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留言
寫筆記
信息通知
佛學優課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昇降排序
諸位學會的蓮友大德同修,以及有緣的善知識們。在這段疫情當中,我們沒有辦法聚會共修、研學,我們可以在線上互相交流,我們這個課程特別以華嚴經世主妙嚴品,來作為緣起。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100課
稱揚讚嘆 時華淨光主稼神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100):時華淨光主稼神

諸位善知識,為了遍滿虛空的有情眾生,我們必須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為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大家一起共學《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唯願三寶加被,傳承攝受,讓我們對世主妙嚴品,有殊勝的了解,能自行化他,莊嚴佛果

利樂有情,眼前對治天災人禍,病苦,障難,地震,海嘯等等。這些或者被預言要發生的,這些都不要讓它發生,人心向善,世道遐昌。在開始之前,先恭誦本師名號三聲暨開經偈,作為研學殊勝緣起。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上來我們世主妙嚴品有十類,我們到第七段的稱揚讚德。稱揚讚德當中,佛的過去的眷屬,學生,這些朋友,跟著佛一起廣行菩薩道,釋迦牟尼佛成佛。他們都來擁護釋迦牟尼佛,請釋迦牟尼佛住世,利樂有情。這麼多無量無邊的,他過去的這些跟他有緣,行菩薩道的這些聖者,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就是有情世間主,像這些人王,天王。第二類的就是像器世間主,這些管山河大地的,管這些花草樹木的,這些器世間主。第三個是正覺世間主,就是帶領修行人的,成為聖者的老師的這一類。

我們目前是在,器世間主的「主稼神」,主稼神就是管理種菜種稻的。像神農氏就是主稼神,所以過去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十三年都到先農壇去祭拜神農氏,希望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可見心中有神明是很重要的。他會在冥冥當中幫助你去除障礙,積聚順緣。學佛菩薩、學佛法的人,在心中要有三寶,隨時祈求三寶,皈依三寶裡面,有皈依三寶的三昧耶!有皈依三寶的學處。三昧耶就是你不去皈依外道的天神、外道的大師、外道的徒眾,這個是他的三昧耶。學處裡面包括,無論什麼事情都要求加被,好的東西都要來供養等等。這些學處、三昧耶,都有助於你在修學皈依的時候生起覺受,不是家裡面擺了三尊佛像,每天一大早不甘願地上一炷香,或者供一杯水,或者有氣無力地念幾句佛就趕快趕去上班,這樣的交差了事,內心是不會得到什麼感應的,如果是佛菩薩,他才不希求你這種不甘不願的念佛、拜佛、供養。世間有骨氣的人都不接受了,更何況是佛菩薩。所以要好好的來學習正法,禮敬三寶,皈依三寶,來得到這一生學法的受用。修學正法當中,眼前的因緣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世主妙嚴品》。

主稼神的部分,第二個「主稼神」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神眾,主稼神,長文,經文:「時華淨光主稼神,得能令一切眾生受廣大喜樂解脫門;

受廣大喜樂當中,當然是環境上讓他很喜歡,這是一個學習的環境,是一個遠離殺盜婬的環境,是一個諸上善人俱會的環境,還有讓他有各種的正確認知,建立各種的思維模組,能夠讓他有做很多善法的機會,像極樂世界裡面清晨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還讓他有遊歷的機會,跟十方諸佛菩薩聖者來結緣,像這樣的日子裡面,不知不覺就過了無量劫,不知不覺就把福慧累積而成,這種潛移默化,實在是教育裡面最殊勝的功德,叫做越快樂越學習!娑婆世界是越快樂越墮落,極樂世界是越快樂越學習,這叫做受廣大喜樂解脫門。受廣大喜樂解脫門當中,還要包括培養利益眾生的能力,甚至到苦難世界度化有情的能力,都在極樂世界培養起來。

