田令下種無失壞解脫門;」
「得普現佛福田」,要怎麼現佛福田?其實現佛福田,一般說傳承就是代表佛福田,否則現在怎麼現佛福田?佛已經圓寂了,怎麼現佛福田呢?像雪公過世了,我們怎麼重現雪公?不可能!他已經過世了,明年就是雪公圓寂四十週年,要怎麼現?他一定是用教法來現,大家用一直緬懷的都沒有用,你就是在教法當中,來體會大德的精神,大德的傳承,大德住世的本懷,而且你願意追隨大德的芳蹤。子張問善人之道,孔子說「不踐跡,亦不入於聖人之室」,要體會尋覓他心裡面的蹤跡,進入他內心的世界,就能顯現佛的福田,會讓人感覺到,從你們的身上看到佛,一定可以去想像佛在世的殊勝和在世的風光。
所以得普現佛的福田,這時候「令種下無失壞」,什麼叫種下無失壞?無失壞的善種?善種是會失壞的,怎麼會無失壞呢?比如說我的善業,然後生天享樂,或者在人中享福報,它就失壞了,蘋果種生出蘋果,原先的蘋果種就沒有了,這怎麼會不失壞呢?所謂的不失壞是說這樣的善根可以無盡,你這個善根生起的時候,這個福報生起的時候,你拿這個福報來修學正法,就像你有錢,你要懂得投資自己,投資別人,投資自己學正法,護持別人學正法。所以過去我們在蓮社的時候,周榮富居士,要提供我們論語班的獎學金,讓我們有一點車馬費。這就是讓這個福報,可以拿出來,他在滋潤善根,善根就可以去造作福業,這樣不失壞,增長廣大,而且這是第一種的講法。
第二種的講法是說什麼?無失壞是在講菩提心所攝持的善是無失壞,為什麼呢?因為你的善業,他所生起的福,都是幫助你要做佛的事業,因為菩提心嘛!所以菩提心,所以他會去造作佛的事業,不管他是上求,還是下化的佛行事業,那個福報都是拿來上求用的,拿來下化用的,那當然不會失壞,因為那個福會轉投資,轉投資就像說你有錢,你有錢你到底是來吃喝玩樂用掉的?還是你買房子轉投資租人家?人家說沒有錢的人他怎麼生財呢?比如說,我買房子租人家,這個時候是不是保值?又有租金的收入,這叫做保值。而不是說買一部車,然後當成消耗品。所以無失壞就是有那個投資的概念,你如果懂得投資,或是投資積優股,可能五年內或十年內翻兩倍,尤其佛菩薩這種積優股,這種諸上善人聚會一處,這種三寶的功德海,就是一個積優股,會讓我不斷地領功德法財,不斷地領錢,所以這叫做無失壞。
否則你怎麼說,無失壞都不可能,就像說我賺了兩萬塊,我要怎麼無失壞?比如有人說,我賺錢去買很多的小雞,很多的小雞長大以後,就變成母雞,母雞又可以生蛋,生完蛋以後,你看是不是在進帳?然後那些母雞一直生蛋生蛋,最後那些母雞還可以這個賣出去,母雞還可以賣人再繼續賺,再買下一批小雞,這樣子就是無失壞,當然在佛教不殺生業是另外講。投資也是一個無失壞,創業也是一個無失壞,帕繃喀大師說,你這個世俗為道用,你世俗回來,知道世俗來這樣的解佛語,佛語其實就是這樣的味道,就像你吃豆腐,那個軟綿綿的味道,就是柔軟心的樣子,柔軟心就好像豆腐一樣,很軟。
好,那再來,第五個就是「柔軟勝味主稼神」,怎麼去複習「普生根果主稼神」的體悟呢?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神眾,主稼神,偈頌,經文:「佛遍世間常現前,一切方便無空過,悉淨眾生諸惑惱,此普生神之解脫。」