為什麼叫做受廣大喜樂解脫門呢?因為你這個時候,是一個想要以悲心去利益有情,結果能力被培養起來,去做你想做的事情,那當然快樂嘛!除非他只想解脫,聽到他要到地獄去度眾生的時候,苦不堪言!怎麼會有廣大喜樂?廣大喜樂就是他的悲心是使他想要到三途去度有情,人天去度有情,輪迴的世界去度有情,想不到佛不但滿足他的願望,還給他很多的資源,還讓他累積很多的福報,還讓他修學很多的正法,他就要去完成他有意義的事業,這時候他當然高興。所以菩薩的高興,有時候反而是另外一種的高興,是他想要去完成有意義的事,過去做過他母親的這些眾生,現在在苦海裡面受苦,受苦又深,日子又多,這個時候他已經有能力了,不斷地被培養,然後準備要去度眾生的時候,當然快樂嘛!所以叫做受廣大喜樂解脫門。

稱揚讚德,別明得法讚佛,異生眾讚佛,諸神眾,主稼神,偈頌,經文:「世尊功德無有邊,眾生聞者不唐捐,悉使離苦常歡喜,此是時華之所入。

「世尊功德無有邊」可是你怎麼知道釋迦牟尼佛功德無有邊?他顯現的是比丘,而且還有生老病死,而且還會背痛,還會有提婆達多這些障礙,乃至於他的這些眷屬,這些阿羅漢們,有的還托缽要不到飯,釋迦牟尼佛還要擔憂他們;有的比丘病倒了,釋迦牟尼佛還要去看病;有的比丘出去托缽被人家傷害,像目連尊者被人家亂棒打死,釋迦牟尼佛也是很傷心的。在釋迦牟尼佛這樣的顯現當中,你怎麼看到,釋迦牟尼佛的功德無有邊?

那這時候叫做「眾生聞者不唐捐」,這個聞很重要!我們為什麼對佛德都沒有感覺?就因為境上不成立,都是分別上顯現,舉例來說,有一個理應住在很遠的美國人,他忽然出現在你面前,你出去逛街的時候,忽然看到一個美國人也跟你一樣在買東西,你的分別心顯現只是有一個美國人在旁邊,好像是理所當然,但是你如果用分別心去考察的時候,你會發覺到他遠從千里、萬里而來,這個時候坐在你旁邊一起跟你吃刀削麵的美國人,你都知道很難得!萬里來還可以在一個小店碰到面,還可以一起吃刀削麵,你就知道那個因緣是很難得。

所以那個聞很重要,聞就是透過聽聞,你了解到原來佛德是這樣,原來這就是他的悲心,原來這就是他的願力,原來這就是五濁惡世當中,他就是來表達對眾生的不棄離眾生的苦難。有情眾生不能發心,佛德也不能加被到他,也就是太陽再大,可是他躲到山洞裡面,太陽雖然是普照,可是跟照到他是兩回事。所以佛德無有邊,是就他普照的那一分,可是不接受佛德的那一分,一樣接受不到佛德。這都是眾生聞者,眾生聞,聞很重要。所以聞者不唐捐,聽到佛德無邊,他可以幫助你脫困,幫助你解冤釋結,幫助你破迷啟悟。當然都樂於進入佛德,以什麼方式來進入佛德?以聞思修的方式進入佛德,來脫困。

所以為什麼在道次第裡面,講到聞太殊勝了!比如說,由聞你才知道人生要怎麼取捨。這個取當中,就有很多的快樂,在你的取當中出現,捨就在你捨當中,有很多的惡報就可以躲過。比如說,慎選結婚對象的取跟捨,取進去以後生活從此美滿幸福,組成美滿的家庭,捨掉這些忘恩負義的,這些負心漢的時候,他就可以捨掉很多的苦難。同樣的這個取,取就是我人生要走這個有意義的路,捨這個荒唐歲月的那種爾虞我詐,被酒肉朋友傷害,乃至於到老孤苦伶仃的那個苦,那個業通通被你捨掉。所以那個聞多重要!聞能夠從知怎麼取怎麼捨;第二個聞能夠遮除這個惡,因為你聽懂了,聽懂了所以人生已經知道該怎麼辦了,所以會遮諸惡;還有聞也能夠安住善所緣,你知道這樣的內涵,你必須好好地串習,好好地學習的,就像說學論語的時候,聽聞你知道它的內涵。

比如說聽聞人家告訴你,這個章句是怎麼樣的內涵,懂了就會很喜歡串習,怎麼串習呢?比如說報告心得,寫科判,以文會友的這種串習,聞也能夠開啟我們正見的慧,乃至於聞當中,它就像暗路的明燈,過去渾渾噩噩的,現在透過聽聞以後,我腦筋清醒了,像明燈一樣。或者它就像是我身上擁有的財富,盜賊搶不走的,什麼叫財富?真正有能力的人,知道能力是他發財的秘密,是強盜、小偷都偷不走的,因為都是在他的思維裡面,就像巴菲特這種人,他的能力讓他賺大錢,他的能力你是偷不走的。還有他就像武器一樣,他能夠消滅仇敵,你觀念正確的時候,你就會跟人家解冤釋結,不是消滅仇敵嗎?還有,能夠聽聞道理,它就像你的朋友一樣,朋友會離開你,但是美好的觀念不會離開你,像朋友一樣;還有像最好的親人,在你落魄傷心的時候,那些美好的觀念,會重新讓你把破碎的心靈重新整合起來,跌倒了站起來,都是靠聽聞美好的觀念。所以聽聞的功德實在太多了,他也像藥一樣,把我的心病治好,他也像這個寶藏一樣,什麼寶藏?名聞利養的寶藏,你想想看聽得多的人,你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你的名聲一定好,別人一定會來請你。你看那個名聞利養,是不是都有了?你就是名聞利養的寶藏。

也因為你是一個見多識廣的人,是很有內涵的人,所以你去找很有內涵的人跟他聊天,他非常高興,聽聞就是最好的見面禮,比什麼禮物都好。像以前我們去親近大德,我記得以前去親近會性法師,我對《寒笳集》有一些的了解,我們以前辦讀書會,就有《寒笳集》的學習,聽聞以後知道要這樣解,我去見會性法師的時候,我就跟他講這些心得,我雖然是一個剛畢業沒有很久的社會人士,大概二十四、五歲,竟然在會性法師的方丈室坐一個下午,他彷彿像沒事一樣,很高興地一直跟我聊天,按照理講他是非常忙的,他有很多的文稿,都待他批閱整理,所以他桌上堆了一大堆,還有要講課的這些東西,講課要在普門講堂講課,要在台中蓮社講課的,他彷彿像沒事一樣,陪我聊天一個下午。將心比心,現在像我這樣的人,比起他連毛都比不上的人,我都不想陪人家一個下午聊天,他竟然可以陪我一個下午聊天,可見這個聽聞,是見大德最好的見面禮,而且大師還送我出來,很高興地說他認識我。

而且這個聽聞可以變成你講說的題材,你又能夠造這種殊勝傳法的善業。你要知道那個善業裡面,傳法的善業是一般善業做不了的,你可以捐一大筆錢,去蓋一個道場,去塑造一個佛像,去給佛菩薩貼金,可以給很多出家人吃飯,這個善業你可以做,但是講法的善業你做不來,你必得靠聽聞。所以眾生聞者不唐捐!聽聞以後,得了這麼多的功德,這都叫做功不唐捐。意思是說,你花時間來聽聞,這個花時間都值得,叫做不唐捐。我們一般人,都不想花時間來聽聞,都想花時間參加法會,來消除自己的障礙,可是參加法會,消除自己的障礙是一時的。好比說,有病吃藥一時病好,可是問題你是一個有病體的人,你吃藥完好以後,三個月後病又復發。你是不是又要參加法會?病又復發是不是又要參加?可是你聽聞以後學習正法,你是可以藥到病除的。

所以「悉使離苦常歡喜」因為破迷啓悟離苦得樂,這個常歡喜,這才是真正人生要經營的。好,以上是第二個,叫做,時華淨光主稼神,他的體悟。



    0:00
    0:00