「佛遍世間常現前」,人家說佛的所知,佛的三業可以同時生,所以佛的所知的意業,就是佛的口業所在處,就是佛的身業所在處。佛的事業成為能遍,有情成為所遍,有情眾生想要學習正法的時候,眼前就是佛行事業的所在,可是眼前佛行事業有在嗎?沒有嘛!只有傳承老師的事業在嘛!所以為什麼說,在藏傳佛教裡面,他會把他當成上師即佛,他的意思就是說,佛不是可以成為能遍嗎?眾生成為所遍,現在我有需求的時候,佛應該可以遍,可是現在佛並沒有遍,那眼前是誰遍呢?眼前是上師遍,遍及到這裡來,來建立佛行事業,幫助我們來學習經論,所以上師即佛的概念,是在這裡確立的。
我們漢傳佛教,也都要有尊師重道的概念,才能夠幫助我們學法生起順緣,幫助我們學法生起覺受,幫助我們得到三寶的加被,三寶就像一個很厲害的發電廠、核電廠,可是沒有電線,沒有眼前這個傳承,這個善友和老師的電線,那個發電廠再厲害,家裡面的燈都不會亮,那個三寶的功德,跟我是無關的。還有自來水廠,它的水再多,沒有管子來接,你家的水龍頭照樣打不開水。三寶的功德依然不能顯現,所以三寶的功德要靠什麼?要靠傳承顯現,要靠善友顯現,所以叫做佛遍世間常現前,是要這樣遍的,否則怎麼遍?
「一切方便無空過」,舉例來說,比如說去助念,喪家很感動,他們要學佛了,對不起!我們沒有佛法可以讓他學,這就是方便空過。有方便法幫他,可是下一步沒有了!所以方便無空過就是說,比如說雪公幫林看治師姑的孫子治眼睛,林看治師姑的孫子眼睛失明,雪公老師是一個很厲害的中醫師,他曾經到孔家,就是以中醫師的方式,來應聘入孔家,來照顧孔家。這時候他把林看治師姑的孫子的眼疾治好,就是恢復了清明。林看治師姑很高興,要拿一大筆錢來謝謝雪公,雪公說不要,你來聽我的課,你看這就是方便無空過。下一步再引進來,下一步再引進來,下一步再引進來,所以林看治師姑後來還可以學講經,還可以住持佈教所,最後還得到助念往生,這就是方便無空過,你幫助別人,都可以一步一步地引進來,沒有說幫助人以後後面沒有了。像我們很多的慈善事業,幫助人家,給他衣服,給他食物,下面呢?下面沒有了!他已經對你很有信心了,你下面沒有路,所以叫方便空過。
所以一切方便無空過,比如說辦教育,你幼稚園辦得很好,你這些孩子全部送到國小,結果兩個禮拜裡面打回原形,你這個幼稚園的三年、四年的努力,就是沒有用,叫方便空過。所以這時候,你要用完全學校的方式,從幼稚園、小學、國中到高中,或者是你用安親班的方式,用補習班的方式繼續,讓這些想要把自己成為人才的,把自己變好的,把自己培養成為品學兼優的,你有一個環境去攝受他,不要在這個學校的大染缸,把白的變成黑的,把對的變成錯的,你提供一個方便,這就是方便無空過。
我們說有情眾生學法,可是要墮入輪迴,這時候要引導他去佛淨土,就不用墮入輪迴,這就是方便無空過。所以為什麼雪公他要弘揚淨土法門,從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來台灣的時候,就開始弘揚淨土,所以其實按照嚴格來說,按照我這個旁觀者來說,我假如用旁觀者,不以他的弟子,不以他的傳承來說,用旁觀者來說,其實淨土宗的第十四代祖師應該是雪公,因為佛七是他先開創的,講學事業是他先開創的,淨土法門在台灣都是他先開創的,這樣的事功能夠成為淨土的祖師,一點都不為過。
「悉淨眾生諸惑惱」,你這些方便無空過,你才能讓他身心逐步地安定,逐步地清淨,逐步地增上,逐步地豐富,逐步地成就。所以叫做,悉淨眾生諸惑惱,此普生神之解脫,以上是第五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